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統覺

鎖定
統覺(Apperception)是指知覺內容和傾向藴含着人們已有的經驗、知識、興趣、態度,因而不再限於對事物個別屬性的感知
中文名
統覺
外文名
Apperception
定    義
知覺內容和傾向藴含着人們已有的經驗、知識、興趣、態度,因而不再限於對事物個別屬性的感知
所屬學科
哲學

統覺萊布尼茨的術語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和康德的哲學中關於認識論的重要概念。
G.W.萊布尼茲於17世紀首先使用“統覺”(apperception)這一術語,萊布尼茨的統覺是指人對其自身及其心靈狀態的認識。 [3]  萊布尼茲認為,統覺是一種自發的活動,它主要依賴於心靈中已有內容的影響。通過統覺,人們理解、記憶和思考相互聯合的觀念,從而使高級的思維活動得以完成。

統覺康德的術語

康德批判繼承並發展了萊布尼茲的統覺理論,認為萊布尼茲混同了感覺與理智認識的根本區別:統覺是理智的活動,統覺的能力不是建立在靈魂已有內容的基礎上,而是由一切產生於外界的經驗所賦予的。康德指出:為了得到關於包括人的自我在內的任何特殊存在的知識,感覺與理智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康德把“統覺”理解為一種純粹理智的認識形式,認為它是“自我意識”的最高的統一功能,由它建立起“對象”的客觀性。康德認為自我意識的絕對統一性是一切客觀性的最高條件。因為,凡是不能統攝在自我意識統一性之下的東西都不能成為我們知識的對象,對象意識絕對地受自我意識統一性的制約。康德又把這種自我意識的統一性叫做統覺的先驗的統一。在康德看來,統覺的統一性既是分析的又是綜合的;統覺的統一就其自身來説,是分析的,即“我是我”。然而分析的統一以綜合的統一為前提。因為,如果知性不是關聯諸感性雜多來進行它的活動,如果主體對於自我統一性的意識不是表述在知性的綜合之中,那麼“我是我”這個分析命題也是得不到的。知性的這種綜合活動,即統覺的綜合的統一,它的分式是“我思維這些表象”。
由此,康德認為,“統覺”是人的先驗的綜合的能力,只有統覺的綜合,才有知覺、概念、想象的綜合,進而獲取一切科學知識。 [3] 

統覺赫爾巴特的術語

赫爾巴特的術語,指意識觀念由無意識中選擇那些能通過融合或複合而與自身為一體的觀念的同化過程
“統覺”(apperception)是赫爾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心理學理論。赫爾巴特統覺理論的基本含義是:當新的刺激發生作用時,感覺表象就通過感官的大門進入到意識閾中,如果它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夠喚起意識閾下已有的相似觀點的活動,並與之聯合,那麼由此獲得的力量將驅逐此前在意識中佔據統治地位的觀念,成為意識的中心。新的感覺表象與已有觀念的結合形成統覺團,即認知活動的結果。如果新的表象相似的觀念已經在意識閾上,那麼二者的聯合就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地位。
赫爾巴特指出,“統覺,或內在的感覺,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才會發生。”所謂統覺的條件,主要是指興趣。根據赫爾巴特的觀點,興趣是指觀念的積極活動狀態,是一種好奇心和智力活動的警覺狀態,正因如此,興趣賦予統覺活動以主動性。他認為,當觀念活動對事物的特性產生了興趣這樣一種活動時,意識閾上的觀念就處於高度的活躍狀態,因而更易喚起原有的觀念,並爭取到新的觀念。 [4] 
原文:
“注意”在廣義上指一種心靈態度——樂意形成新的觀點《教育學講授綱要·73》
觀念的強度部分是通過感官印象(例如許多兒童同時進行的言談,通過繪畫、工具及模型等對同一種對象進行多種多樣的描繪)來達到的,部分是通過生動的描述的達到的,而另一部分則是特別的通過寫那種紮根在心靈深處的、業以熟悉的觀念與當前新的觀念相結合來達到的。(《普通教育學》) [5] 
無意(自發)注意又可分為原始的注意與統覺的注意兩種,後者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但是它依靠前者,對於前者產生的條件我們也將進一步探討。統覺或消化是通過再造以前獲得的觀念,或者將其與新元素結合而產生的,最積極的統覺(但不一定是最出色的)受到自發產生的觀念的影響。對此要做進一步的闡述。眼下已經清楚,原始的注意是統覺注意的先決條件,否則統覺的觀念就絕不可能形成。(《教育學講授綱要·74》)
儘管統覺或消化、注意不是兒童最先產生的覺察能力,但它在幼兒時期已經表現出來了……我們在這裏可以發現,各種觀念突然從內心冒出以便於剛才提到的類似的觀念結合起來,並得以呈現。在所有的教學中都會不斷髮生這種統覺活動,因為教學只需傳授話語,而構成話語意義的觀念必須由聽者自己提供。(《教育學講授綱要·77》)
通常的教學很少關心學生已有的觀念,只看到應當學習什麼;只是當學生缺乏注意力,並使教學進程因此而停頓下來時,他才開始培養學生必不可少的注意力。也就是説,這種教學將通過鼓勵,或者更多的通過責備與懲罰使學生產生有意的注意。於是間接興趣代替了直接興趣,而由於學生注意力的決心並不能產生較強的理解力,不能使已學習的知識產生聯繫,所以這種決心不停地動搖,着並常常產生厭倦。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只有當教學是徹底的時候,基本知識才能漸漸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充分的鞏固,從而為日後的歲月打好基礎。也就是説,從這些基本知識中形成了一個統覺觀念團,為今後的學習提供幫助。這樣的觀念團有許多,但每一個觀念團都有單方面學習的特性。這裏還要問一下,是否在這方面至少存在着一種直接的興趣?因為假如在孩提時代只注意牢記初步知識,那麼在學生時代就很難激發這種興趣。儘管未來的前景在向其招手,但是考試也迫在眉睫。(《教育學講授綱要·79》) [1-2] 
參考資料
  • 1.    赫爾巴特.《教育學講授綱要》.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50-56
  • 2.    赫爾巴特.《教育學講授綱要》.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50-56
  • 3.    葉浩生.《心理學通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93-96
  • 4.    吳式穎 等.外國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13-214
  • 5.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