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統(拼音:tǒ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最古形體為《説文解字》所錄小篆,但也見於《孟子》等先秦著作。“統”本義指絲的頭緒,引申指一脈相承的系統、傳統,又引申為總的、總括,進一步引申為管轄、總領。 [13] 
中文名
拼    音
tǒ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XYCQ [1] 
倉    頡
VMYIU [1] 
鄭    碼
ZSZR [1] 
筆    順
撇折、撇折、提、點、橫、撇折、點、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1765) [3] 
平水韻
去聲·二宋 [6] 
總筆畫
9(部首3,部首外6)
四角碼
2011₂
統一碼
7EDF [1] 
造字法
形聲字(左形右聲)
異體字
注音字母
ㄊㄨㄥˇ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統”字在小篆中寫作圖1,左部為“糸”字,表示與絲有關;右部“充”表示音讀。隸書(圖2)、楷書在小篆基礎上將筆畫變得平直。字的構形變化不大,只是“糸”簡化為絞絲旁“糹”。 [15] 
“統”字的本義為“絲的頭緒”。絲是從蠶繭上抽下來的,要將絲從繭上抽下來,需要將繭放在熱水中煮過以後,用人工先抽取絲頭,然後將一根絲陸續抽出來。因此,“統”字由本義引申為“綱領、準則”,如《荀子·臣道》:“忠信以為質,端愨以為統。”又引申為動詞“總括”“主管”,如“統率”“統領”。又引申為“總括、總起來、全部”的意思,如“統稱、統籌、統共”等。
一根絲,抽取了絲頭,下面就源源不斷,直到抽完為止,這就有一脈相承的意思,故“統”也用來指世代相繼、一脈相承的聯繫。如血統、傳統。 [13-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絲的頭緒
《淮南子·泰族訓》:“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事物之間彼此連續的關係
system
《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
系統;血統;傳統;道統
綱紀;準則
principle
《荀子·臣道》:“忠信以為質,端愨以為統,禮儀以為文,倫類以為理。”
《史記·外戚世家》:“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漢·王符《潛夫論·本政》:“民以君為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
首領
chieftain
漢·劉歆《新序論》:“藉使孝公遇齊桓晉文,得諸侯之統。”
地質學名詞。年代地層單位的第四級,在系之下,跟地質年代分期的“世”對應
series
上泥盆統(泥盆繫上統);全新統
舊同“筒”。衣服等的管狀的部分

茅盾《子夜》二:“一身黃色軍衣,長統馬靴。”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四十七:“它旁邊有一雙腳跟破了的淡綠色的細紗短統女襪。”
姓氏用字
動詞
總括;合而為一
unite
《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周初大封建,對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説來,多少含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顯然是一個進步。”
統籌;統稱;統購
總領;率領
command;
《尚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南史·韓子高傳》:“及王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
統率;統帥;統領
管轄;管理
administer
《荀子·強國》:“若其所以統之,則無以異於桀、紂,而求有湯、武之功名,可乎?”楊倞注:“統,制治也。”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臣愚以為諸王幼衝,未統國事。”
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僕射裴公,開鎮蠻荊,統郡惟九。”
統治;統轄;統屬
裝;插

杜鵬程《工地之夜》:“有鬼!拋錨了,你統着手站在這兒等誰揹你走?”

舊同“通”。穿通
pass;link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忽然又想到咱們後院是統的,就摸到後院裏,在他們那堂屋的後窗底下偷聽。”
泄露
leak
趙樹理《靈泉洞》二:“黨內怕他不小心把不該講的話‘統’出去,所以沒有吸收他。”
量詞
用於木材、碑碣等
piece
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蓋一座祠堂人供養,立一統碑碣字數行。”
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石經山》:“六月水漲,為浮大木千統。”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東嶽廟》:“殿前豐碑數十統。”
古時用以紀年。1539年為一統
《論衡·讕時》:“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
副詞
表示範圍,相當於“全”“全部”
all;together
晉·潘岳《笙賦》:“各守一以司應,統大魁以為笙。”
魯迅《書信集·致程琪英》:“先生出國已久,大約這裏的事情統不知道了。”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三上】【糸部】他綜切(tǒng)
紀也。從糸充聲。 [7] 

説文解字注

【卷十三上】【糸部】
“紀也”注:《淮南·泰族訓》曰:“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女工煑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按此其本義也,引申為凡綱記之稱。《周易》“乃統天”,鄭注云:“統,本也。”《公羊傳》“大一統也”,何注:“統,始也。”
“從糸,充聲”注:他綜切,九部。《玉篇》一音桶。 [8] 

廣韻

他綜切,去宋透 ‖ 充聲終部(tǒng)
統,揔也。紀也。又姓,他綜切。二。 [9]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統
(tǒng)《廣韻》《集韻》《正韻》並他綜切,音𪎽。《説文》:統,紀也。《釋名》:統,緒也,主緒人世,類相繼如統緒也。《書·微子之命》:統承先王,修其禮物。傳:與時王𠀤通三統。疏:天有三統,土有三王。三王者,所以統天下也。《公羊傳·隱元年》:大一統也。注:統者,始也。總系之辭。
(tǒng)又《韻會》吐孔切。《正韻》他總切,並音桶。義同。
又《易·乾卦》:乃統天。《釋文》:統,本也。
又《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傳:統理百官。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注:統,所以合率以等物也。
又《齊語》:班序顚毛,以為民紀統。注:統,猶經也。
又《史記·樂書》:樂統同。注:統,領也。
《廣韻》:又姓。
(tòng)又《正韻》:他貢切,音痛。義同。 [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7EDF;下:U+7D71) 字形對比(上:U+7EDF;下:U+7D71)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糹”窄“充”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充”低。“糹”,兩㇜(撇折)的折點上下對齊,第一㇜(撇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上側。“充”,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短橫起筆豎中線左側,㇜(撇折)的折點過田字格中心,第四筆點在橫中線;“兒”,撇起筆於豎中線,撇尖伸向“糹”下;乚(豎彎鈎)的鈎部超出上部。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二宋

合口呼
次清
他綜切
tʰuoŋ
集韻
去聲
二宋
合口呼
次清
他綜切
tʰoŋ
禮部韻略

去聲





他綜切

增韻

上聲





他總切


去聲





他綜切

中原音韻

上聲
東鍾

合口呼

次清

tʼuŋ
中州音韻

上聲
東鍾





葉通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一董


次清
他總切
t‘uŋ

去聲
一送


次清
他貢切
t‘uŋ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漢典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先秦
王力系統
先秦
董同龢系統
ô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əw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h
əngwh


ong


ong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冬鍾

wo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uoŋ
隋唐
王力系統

uo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uo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uoŋ
隋唐
李方桂系統

th
uong
隋唐
陳新雄系統
(參考資料:漢典 [10]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片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京承片-京師小片
北京
tʰuŋ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tʰuŋ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tʰuoŋ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tʰoŋ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tʰoŋ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tʰəŋ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tʰoŋ
42
上聲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tʰuŋ
53
上聲

吳語
太湖片-蘇嘉湖小片
蘇州
tʰoŋ
52
上聲

吳語
甌江片
温州
tʰoŋ
45
陰上

湘語
長益片-長株潭小片
長沙
tʰən
41
上聲

湘語
婁邵片-湘雙小片
雙峯
tʰan
31
上聲

贛語
昌都片
南昌
tʰuŋ
213
上聲

客家話
粵台片-梅惠小片
梅縣
tʰuŋ
31
上聲

粵語
廣府片
廣州
tʰʊŋ
35
陰上

粵語
高陽片
陽江
tʰʊŋ
21
上聲

閩語
閩南片-泉漳小片
廈門
tʰɔŋ
51
上聲
文讀
tʰaŋ
51
上聲
白讀
閩語
閩南片-潮汕小片
潮州
tʰoŋ
53
陰上

閩語
閩東片-侯官小片
福州
tʰuŋ
31
上聲

閩語
閩北片-建甌小片
建甌
tʰɔ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10-26]
  • 2.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11]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4-09]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08-1309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623
  • 6.    平水韻 二宋 統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4-09]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43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136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44
  • 10.    統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09]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47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61
  • 1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065-1066
  • 14.    顏煦之. 一字一世界 15[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04:60
  • 15.    陳政 著.字源談趣[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11:327-3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