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花山柰

鎖定
紫花山柰(Kaempferia elegans (Wall.) Baker in Hooker f.)是姜科山柰屬的 [5]  多年生草本植物。 [6]  根莖匍匐,不呈塊狀,鬚根細長;葉片長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圓形,葉質薄呈綠色,葉背稍淡;頭狀花序具短總花梗,苞片綠色,長圓狀披針形,花淡紫色,花冠管纖細,裂片披針形,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藥隔附屬體近圓形;花期春末至夏季。 [5] 
紫花山柰原產於亞洲熱帶、泰國、緬甸、百慕大等地, [6]  分佈於在中國四川,在印度、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國家也有分佈。 [5]  其喜高温、濕潤、半蔭的生態環境,不耐寒,適宜在排水性良好、腐殖質豐富、疏鬆的砂質壤土上生長。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 [6] 
紫花山柰的根莖可入藥,味辛,性温,歸脾、胃經,具有温中止痛、行氣消食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膈脹滿、脘腹冷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7]  因其生長密集,花色彩豔麗,性耐蔭,適用於庭園廕庇處美化或盆栽也可用於室內觀賞 [6] 
中文名
紫花山柰
拉丁學名
Kaempferia elegans (Wall.) Baker in Hooker f.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姜目
姜科
山柰屬
紫花山柰
命名者及年代
(Wall.) Bak.,1890

紫花山柰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1]  根狀莖塊狀。根莖匍匐,不呈塊狀,鬚根細長。
葉2-4片一叢,葉片長圓形,長13-15釐米,寬5-8釐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葉質薄呈綠色,葉背稍淡;葉柄長達10釐米。
頭狀花序具短總花梗;苞片綠色,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釐米;花淡紫色;花萼長約2.5釐米;花冠管纖細,長約5釐米,裂片披針形,長不逾2釐米;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長約1.2釐米;唇瓣2裂至基部成2倒卵形的裂片,長2-2.5釐米;藥隔附屬體近圓形。 [2]  果皮薄;種子近球形,假種皮小,撕裂狀。 [1] 
花期春末至夏季。 [5] 

紫花山柰分佈範圍

紫花山柰原產於亞洲熱帶、泰國、緬甸、百慕大等地, [6]  分佈於在中國四川,在印度、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國家也有分佈。 [5] 

紫花山柰生長習性

紫花山柰喜高温、濕潤、半蔭的生態環境,不耐寒,適宜在排水性良好、腐殖質豐富、疏鬆的砂質壤土上生長。 [6] 

紫花山柰繁殖方法

紫花山柰繁殖方式一般為分株繁殖。 [6]  和用塊莖繁殖,用塊莖繁殖收穫時選健壯,無病蟲害及未受凍害的沙姜作種,晾乾表皮水汽後,在室內或室外貯藏均可。室內貯藏的方法是:在乾燥處,用幹細沙和姜分層堆藏,堆放時底部先鋪一層沙再分層放種麥,如此層層堆放,堆高100釐米即可;室外貯藏的方法是:在乾燥處挖寬約100釐米,深50釐米,長隨貯種數量而定的坑,先將坑內墊上一層沙再放種姜,一層沙一層種美,這樣依次進行,高約34釐米,上蓋細沙13-17釐米,最後蓋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內引起爛種。 [3] 

紫花山柰栽培技術

紫花山柰選地

選温暖、陽光充足、土地濕潤,便於排、灌水的地方種植;土壤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壤上和壤上為好。將土地深翻整細耙平,開133釐米寬的高畦後,每公頃施堆肥22500幹克左右,油渣、過磷酸鈣各600-750千克於畦面上,施肥後再翻土一次,耙細整平,待打窩栽種。 [3] 

紫花山柰栽種

紫花山柰 一帆/攝 紫花山柰 一帆/攝
於4月中旬栽種為最佳,用窩栽或廂上開橫溝栽種均可,但以窩裁為好。將種姜按其自然分叉狀況,分成單丫栽種。在廂上按行窩距27釐米*27釐米挖窩,深16釐米左右,每窩栽種姜3個,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頃用種量3000幹克左右,栽後每公頃施人畜糞水30000千克左右於窩中,然後蓋土將廂平整齊,蓋土厚度10釐米左右,否則土蓋薄了,山柰塊莖生長瘦小,鬚根增多,影響產量和質量。 [3] 

紫花山柰主要價值

紫花山柰藥用價值

紫花山柰的根莖可入藥,味辛,性温,歸脾、胃經,具有温中止痛、行氣消食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膈脹滿、脘腹冷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7] 

紫花山柰觀賞價值

紫花山柰因其生長密集,花色彩豔麗,性耐蔭,適用於庭園廕庇處美化或盆栽也可用於室內觀賞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