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花丹

鎖定
紫花丹(Plumbago indica L.)是白花丹科白花丹屬的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0.5-2米,有細小而稀少的鈣質顆粒;莖枝柔軟,基部略木質;葉硬紙質,狹卵形、狹橢圓狀卵形或近狹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或鈍,罕近寬楔形;苞片卵形或寬卵形,先端漸尖,小苞長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卵形,先端急尖,花冠紅色或紫紅色,裂片倒卵形,先端圓而有芒狀突尖,花葯藍色,子房橢圓狀卵形;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5] 
紫花丹分佈於中國雲南、廣東、海南等省地, [6]  常生於海拔200-1980米的次生林中。 [7]  其喜高温濕潤的氣候環境, [8]  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上生長 [9]  。紫花丹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 [10]  繁殖方式一般為扦插繁殖。 [11] 
紫花丹味辛,性温,有小毒,具有散瘀消腫、祛風殺蟲、破血止痛、通調月經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骨痛、癰瘡腫毒、跌打扭傷、牛皮癬、月經止閉、經期腹痛、潰瘍等症狀 [12]  。因其花紅豔美麗,適於陽台及窗台處栽培觀賞。 [13] 
中文名
紫花丹
拉丁學名
Plumbago indica L. [4] 
別    名
紫雪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3] 
白花丹科
白花丹屬
紫花丹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紫花丹形態特徵

紫花丹
紫花丹(12張)
常綠多年生草本,高0.5-2米,全體(除花柱外)無毛,有細小而稀少的鈣質顆粒;莖枝柔軟,基部略木質,上端常多少蔓狀。葉硬紙質,狹卵形、狹橢圓狀卵形或近狹橢圓形,上部漸狹,長(3)7-9.5(13)釐米,寬(0.8)3-4(6)釐米,向上漸小,先端急尖,基部圓或鈍,罕近寬楔形,驟然縮細成一短柄(長3-5毫米);葉柄基部無耳。穗狀花序約含(20)35-90個花;總花梗長約1-3釐米,花軸長(8)10-40(50)釐米,在花期不斷伸長,無頭狀腺體;苞片長約2-3毫米,寬約1.5-2毫米,長卵形或寬卵形,先端漸尖,小苞長約2-2.5毫米,寬1.5-2毫米,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卵形,先端急尖;萼長7.5-9.5毫米,萼筒中部直徑約2毫米,先端有5個三角形小裂片,幾全長(除基部外)沿綠色部着生具柄的腺;花冠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筒長2-2.5釐米,中部直徑約0.7毫米,冠檐徑約2釐米,裂片長約1.2釐米,寬約7毫米,倒卵形,先端圓而有芒狀突尖;雄蕊伸至花冠喉部或略伸出喉外,花葯藍色,長1.5-2毫米;子房橢圓狀卵形,上部略較細,無明顯的稜;花柱異長,被上升的毛,長柱型的花柱遠伸於花冠喉部之外,柱頭內側腺體的頭部通常較大,短柱型的花柱內藏,柱頭伸於喉部之外,柱頭內側腺體無膨大的頭部。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5]  [14] 
紫花丹

紫花丹產地生境

紫花丹產雲南(河口)和廣東海南;生於向陽濕潤而土質鬆軟的地方,南方各省區也有栽培。 廣泛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現已廣為栽培。常生於海拔200-1980米的次生林中。 [7]  本種的模式是一張根據印度尼西亞的材料所繪的圖。異名Thela coccinea Lour.的模式標本採自越南,著者指明該種的中國名稱為紫花藤。
這種植物在其整個分佈區內自然生長的很少見,而且尚未見到結果的,其原因還不清楚。本種植物的花柱異長,我們的標本中,來自海南的.為長柱型,而云南的為短柱型;是否由於兩種植株的長期隔離,限制了受粉機會或者也影響了受粉能力,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2] 

紫花丹生長習性

藍花丹 雄花 藍花丹 雄花
紫花丹喜高温濕潤的氣候環境, [8]  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壤土上生長 [9] 

紫花丹繁殖方法

紫花丹繁殖方式一般為扦插繁殖。 [11] 
藍花丹雌花 藍花丹雌花
果實未見。 [2]  《中國植物誌》所載藍花丹、紫花丹二種果實未見,近年國外資料顯示,藍花丹為雌雄異株植物,筆者用泛美種子播種方式栽種5盆,開花時觀察4盆為雌株,1盆為雄株。人工授粉後可正常結實。估計紫花丹也有此種情況,待實驗證明。 [2] 

紫花丹主要價值

紫花丹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產婦內服可加強子宮收縮。磯松素有抑制心臟及舒張動脈而引起血壓下降的作用,對兔的致死量約0.01克/公斤。 [1] 
功用主治
破血通經;消腫止痛;祛風條蟲
《陸川本草》:“破血,止痛,通調月經。治月經閉止,經期腹痛,濕癬,潰瘍。”
《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風濕。”   [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1] 
宜忌
《陸川本草》:“孕婦忌服。” [1] 

紫花丹觀賞價值

紫花丹美麗而花期長(在有些地方全年開花),因其花紅豔美麗,適於陽台及窗台處栽培觀賞。根供藥用,約與白花丹相似。 [2] 

紫花丹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