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背貴州鼠尾草

鎖定
紫背貴州鼠尾草(學名:Salvia cavaleriei var. erythrophylla (Hemsl.) E. Peter)是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葉大多數基出,常為1—2對羽片的羽狀複葉,稀為單葉,邊緣具整齊的粗圓齒或圓齒狀牙齒,下面紫色,兩面被疏柔毛,稀近無毛,葉柄常比葉片短,常被開展疏柔毛;花暗紫或白色。產於湖北、四川、陝西、湖南、廣西及雲南;生於林下、路旁、草坡,海拔700—2000米。 [1-2] 
中文名
紫背貴州鼠尾草
拉丁學名
Salvia cavaleriei var. erythrophylla (Hemsl.) E. Pet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鼠尾草屬
貴州鼠尾草
變    種
紫背貴州鼠尾草
命名者及年代
(Hemsl.) E. Peter,1935

紫背貴州鼠尾草形態特徵

貴州鼠尾草(原變種)
一年生草本;主根粗短,纖維狀鬚根細長,多分枝。莖單一或基部多分枝,高12—32釐米,細瘦,四稜形,青紫色,下部無毛,上部略被微柔毛。葉形狀不一,下部的葉為羽狀複葉,較大,頂生小葉長卵圓形或披針形,長2.5—7.5釐米,寬1—3.2釐米,先端鈍或鈍圓,基部楔形或圓形而偏斜,邊緣有稀疏的鈍鋸齒,草質,上面綠色,被微柔毛或無毛,下面紫色,無毛,側生小葉1—3對,常較小,全緣或有鈍鋸齒,上部的葉為單葉,或裂為3裂片,或於葉的基部裂出1對小的裂片;葉柄長1—7釐米,下部的較長,無毛。
輪傘花序2—6花,疏離,組成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花序基部分枝而成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先端鋭尖,基部楔形,無柄,全緣,帶紫色,近無毛;花梗長約2毫米,與花序軸略被微柔毛。花萼筒狀,長4.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上部被微硬伏毛;二唇形,唇裂至花萼長1/4,上唇半圓狀三角形,全緣,先端鋭尖,下唇比上唇長,半裂成2齒,齒三角形,鋭尖。花冠藍紫或紫色,長約8毫米,外被微柔毛,內面在冠筒中部有疏柔毛毛環,冠筒長5.5毫米,略伸出,自基部向上漸寬大,基部寬1毫米,至喉部寬約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約3.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達4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側裂片卵圓狀三角形。能育雄蕊2,伸出花冠上唇之外,花絲長2毫米,藥隔長4.5毫米,上臂長3毫米,下臂長1.5毫米,藥室退化,增大成足形,頂端相互聯合。退化雄蕊短小。花柱微伸出花冠,先端不相等2裂,後裂片較短。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長橢圓形,長0.8毫米,黑色,無毛。花期7—9月。
紫背貴州鼠尾草(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大多數基出,常為1—2對羽片的羽狀複葉,稀為單葉,邊緣具整齊的粗圓齒或圓齒狀牙齒,下面紫色,兩面被疏柔毛,稀近無毛,葉柄常比葉片短,常被開展疏柔毛;花暗紫或白色。 [2] 

紫背貴州鼠尾草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湖北、四川、陝西、湖南、廣西及雲南;生於林下、路旁、草坡,海拔700—2000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