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山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紫山村)

鎖定
紫山村位於惠安城西北部,北面依秀麗筆架山,半嶺尾山村龍幫山,東與光山村,西與赤土龍石村,距縣城10公里,南鄰紫山鎮1.5公里。
中文名
紫山村
外文名
Zishan Village
別    名
山仔邊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紫山鎮
面    積
1.8 km²
下轄地區
頂村,中村,下村,鄧厝
政府駐地
紫山鎮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102
人口數量
1800 人
著名景點
寶珠石
火車站
惠安站
車牌代碼
閩C
方    言
閩南語

紫山村地名含義

紫山村 紫山村
古時,此地山頭生長紫竹 [1]  ,故得名紫山。紫山村又名“山仔邊”。

紫山村歷史沿革

元代屬惠安縣黃田鋪紫山鄉。建國後至1954年為惠安縣第七區,後來改為九區管轄。1958年屬惠安縣東紅公社,後改黃塘鄉政府管轄屬紅星大隊,後拆於1980年改為紫山村委會。1999年析出黃塘鎮,建立紫山鎮,紫山村屬之。

紫山村人口、土地面積

紫山村區域面積約1.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600多人,490户,4個自然村(頂、中、下、鄧厝)11個生產組。

紫山村歷史人文

紫山村又名“山仔村”。系以姓加“山”而名,“山”為居住地俗稱,如“山仔邊”意為先祖開家發業,環圍於整座山邊建厝定居,傳聞在元朝年間屬雜姓居住,人稀地多,於明正德年間,山東島縣令南遷,朱媽由埔塘遷居山仔邊定居,為孫氏開居,後來雜姓傳末“山仔邊”姓孫。

紫山村建築景觀

歷史悠久,有萬年寶珠石(又名月石)約高25米,寬24.8米,據説國內屬球狀體托盤體巨石,舉世罕見,相傳明正德年間,天子游江南揮筆題字“萬歲山”現刻存於摩崖石壁上。40年代末山仔邊為閩西遊擊隊聯絡據點村,解放惠安主攻惠安西門入城,紫山村現留有清代古屋建築11座(皇宮式)面積7000多平方,單一棟最大800平方(又名大六落五關張)古民居,有“浮石雕”“浮木雕”“灰堆雕”“油畫”等,景觀優美,村落中有祖厝、宮廟、典當巷及舊街仔,廟會交融出山村,獨特的魅力,文革破壞有“穩龜橋”、“字紙亭”、“石馬槽”古典,損失嚴重。有中綠公司,盛產的中國產品綠色遠銷世界各地,資產以列入福布斯名內。

紫山村現今面貌

如今的紫山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總量不斷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社會治安穩定,村民安居樂業,全村上下處處洋溢着和諧氣息,處處顯示着新農村的優越性。如今的紫山村在村兩委班子團結領導下, 始終緊跟形勢發展步伐,帶領羣眾發揚艱苦奮鬥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着力調整產業經濟發展結構,使經濟發展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為海西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今日的紫山村正以其優越的地理區位、豐富的資源、優美的環境,完善的服務設施體系,書寫着建設現代化工業強村新詩篇。中綠公司有300多畝蔬菜基地也在紫山村裏。該村的水、電、路、通訊、金融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科教文衞體社會事業同步推進,投資環境不斷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安定,是海內外知名人士和企業家投興業的一方熱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