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嘯鶇指名亞種

鎖定
紫嘯鶇指名亞種(學名:Myophonus caeruleus caeruleus)是紫嘯鶇亞種之一。全身羽毛呈黑暗的藍紫色,各羽先端具亮紫色的滴狀斑,嘴、腳為黑色。此鳥遠觀呈黑色,近看為紫色,棲息於多石的山間溪流的岩石上,往往成對活動,常在灌木叢中互相追逐,邊飛邊鳴,聲音洪亮短促猶如鋼琴聲。在地面上或淺水間覓食,以昆蟲和小蟹為食,兼吃漿果及其他植物。繁殖於4-6月,巢築在巖隙間、樹叉或山上廟宇的橫樑上。巢呈杯狀,以苔蘚、鬚根、殘葉等構成。每窩產4枚卵,純綠色,或黃綠色,具深淺不一的紅色細斑。
中文學名
紫嘯鶇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
Myophonus caeruleus caerule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鶇科
嘯鶇屬
紫嘯鶇
亞    種
紫嘯鶇指名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86

紫嘯鶇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紫嘯鶇指名亞種
紫嘯鶇指名亞種(2張)
紫嘯鶇指名亞種雌雄羽色相似。前額基部和眼先黑色,其餘頭部和整個上下體羽深紫藍色,各羽末端均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此滴狀斑在頭頂和後頸較小,在兩肩和背部較大,腰和尾上覆羽滴狀斑較小而且稀疏。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外翈深紫藍色,內翈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全為輝紫藍色,中覆羽除西南亞種無白色端斑外,均具白色或紫白色端斑。飛羽亦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餘飛羽外表均綴紫藍色。尾內翈黑褐色,外翈深紫藍色,其外表亦為深紫藍色。頭側、頸側、頦喉、胸、上腹和兩脅等下體亦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且滴狀斑較大而顯著,特別是喉、胸部滴狀斑更大,常常比背,肩部滴狀斑大而顯著。腹、後脅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藍色。
虹膜暗褐或黑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1] 

紫嘯鶇指名亞種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38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溪流沿岸,尤以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多巖的山澗溪流沿岸較常見。 [1] 

紫嘯鶇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常在溪邊岩石或亂石叢間跳來跳去或飛上飛下,有時也進到村寨附近的園圃或地邊灌叢中活動,性活潑而機警。在地面活動時主要是跳躍前進,停息時常將尾羽散開並上下襬動,有時還左右擺動。在地上和水邊淺水處覓食。善鳴叫,繁殖期中雄鳥鳴囀非常動聽。繁殖期間鳴聲清脆高亢、多變而富有音韻,其聲頗似哨聲,甚為動聽。告警時發出尖厲高音eer-ee-ee,似燕尾,受驚時慌忙逃至覆蓋下併發出尖厲的警叫聲。 [1] 
地面取食,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所吃的食物有金龜甲、金花甲、象甲、步行蟲、田鱉、直翅目蝗蟲、半翅目蝽象和雙翅目蠅蛆等昆蟲。也吃蜂、蚌和小蟹等其他動物,偶爾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1] 

紫嘯鶇指名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四川,冬天進入中國南方和印度支那北部。 [1] 

紫嘯鶇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紫嘯鶇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從山腳到海拔3800米的山澗溪流岸邊。巢多置於溪邊巖壁突出的岩石上或巖縫間,也在瀑布後面巖洞中和樹根間的洞穴中營巢,巢旁多有草叢或灌叢隱蔽,有時也營巢於廟宇上或樹杈上。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葦莖、泥、枯草等材料構成,內墊有細草莖、鬚根等柔軟物質,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卵為紅色或淡綠色,被有紅色、暗色或淡色斑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 (1983) 於6月16日西藏找得的一窩5枚卵,為灰天藍色,鈍端被有大小不等的紫色斑點,也有報告卵純淡綠色、無斑,或為黃綠色或淡褐色而具暗淡不一的細小斑點。卵的大小為31-37mm×20.5-27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1] 

紫嘯鶇指名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 
參考資料
  • 1.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
  • 2.    Myophonus caeruleus  .The IUCN Red List.2014-01 [引用日期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