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丹蔘

鎖定
紫丹蔘是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可達80釐米;主根肉質,深紅色;莖多分枝,密被長柔毛;奇數羽狀複葉,橢圓狀卵形或寬披針形,葉柄密被倒向長柔毛;輪傘花序,密被長柔毛或腺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鐘形帶紫色,花冠紫藍色,花絲長3.5-4毫米,藥隔長1.7-2釐米,花柱伸出;小堅果橢圓形;花期4-8月,果期9-11月。 [2] 
紫丹蔘分佈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日本也有栽培。生於山坡、林下草叢或溪谷旁,海拔120-1300米。 [3]  喜温和濕潤氣候,耐寒,適應性強,適宜以地勢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栽培。 [4]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分根、扦插繁殖。 [5] 
紫丹蔘根可入藥,含丹蔘酮,為強壯性通經劑,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功效,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症狀。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經性衰弱失眠、關節痛、淋巴腺炎、瘡癤痛腫,急慢性肝炎、腎孟腎炎等症狀。外用可洗漆瘡。 [3] 
拉丁學名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別    名
赤參,山參,紫丹蔘,赤參,血蔘,紅丹蔘,紫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唇形科 Labiatae e
鼠尾草屬 Salvia
丹蔘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亞    科
野芝麻亞科 Lamioidea
鼠尾草族 SALVIEAE
分佈區域
產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
中文學名
丹蔘

紫丹蔘植物學史

歷史記載
丹蔘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丹蔘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以後的歷代本草均有論述。如:《吳普本草》謂:“丹蔘,一名赤參,一名木羊乳,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陰,莖華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採根,陰乾,治心腹痛”。《唐本草》謂:“此藥冬採良夏月採虛”。《圖經本草》謂:“丹蔘,生桐柏山川穀及泰山,今陝西河東州郡及隨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杆方稜,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尺餘,一苗數根,五月採,暴幹”。又謂“冬月採者良,夏月採者虛惡”。並有隨州丹蔘的附圖。《本草綱目》謂:“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從《神農本草經》至《本草綱目》所載的丹蔘均為鼠尾草屬植物丹蔘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

紫丹蔘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質,外面硃紅色,內面白色,長5-15釐米,直徑4-14毫米,疏生支根。
莖直立,高40-80釐米,四稜形,具槽,密被長柔毛,多分枝。
丹蔘
丹蔘(8張)
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葉柄長1.3-7.5釐米,密被向下長柔毛,小葉3-5(7),長1.5-8釐米,寬1-4釐米,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或寬披針形,先端鋭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偏斜,邊緣具圓齒,草質,兩面被疏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長2-14毫米,與葉軸密被長柔毛。
輪傘花序6花或多花,下部者疏離,上部者密集,組成長4.5-17釐米具長梗的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梗長或短;花梗長3-4毫米,花序軸密被長柔毛或具腺長柔毛。花萼鐘形,帶紫色,長約1.1釐米,花後稍增大,外面被疏長柔毛及具腺長柔毛,具緣毛,內面中部密被白色長硬毛,具11脈,二唇形,上唇全緣,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約8毫米,先端具3個小尖頭,側脈外緣具狹翅,下唇與上唇近等長,深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紫藍色,長2-2.7釐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為密,內面離冠筒基部約2-3毫米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環,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基部寬2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8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12-15毫米,鐮刀狀,向上豎立,先端微缺,下唇短於上唇,3裂,中裂片長5毫米,寬達10毫米,先端二裂,裂片頂端具不整齊的尖齒,側裂片短,頂端圓形,寬約3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絲長3.5-4毫米,藥隔長17-20毫米,中部關節處略被小疏柔毛,上臂十分伸長,長14-17毫米,下臂短而增粗,藥室不育,頂端聯合。退化雄蕊線形,長約4毫米。花柱遠外伸,長達40毫米,先端不相等2裂,後裂片極短,前裂片線形。花盤前方稍膨大。
堅果黑色,橢圓形,長約3.2釐米,直徑1.5毫米。花期4-8月,花後見果。 [1] 

紫丹蔘主要變種

紫丹蔘
紫丹蔘(3張)
可分二變型:一為原變型 f. miltiorrhiza,二為白花變型 f. alba C. Y. Wu et H. W. Li in Addenda 582.,後一變型與前一變型不同在於花白色,產山東,模式標本採自山東章丘。 [1] 

紫丹蔘產地生境

紫丹蔘分佈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日本也有栽培。生於山坡、林下草叢或溪谷旁,海拔120-1300米。喜温和濕潤氣候,耐寒,適應性強,適宜以地勢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栽培。 [3-4]  [5] 
羣落類型
大紫丹蔘主要分佈於亞高山暗針葉林和草甸羣落中, 針闊混交林中也有。 亞高山暗針葉林以雲杉 、冷杉和高山松為優勢組成森林;草甸植被類型主要為蒿草沼澤化草甸, 植物羣落層次分化明顯, 以莎草科蒿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優勢;而針闊混交林樹種較為豐富, 多為復層林, 以鐵杉、高山松、黃杉等針葉樹為主。

紫丹蔘生長習性

生長結構
大紫丹蔘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通常一年生植株不形成塊根, 數年後塊根表面紅褐色, 老莖藤黃褐色或深綠色。以種子和根分櫱進行繁殖。

紫丹蔘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分根、扦插繁殖。 [3-4]  [5] 

紫丹蔘主要價值

紫丹蔘
紫丹蔘(5張)
根入藥,含丹蔘酮,為強壯性通經劑,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效用,為婦科要藥,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經閉,廟痛。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經性衰弱失眠,關節痛,貧血,乳腺炎,淋巴腺炎,關節炎,瘡癤痛腫,丹毒,急慢性肝炎,腎孟腎炎,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癲癎。外用又可洗漆瘡。 [1] 
《滇南本草》謂:“丹蔘,味微苦,性微寒。色赤,入心經。補心,生血,養心,定志,安神寧心,健忘怔忡,驚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一味可抵四物湯補血之功”。
該品是雲南長期作丹蔘藥用的品種之一,已收載於1974年版和1996年版《雲南省藥品標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