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純艾條

鎖定
純艾條是一種藥,是指使用純艾絨、艾草研製成的,功效温經作用、活血作用等等,選擇純艾條要看質量和年度,關鍵是要對症、配穴和堅持使用。
中文名
純艾條
處    方
艾葉2400g 桂枝125g等
規    格
每支約重30g
貯    藏
密閉,防潮。

純艾條藥物介紹

【處方】艾葉2400g 桂枝125g 高良薑125g 廣藿香50g 降香175g 香附50g 白芷100g 陳皮50g 丹蔘50g 生川烏75g
【製法】上十味,艾葉碾成艾絨,混勻。先取艾絨2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8cm、寬15c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散佈上述粉末8g,將棉紙兩端摺疊約6cm,卷緊成條,粘合封閉,低温乾燥,即得。
【性狀】呈圓柱狀,長20~21cm,直徑1.7~1.8cm;氣香,點燃後發出持久的、氣特異的煙,而不熄滅。
【功能與主治】行氣血,逐寒濕。用於風寒濕痹,肌肉痠麻,關節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與用量】直射灸法,一次適量,紅暈為度,一日1~2次;或遵醫囑。
【規格】每支約重30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純艾條純艾條選擇

純艾條屬於灸材,灸材已於2017年被國家食藥監局納入二類醫療器械管理 [1]  ,在選擇艾灸條時,需要選擇具有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純艾條。
“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截圖 “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截圖

純艾條使用方法

純艾條直接灸法

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温度約達70℃。此法又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着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見功。
非化膿灸
取麥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燒,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穴一般灸三、五壯,局部發紅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膿,不須處理。如果施灸過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針穿破放水,如需連續施灸,可在原處再灸,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必須常灸,每次多灸幾穴,才能收效。現代日本醫者多用此法,應用很廣,凡是灸法之適應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據我們臨牀實踐的體會,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無需嚴格區別。

純艾條間接灸法

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他藥物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這樣可以避免灸傷皮膚而致化膿,另外還可以借間隔物之藥力和灸的特性發揮協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此法早已被廣泛利用了,常用的有:
隔姜灸法:
是用薑片做間隔物。生薑入藥,辛温無毒,升發宣散,調和營衞,祛寒發表,通經活絡,治風邪寒濕。取新鮮姜和艾結合起來施灸,既能避免直接灸遺留瘢痕的缺點,又能和生薑發揮協同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隔蒜灸法:
用蒜作間隔物。大蒜入藥,辛温有毒,性熱喜散,有消腫化結,拔毒止痛之功。施灸時取獨頭紫皮大蒜,切一分厚數片,或用蒜數瓣,略搗碎,呈泥狀,放置於局部,將艾炷放上施灸。
温灸器灸法
此為常用法,一般純艾還是藥艾均能使用,比較方便易行。例如:好輕鬆火龍灸療法、温灸棒温灸、温灸盒温灸。將艾絨或剪好的艾斷兒,點燃後放放插入銅灸器裏,火頭朝下,蓋上蓋子,手持懸於患處。手持調整升降的高度來調節火力。或是直接用綁帶固定於患處。要是覺得温度不夠熱,可不墊橡膠圈,直接墊一塊布或毛巾即可。以微燙而不痛微宜。

純艾條注意事項

1.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艾灰撒落在穴位之外的皮膚上,灼傷皮膚。對於艾灸在防病治病方面的認識要樹立長期堅持的信心與毅力,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2.準確定位,注意保暖和防暑: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要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温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3.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4.要防止感染和暈灸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鐘左右。
5.防火 :現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脱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