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鰭東方魨

鎖定
紅鰭東方魨又名河豚、艇巴, [7]  魨形目魨科東方魨屬硬骨魚。紅鰭東方魨是大型魨類,體亞圓筒形;口小,端位;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身體背面和上側面青黑色,腹面白色;胸鰭後上方體側有一白邊黑色大斑,斑的前方、下方及後方有小黑斑。 [8]  臀鰭基部紅色,拉丁文rubripes亦示此意,故名。 [7] 
紅鰭東方魨分佈於中國,產於黃海、渤海和東海,北太平洋西部。紅鰭東方魨為暖水性近海底棲食肉性魚類, [8]  主要攝食貝類、甲殼類、棘皮動物和魚類等。幼魚喜棲息於河口內灣鹹淡水水域覓食,秋季回沿海底層過冬。 [9]  紅鰭東方魨3~4齡性成熟,產卵期為11月至翌年3月,產卵場一般在鹽度較低的河口內灣地區,有由深海向近海洄游的習性。 [8] 
紅鰭東方魨經濟價值肉味極美,為河魨中的上品,經濟價值高,為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養殖對象。 [10]  1981年,中國水產學科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已經開始了紅鰭東方魨天然苗的網箱養殖試驗,在中國沿海有網箱、池塘和工廠化養殖等方式。中國養殖紅鰭東方魨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部分供應中國國內市場。 [8]  紅鰭東方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11] 
外文名
Tiger Puffer
別    名
紅鰭多紀魨
黑艇鮁
黑臘頭
虎河魨
氣規 展開
別名
紅鰭多紀魨
黑艇鮁
黑臘頭
虎河魨
氣規
規仔 [1]  收起
中文學名
紅鰭東方魨
拉丁學名
Takifugu rubrip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魨形目
魨科
東方魨屬
紅鰭東方魨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同義學名
Fugu rubripes

紅鰭東方魨形態特徵

紅鰭東方魨
紅鰭東方魨(5張)
紅鰭東方魨背鰭17;臀鰭15;胸鰭17-18;尾鰭10(8分枝)。體長135-515毫米。體長形,頭胸粗圓向後漸尖;尾柄錐狀;頭體下方有一縱皮稜;體長為體高1.9-3.5倍,為頭長1.8-2.9倍。頭後半部似方形;頭長為吻長2.2-2.5倍,為眼徑6.4-8.2倍,為眼間隔1.8-2倍。吻鈍圓,約等於眼後頭長。眼稍小,側上位。二鼻孔位鼻囊突起兩側。口小,前位。唇發達。上下頜骨與牙合為4個大牙狀。鰓孔側中位,短橫月形。無鱗;除吻、頭體兩側及尾部外,均有小刺。側線在尾柄近側中位,向前漸很高,到頭部有項背枝、頭側枝、眼上下枝及吻背枝;體後半部下方有腹枝、頭部下側有下頜枝。 [2] 
背鰭小刀狀,位肛門後上緣。臀鰭與背鰭相似而略後。胸鰭側中位,近扇形。尾鰭圓截形。背側黑色,腹側白色,沿腹稜豔黃色;胸鰭後上方體側有一白緣眼狀大黑斑,其後到尾部尚有數個小黑斑。背鰭及尾鰭黑色;胸鰭灰褐色;臀鰭紅黃色,基部較紅。 [2] 

紅鰭東方魨棲息環境

為底層肉食性洄游魚類。棲息於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冬居近海,春夏間入江河產卵索食,秋末返海。 [2] 

紅鰭東方魨生活習性

為暖温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於近海海洋魚類。有少數進入淡水江河中。幼魚常在沙泥底質的近海區域活動,遊入河口域或汽水域,一年後則移往外海區棲息。成魚於秋季時向外海洄游越冬,春季初再向近岸洄游。最適温為14至25℃,屬於廣鹽性魚類。遊動緩慢,受驚嚇時會吸入大量空氣或水,將魚體鼓脹成圓球狀,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以嚇退掠食者。 [1] 
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河魨遊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魨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划水。河魨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魨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齶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魨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1] 

紅鰭東方魨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韓國及俄羅斯沿海至東中國海。台灣分佈於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 [1] 
紅鰭東方魨分佈圖 紅鰭東方魨分佈圖

紅鰭東方魨繁殖方式

紅鰭東方魨是大形魨類,屬於一次性產卵類型,冬季末期性腺開始成熟,春季產卵,每年春季由近海至沿岸產卵。黏著性卵,會附著於海底物體,4-5月即開始出現仔魚。 [1] 
產卵場一般在鹽度較低的河口內灣地區,水深20米以內,水温17℃左右,3-5月產卵,海州灣地區在5月上旬,盛產期很短,沉性卵且具有粘性,球形,卵徑1.09-1.20毫米,多油球,卵膜厚。懷卵量隨個體大小而定,3千克懷卵量20-30萬粒。
受精後2小時形成胚盤,2.5小時形成第一次分裂4-5天后未受精卵變為黃色或紫色,好的卵為乳白色且有光澤,發眼期前後出現色素細胞。孵化時間13℃15天,15℃10天,17-18℃度7-8天。仔魚孵化出膜。

紅鰭東方魨種羣現狀

野生種羣因受海洋污染,船舶航行等因素種羣縮減。因肉質鮮美,已有大量人工養殖供應市場需求。2016年10月,中國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提出養殖河魨經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後方可銷售。加工企業的河魨應來源於經農業部備案的河魨魚源基地。這意味着,首批16個養殖河魨魚源基地出產的河魨魚,正式擁有了加工後在市場上流通的資質。 [3] 

紅鰭東方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4] 

紅鰭東方魨主要價值

紅鰭東方魨營養

研究人員對3種不同養殖模式下的紅鰭東方魨成魚的肌肉營養成分、風味物質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進行比較。結果顯示:3種養殖模式下紅鰭東方魨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肌肉中檢測到18種常見氨基酸,氨基酸總量平均達肌肉濕樣的(15.65%±0.95%)或肌肉乾樣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總量和非必需氨基酸總量分別為32.77%-33.68%、39.06%-41.72%,3種養殖模式間均沒有顯著差異;鮮味氨基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總量,以丹東紅鰭東方魨(DD)最高,達32.09%,顯著高於大連紅鰭東方魨(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紅鰭東方魨(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達肌肉乾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為40.49%-41.79%,∑EAA/∑NEAA為80.74%-85.89%,均高於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標準;不同養殖模式對紅鰭東方魨肌肉的脂肪酸組成有顯著差異,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產物的10-100倍,達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顯著低於DL和DD,表明HB有更長的貨架時間。肌肉結構分析結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顯著高於DL。 [5] 
紅鰭東方魨肌肉非常鮮美,營養價值很高,是很好的養殖對象;而養殖模式會影響其營養成分、風味物質的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養殖至幼魚後移至海上網箱養殖是相對好的一種養殖模式。醃藏和乾製品可供食用;鮮魚去掉皮、內臟及血等後,亦可食用。 [5] 

紅鰭東方魨醫藥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小腸具弱毒不宜食用,肉、皮膚及精巢無毒。河魨毒素有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和止血、止痛的效能。河魨的毒素雖毒卻是無價之寶,用極小劑量即可止痛,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藥可卡因強16萬倍;若製成強鎮痛劑,對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它對皮膚癢、癢疹、疥疹、皮膚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萎等疾病,也均有顯著療效。國際上“河魨毒素”每克售價高達5萬多美元,比黃金貴2萬倍。 [6] 
另外,除魨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膚提煉的止血粉,對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魚籽同蜈蚣燒焦研末,調麻油後可搽治疥癬蟲瘡;用卵或肝焙乾研末,調和麻油,外塗患處能治瘡癤、無名腫毒、頸淋巴結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魚類刺傷,可用它的魚血外塗患處。 [6] 
在醫藥工業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煉魚精蛋白、精氨酸和魚素;它的卵巢、血液、內臟等,可提煉河魨毒素;肝可提製甘油;膽可提製牛磺酸;皮可製成膠片。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