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鯛魚

鎖定
紅鯛魚是鱸形目鯛科真鯛屬魚類, [3]  又稱真鯛、加吉魚、銅盆魚。 [4]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背面隆起,腹面平鈍;頭大,口小而低;體披中等大小的櫛鱗;側線完全,成弧形與背緣平行;背鰭連續狀,鰭棘強大有9—10枚;尾鰭呈叉形。體色淡紅,體側有稀疏的藍綠色斑點,尾鰭邊緣淡黑色,產卵期色彩鮮豔。 [5]  壽命可達30多年。 [7] 
紅鯛魚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也分佈於朝鮮半島、日本、夏威夷、菲律賓、印度及澳大利亞沿海。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6]  常棲於水深30—90米底質為礁石、沙泥、砂礫或藻類叢生的海區。喜結羣,遊速較快。雜食性,主要攝食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小魚、頭足類及藻類等。通常雌魚3—4齡性成熟,雄魚2—3齡性成熟,存在雌雄同體現象,會變性。繁殖期為4—6月,會向較淺水域遷移,通常在河口域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 [7] 
紅鯛魚肉肥而鮮美,無腥味,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及豐富的生理活性物質,營養價值較高,因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7] 
中文名
紅鯛魚
拉丁學名
Red snapp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分佈區域
中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地

紅鯛魚簡介

紅鯛魚為什麼由雌變雄
一條雄紅鯛魚死了,“妻子”們悲傷地在它的周圍遊動着。遊着遊着,其中一條體魄健壯的“妻子”由雌性變成了雄性,充當“一家之主”,帶領眾“妻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紅鯛魚實行了“一夫多妻制”。它們一般以一二十條組成一個大家庭,由一個雄魚為“一家之主”,其餘的都是它的妻子。如果雄魚死了,雌魚就會顯得六神無主,慌亂不堪。但沒過多久,便有一條最強壯的雌魚會變成雄魚,充當新“丈夫”。 [1] 

紅鯛魚原因

紅鯛魚近景 紅鯛魚近景
紅綢魚會由雌變雄是由於雄紅綢魚身上長着鮮豔的色彩,這種色彩在水下發出特殊的信號。雌魚對這種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魚的光色消失,身體最強壯的雌魚神經系統首先受到影響,隨即在它的體內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長成,鰭也跟着變大了,一條雄魚就變成了。
紅海的紅鯛魚,20多個組成一個一夫多妻制家庭,在這個家庭當中,丈夫不準其他的雄性問津,更不準窩裏的雌性逞強,否則,這條逞強的雌性就有可能變成雄性。而一旦唯一的丈夫失蹤或死亡時,就會有一個身強力壯的雌性變成雄性,取代它的位置,統治這個家庭。假如這個丈夫出走,另一個雌性會緊接着變成雄性。 [2] 
其實,這種現象在低等海洋動物中並不少見。有些魚類更加奇特,如珊瑚礁中的石斑魚,當這一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時,一部分雄性石斑魚就會變成雌性;而當這一海域雌性多,雄性少時,一部分雌性石斑魚就會變成雄性。更為奇特的是,生活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巴西沿海的藍條石斑魚,一天中可變性好幾次。每當黃昏之際,雄性和雌性的藍條石斑魚便發生性變,甚至反覆發生5次之多。這種現象既叫變性,又叫“雌雄同體”和“異體受精”。科學家們分析,或許是因為魚的卵子比精子大許多,假如只讓雌性產卵,負擔太重,代價太高。而假如雙方都承擔既排精又排卵的任務,繁殖後代的機會會更多一些。
牡蠣也是身兼雌雄兩性,有趣的是,牡蠣的雌雄之變是逐年變化的,即本來是雄性,變成雌性,來年又是雄性,而每個牡蠣變化的時間各不相同,並不是同時發生的。低等海洋動物為什麼會發生變性,至今仍是個謎。但不管怎麼説,這也是一些低等動物在進化過程為了適應生存和更有利地繁殖後代所演變的一種獨特的功能。

紅鯛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紅鯛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90 千卡
蛋白質 19.6 g
脂肪 1.3 g
膽固醇 37 mg
飽和脂肪酸 0.3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4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2 g
水分 78 g
生物素 1 μg
77 mg
27 mg
210 mg
370 mg
40 mg
0.01 mg
0.3 mg
0.03 mg
0.3 mg
27 μg
49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8 mg
煙酸(煙酰胺) 6.3 mg
維生素B6 0.44 mg
維生素B12 1 μg
維生素D 2.3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張建文.水域精靈的秘密 魚類: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07:121
  • 2.    “海洋夢”系列叢書編委會.遊弋精靈 海洋動物: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9:152
  • 3.    鄭春靜等編著,海水名特優苗種生產實用技術,寧波出版社,1998.06,第166頁
  • 4.    潘文豔主編,烹飪原料,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7,第61頁
  • 5.    鄭春靜等編著,海水名特優苗種生產實用技術,寧波出版社,1998.06,第167頁
  • 6.    孫中之編著,刺網漁業與捕撈技術,海洋出版社,2014.02,第55頁
  • 7.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