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陽社區

(柳州市柳南區柳石街道下轄社區)

鎖定
紅陽社區(柳州市柳南區柳石街道)辦事處於1984年12月成立,位於柳南區中東部,東起文筆路路口、柳石路北段中線以西與魚峯區毗鄰,西至竹鵝溪與鵝山街道轄區相鄰,南面從柳邕路東段折向城站路,與銀山街道轄區接壤,北面與柳南街道轄區相連。
中文名
紅陽社區
建    立
1984年12月
常住人口
5131人
位    置
柳州市柳南區柳石街道

紅陽社區社區介紹

紅陽社區共有工作人員23名,其中協辦員4名,協管員6名。現有常住人口5131人,登記在冊的暫住人口728人。 [1] 

紅陽社區發展狀況

轄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經濟活躍,擁有柳州瑞通運輸公司(原汽車總站)、柳州火車東站(貨運站)以及廣西物資儲運貿易總公司柳州新風裝飾材料市場、廣西壯族自治區機電設備柳州公司汽汽車市場、東莊電器市場、雲嶺雙擁農貿市場和谷埠農貿市場5個大型專業市場,轄區內的大街小巷商鋪林立、流動經商人員絡繹不絕,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柳南區名列前茅。
轄區內有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柳州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微型汽車領軍企業柳州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魚峯水泥集團等大型企業,廣西7個千億元產業有2個龍頭企業在柳南轄區。柳南區圍繞主機廠全力打造的柳州市河西工業區,規劃面積760公頃,已入駐規模以上企業74家,其中億元企業12家,形成了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零部件和其它加工配套的中小企業集羣,是柳州市三大主機廠的主要配套基地之一,成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 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達103.30億元,同比增長89.53%,率先成為廣西同類城區中第一個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的城區,邁入"工業強區"行列。

紅陽社區旅遊文化

紅陽社區所在的柳南區東鄰相傳為劉三姐昇仙的魚峯山;南有大龍潭自然風景區、帽合公園和動物園;西有傳奇色彩夢幻飛瀑的大鵝山和柳州八大景之一、標誌柳州文運昌盛的文筆山。柳江沿柳南北上,兩岸秀麗的風景與清澈的江水交相輝映。轄區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與柳宗元齊名、被稱為"唐二賢"的唐代左諫議大夫劉賁(bēn)之墓、劉家大院及已故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在柳故居。有中小學校56所,教師4837人(其中退休教師1381人),學生5362人,是柳州市的"教育大區"。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思想道德建設,有全國文明單位3個、自治區文明單位37個,2個村榮獲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稱號,6個社區被評為"柳州市十大品牌社區"。全區建有社區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社區圖書室、文化娛樂室等150個,公共文化設施使用面積達15700平方米,打造了"歡樂柳江南"、"魅力柳南"等一批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羣眾文化品牌,不斷滿足居民羣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紅陽社區社區工作

紅陽社區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得到了中央綜治委、自治區、市領導的高度評價。構築立體防範網絡,加強人防,組建了紅陽社區巡邏防範支隊,組建各種義務巡邏隊伍50支100餘人,形成警-防的無縫防範網絡;實施"技防",建設"天網工程",形成"空中防護網"。率先在柳州市設立綜治工作經費,進行"打防控"一體化體系建設,鎮、街道、村、社區創建平安活動達標率100%。"平安回家"工程引起了中央文明委等上級部門的關注。 [2] 

紅陽社區黨建工作

社區以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打造黨務工作、便民服務、維穩幫扶、文體娛樂、醫療衞生"五大平台",着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羣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羣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羣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紅陽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