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蓬毛蝠

鎖定
赤蓬毛蝠(學名:Lasiurus borealis):是一種生活在北美的蝙蝠科、蓬毛蝠屬的紅毛蝙蝠。頭體長5-9釐米,尾長4.5-6.2釐米,翼展29-33.2釐米,前臂長3.7-6.8釐米,體重7-16克。具鮮豔的鏽紅色的紅色毛皮,密度高,毛梢白色,給人一種“磨砂”的外觀,下體略有蒼白,肩部的前面部分有一片白色皮毛,耳朵短而寬圓,具有三角形耳屏。長尾,體毛軟長,由栗色到赭色不等。
飛行迅速有力。有時自高而下盤旋,或在樹葉間搜索昆蟲。該物種是遷徙種,遷移時聚羣,甚至多達幾百只。交配發生在8-9月間的飛行中,一胎生4仔。分佈於北美洲東部。
中文名
赤蓬毛蝠
拉丁學名
Lasiurus borealis
別    名
東部紅蝙蝠
紅蝠
紅毛尾蝠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翼手目
蝙蝠科
亞    科
蝙蝠亞科
蓬毛蝠屬
赤蓬毛蝠
亞    種
無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1776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1
Vespertilio borealis Müller, 1776
同義學名2
Vespertilio noveboracensis Erxleben, 1777
同義學名3
Vespertilio lasiurus Schreber, 1781
同義學名4
Vespertilio rubellus Palisot de Beauvois, 1796
同義學名5
Vespertilio monachus Rafinesque, 1818
外文名
英文 Eastern Red Bat
法文 chauve-souris rousse
西班牙文 Murciélago-cola peluda rojizo

赤蓬毛蝠形態特徵

赤蓬毛蝠是所有北美蝙蝠中最美麗的物種,頭體長5-9釐米,尾長4.5-6.2釐米,翼展29-33.2釐米,前臂長3.7-6.8釐米,體重7-16克。具鮮豔的鏽紅色的紅色毛皮,密度高,毛梢白色,給人一種“磨砂”的外觀,下體略有蒼白,肩部的前面部分有一片白色皮毛,耳朵短而寬圓,具有三角形耳屏,最外表面有密集的皮毛。長尾是這個物種的另一個顯着特點。翼長而窄,和皮毛沿腋下到手腕延伸。總體軟毛長,由栗色到赭色不等。 [1] 
東方紅蝙蝠與眾不同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皮毛顏色反差很大。雌性通常具有較鈍,更灰色的皮毛,而體型較小的雄性則是亮紅色。然而,該色差與物種自身的尺寸有關,兩性中趨向較小個體的顏色更紅。東方紅蝙蝠出奇的喜歡掛在樹上,用它毛茸茸的尾巴膜將自己包裹起來,往往類似於枯葉或松塔的偽裝。赤蓬毛蝠曾經被劃分為西部赤蝙蝠的亞種,一般確認為獨立的物種。赤蓬毛蝠與之密切相關的西部赤蝙蝠(Lasiurus blossevillii)原屬同一物種,統稱“紅蝙蝠”或“紅蝠”。 [1] 

赤蓬毛蝠棲息環境

赤蓬毛蝠被稱為“樹蝙蝠”,通常棲居在樹木或灌木的樹葉間,生活在樹木繁茂的地區,沿着水道或牧場或其他露天棲息地的邊緣,甚至在城市地區,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温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在冬季,冬眠的赤蓬毛蝠一直在樹洞、舊松鼠巢穴,甚至在地面上枯枝落葉下發現。 [1] 

赤蓬毛蝠生活習性

赤蓬毛蝠是遷徙種。9月到11月移動到南部,3月至4月間再次前往北方。在南方冬眠,它能夠生存在相當劇烈的温度波動,這要歸功於它厚厚的皮毛,耳短(這減少熱量損失),和厚重毛皮尾膜,增加了蝙蝠的絕緣能力。必須保持身體的温度在零度以上,休眠狀態的温度比冬眠在洞穴中的温度較高。 [1] 
飛行迅速有力。有時自高而下盤旋,或在樹葉間搜索昆蟲。在收起翅膀和尾膜時會在空中圍繞捕獲的昆蟲翻一個跟斗,將腦袋探入尾膜形成的袋中吃掉昆蟲,然後繼續飛行。在傍晚餵食,捕食多種昆蟲,最常見的是甲殼蟲、蛾、蒼蠅和蚊子,同時也捕食蟑螂、白蟻、蟋蟀、蟬和夜行性螞蟻等等。蝙蝠捕食的昆蟲小自0.2毫克的蠓,大到200毫克的大蛾。 蝙蝠捕食昆蟲的方式通常分為3種:空中捕食、葉子上捕食和地面捕食。每種蝙蝠根據其飛行能力、回聲定位系統和不同季節飛行昆蟲數量的變化情況運用一種或幾種捕食方法。 [1] 
蝙蝠在各自的棲息地點發出超聲波搜索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它們便用自身的超聲波系統確定潛在獵物的位置並通過恰當的路線前去堵截。蝙蝠會在最佳時刻突然襲擊和捕捉獵物,一旦成功,便帶着獵物回去享用;如果不成功,就回到自己的棲息地點等待下一個機會。 [1] 

赤蓬毛蝠分佈範圍

原產地:百慕大、加拿大(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島、魁北克省、薩斯喀徹温省);墨西哥、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哥倫比亞特區、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馬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 [2]  [4] 
赤蓬毛蝠分佈圖 赤蓬毛蝠分佈圖 [4]

赤蓬毛蝠繁殖方式

赤蓬毛蝠雖然一般獨處,但在遷移時聚羣,甚至多達幾百只。交配發生在8-9月間的飛行中,精子儲存在雌性體內,直到第二年春天,經過80到90天的懷孕期後,一般在3月或4月開始繁殖,從5月下旬至7月上旬結束。有別於其他多數蝙蝠之處,為一胎生出多達五個幼仔(雖然兩個或三個比較常見),有4個乳房,而不是通常的兩個。蝙蝠幼仔是天生的視盲和無毛,眼睛在3至4周後睜開,哺乳期約38天。在四到五週大,幼蝠第一飛行。 [1] 

赤蓬毛蝠保護現狀

赤蓬毛蝠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無危(LC)。 [2] 

赤蓬毛蝠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