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菱

(菱科菱屬植物)

鎖定
紅菱是一種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細鐵絲狀;同化根羽狀細裂,莖柔弱分枝。葉二型:浮水葉互生,旋疊狀鑲嵌排列在水面,呈蓮座狀,葉片扁圓狀菱形或寬菱形,中上部有鋸齒,中柄有膨大的氣囊,沉水葉小,早落。花小,單生於葉腋,白色。堅果元寶狀,具4枚下彎的角,常呈紅色。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 [1] 
中文名
紅菱
別    名
蘇州紅
植物界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菱科
菱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分佈區域
江蘇蘇南、浙江杭州以及嘉興
花    色
白色、淡紅色
原產地
歐洲

紅菱形態特徵

菱為菱科一年生浮葉水生植物,莖、葉、果實相當特殊。主根較弱,長約數尺伸入水底泥中,有固定植株、吸收養分的作用,莖蔓細長完全沉於水中,上有分枝及“須”也能起吸收作用。葉分兩類,聚生於短縮莖上,浮出水面的叫浮葉,倒三角形,相互鑲嵌成一盤狀,俗稱菱盤,每個菱盤有葉40-60片,葉柄粗肥,中部膨大成氣囊,使葉片能浮於水面,沉於水中的葉狹長為線狀,無葉柄和葉片之分。
夏末初秋葉腋開一小花,白或紅白色,花受精後花便向下彎曲,沒入水中,長成果實即為“菱”。等片發育成菱的硬角,按角的有無和數目分為無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嫩果色澤為青、紅或紫色,老熟後硬殼成黑色,果肉乳白色,食用部分為種子的肥厚子葉
水紅菱又稱“蘇州紅”,長於河塘水池之中,營養價值很高,含大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菱盤開展度40釐米左右。採收時有葉40片左右。葉片較小,長5.6釐米,寬7.7釐米,菱形,青綠色,近葉柄處為紫紅色。葉面、葉柄及莖均為褐紅色,葉柄長22釐米。
紅菱形態圖
紅菱形態圖(10張)
花白色,萼片較長。單個菱盤結果7~8個。果實具4個角。肩角細長平伸,腰角略向下斜伸,果高2.8釐米,寬3.2釐米,鮮紅色,單個重14克,每公斤50~70個。質脆嫩多汁,味甜,品質優良。早熟,供應期長。不耐深水,不抗風浪,只適於淺水栽培。畝產500公斤左右。

紅菱生長環境

喜温暖濕潤、陽光充足、不耐霜凍,從播種至採收約需5個月,結果期長1-2個月,因此要求無霜期在6個月以上地區才能獲得豐產。開花結果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夜温15℃。
紅菱
紅菱(5張)
廣泛見於兩湖、兩江、兩廣等區域的淡水流域。既有野生,也有人工品種。野生果小,人工果大。野生果在小暑季節即可採摘嫩果生食用,至秋分後可採摘老果煮食。早熟種,清明播種,立秋開始收嫩菱,處暑、霜降收老菱,一般一畝產800~1000斤。菱肉含水量多,含澱粉稍少,味甜,宜生食。葉柄、葉脈及果皮均呈水紅色。果形較大,每斤25~35個,肩角細長平伸,腰角中長,略向下斜伸,果重與肉重之比約為1.5:1。不耐深水,不抗風浪。

紅菱分佈範圍

原產歐洲,我國南方,分佈在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及台灣等省。尤其以長江中下游、太湖地區、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

紅菱主要用途

紅菱又叫紅飯菱,因外觀近紅色而得名,是菱的一種,其營養、性味、功用與青菱角相似。每100克紅菱含有蛋白質2.6克、脂肪0.3克、糖14.3克、熱量70千卡、鈣22毫克、磷121毫克、鐵1.1毫克 [2] 
它既可以作為水果,也可以作為主食。鮮嫩的紅菱極其爽口,能清熱消渴。外出遊玩時,食用一些鮮嫩的紅菱,可以起到解除囗渴,緩解疲勞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在生食紅菱的時候一定要清洗乾淨,以防止紅菱皮會殘留農藥或細菌病毒
可用於公園、池塘及風景區的水景裝飾及綠化;種子含澱粉,供食用 [3] 
參考資料
  • 1.    吳建人,金孝鋒編著,白塔湖植物,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01,第145頁
  • 2.    何長風主編,保健食品1001,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第199頁
  • 3.    李強,徐曄春著,濕地植物,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01,第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