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色企業家

鎖定
“紅色”企業家,是指部分涉足政治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國有企業高層及銀行金融系統高管等組成的羣體。
中文名
“紅色”企業家
所屬學科
企業學

紅色企業家名詞釋義

這些“紅色”企業家是影響中國經濟決策走向的重要力量。

紅色企業家發展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值得民營企業家期待。原因在於,過往每一次中共代表大會,都把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向前推進一步。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十六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十七大在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提出國企民企兩個平等。每一次理論上、政策上的突破都讓民營經濟或多或少衝破了發展的天花板,並帶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繁榮。
然而同樣無可迴避的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激勵效應”,自十五大達到頂點以來,一直在衰減。十六大與十七大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政治表述上準確無誤,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地位卻出現了此消彼長的現象。近十年,“國進民退”日益成為一個顯著的經濟現象,並進一步演變為令人憂心忡忡的社會話題。“企業家精神弱化”、“精英移民潮”乃至“權貴資本主義泛起”等等非良性社會現象則成為其不同角度的註解。
不僅如此,政府有形之手對市場的干預近年愈加突出,兩者疊加加劇了市場力量的衰退。由此出發,學界商界對“市場化改革”出現倒退的判斷和聲音越來越響亮,“呼喚改革”已成主流聲音。
30多年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佔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無論從歷史還是未來看,它都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源泉。
當前推進市場化改革正在成為共識,打消民營企業家發展的顧慮、衝破民企發展的“天花板”、“玻璃門”理應成為下一步中央政策選擇的關鍵突破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