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色中華報

鎖定
《紅色中華》報創刊於1931年12月11日,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機關報,以後又改為中共中央和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機關報。該報從週刊逐漸辦成了三日刊直至雙日刊,發行量最大時,每期近四萬份。“參考消息”,每期油印四五十份,為中央領導瞭解敵情、判斷形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紅色中華》出滿百期,多位領導同志撰文祝賀,期待她“更變成羣眾的報紙”,更成為羣眾運動的“先鋒”。
中文名
《紅色中華》報
辦報單位
中華蘇維埃、中央民主政府
時    期
1931年
地    點
江西瑞金

紅色中華報歷史時期

紅色中華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民主政府的機關報。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創刊,創刊號上發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會佈告第一號》,宣佈工農國家的成立。該刊設有社論、要聞、專電、時評和關於紅色區域建設、工農通訊以及紅色小詞典、工農民主法庭、突擊隊等小專欄。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撤出根據地後一度停刊。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於11月25日在瓦窯堡復刊。1937年1月29日,改為《新中華報》。

紅色中華報政治意義

《紅色中華》報創刊蘇區的讀者親切地讚譽《紅色中華》是“我們蘇維埃人民新生命的表現”,“全蘇人民的喉舌”。
  “報紙不但是集體的宣傳者,更是組織者。”革命導師列寧的著名論斷,成為第一代紅中社人辦好社、報的響亮口號。1933年8月10日,《紅色中華》出滿百期,多位領導同志撰文祝賀,期待她“更變成羣眾的報紙”,更成為羣眾運動的“先鋒”。
  “紅中社走的是依靠羣眾辦報、辦社的路線。”對紅軍新聞史頗有研究的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劉亞介紹説,紅中社建立起了羣眾性的通訊網絡,在黨、政、軍和羣眾團體等系統中組織了400多名通訊員;新聞寫作堅持通俗化方針,要求蘇區“每一個紅色羣眾都能聽懂、看懂”。
  《紅色中華》報從週刊逐漸辦成了三日刊直至雙日刊,發行量最大時,每期近四萬份。“參考消息”,每期油印四五十份,為中央領導瞭解敵情、判斷形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卓越的集體,工作人員卻很少。王觀瀾生前回憶,初成立時,編輯部僅兩三個人,外加兩名電台報務員。
  “條件簡陋到只有幾張桌子,組稿、寫稿、編稿、校對,我們都是一肩挑,什麼都幹。”曾擔任紅中社秘書長的任質斌生前回憶説,編輯工作緊張而高效,大家夜以繼日,雖然很累但心情舒暢。
  在《紅色中華》百期紀念時,領導同志特別提出:《紅色中華》向困難作頑強鬥爭的精神,值得全蘇區的黨政工作同志學習!
  “紅中社的創辦與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劉亞説,紅中社代表的是一種嶄新的新聞事業,由共產黨先進思想培育,植根於人民之中併為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喊,是真正屬於人民的新聞事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