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背耳葉馬藍

鎖定
紅背耳葉馬藍(學名:Strobilanthes auriculata var. dyeriana (Mast.) J. R. I. Wood)是爵牀科、馬藍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直立灌木,多分枝,莖4稜,明顯具溝,綠色,疏被硬毛。葉無柄,卵形,倒卵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腋生,長2-3釐米,花密,苞片長4-8毫米。2短雄蕊的花葯敗育(或空)。花絲極光滑無毛,子房近無毛。 [1] 
原產於緬甸。中國廣東、雲南栽培。 [1]  性喜温暖,不耐寒冷;喜濕潤環境,不耐千旱和空氣乾燥;喜半陰,忌強光曝曬。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為宜。 [2] 
紅背耳葉馬藍是著名的室內觀葉植物,盆栽適合家庭窗台、賓館和商廈等處裝飾點綴。 [3] 
中文名
紅背耳葉馬藍 [4] 
拉丁學名
Strobilanthes auriculata var. dyeriana (Mast.) J. R. I. Wood [5] 
別    名
紫背葉
紫背爵牀
紫金葉
紅背馬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唇形目
爵牀科
亞    科
爵牀亞科
蘆莉花族
亞    族
馬藍亞族
馬藍屬
耳葉馬藍
變    種
紅背耳葉馬藍

紅背耳葉馬藍形態特徵

紅背耳葉馬藍
紅背耳葉馬藍(6張)
多年生草本或直立灌木,多分枝,莖4稜,明顯具溝,綠色,疏被硬毛。葉無柄,卵形,倒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收縮提琴形,下延,圓鈍,心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疏被硬毛,上面綠色光亮,具瑰紅色側脈12-15對,嫩葉背面紅紫色。
穗狀花序腋生,長2-3釐米,花密,苞片長4-8毫米,寬卵形,較花萼短,宿存,小苞片和花萼線形,被腺毛-疏柔毛,花萼不等5裂至中部,裂片線條形,長約7毫米,鈍;花冠長3-4釐米,略彎曲,堇色,冠管短而狹,向上逐漸擴大,稍稍一面膨脹,喉部徑約2.5釐米,冠檐裂片5,短,具一白色的龍骨瓣,側裂片寬過於長,外卷;雄蕊4,2強,2長雄蕊能育,花粉超長球形,網狀紋飾具隔帶狀,微扭轉。2短雄蕊的花葯敗育(或空)。花絲極光滑無毛,子房近無毛。 [1] 

紅背耳葉馬藍產地生境

原產於緬甸。中國廣東、雲南栽培。 [1]  性喜温暖,不耐寒冷;喜濕潤環境,不耐千旱和空氣乾燥;喜半陰,忌強光曝曬。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為宜。 [2] 
紅背耳葉馬藍 紅背耳葉馬藍

紅背耳葉馬藍繁殖方法

紅背耳葉馬藍扦插

只要温度條件許可,全年均可進行。一般可於春秋兩季,剪取長8-10釐米的莖段,帶4-5個節,下切口最好位於節下0.2釐米處,摘去下部的2對葉片,保留上部的一對葉片或2對半片葉。下切口用5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或1號ABT生根藥液沾蘸3-5秒鐘,再扦插於素沙、蛭石泥炭土中,也可用淋去鹼性的礱糠灰與濕沙2:1配製成的混合基質,蒙罩塑料薄膜保濕,維持20-25℃的生根適温,適當給予遮陰,插後15-20天即可生根。 [2] 

紅背耳葉馬藍分株

盆栽大叢植株可於春天結合翻盆進行分株。將植株從花盆中脱出後,抖去部分宿土,用利刀從根莖結合薄弱處剪開,分成數個小叢,並對莖幹重度縮剪,再另行選盆栽種。 [2] 

紅背耳葉馬藍栽培技術

紅背耳葉馬藍温度

紅背耳葉馬藍生長適温為18-30℃,其中3、9月為20-30℃,10月至翌年2月為15-20℃。秋末冬初氣温降至13℃時,植株生長停止,進入休眠狀態;若低於10℃,葉片和嫩梢易受寒害而枯死。夏季氣温達32℃以上時,應採取遮陰、噴水等措施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秋冬之交氣温下降到15℃左右時,要及時將盆栽植株搬入棚室內避風防寒;越冬温度最好控制在13℃-15℃。生產性栽培要求有保温性能良好的雙層塑料大棚;家庭種養,冬季應將其搬放於有暖氣的室內。 [2] 

紅背耳葉馬藍光照

生產性栽培自仲春仲秋,要搭棚遮陰,可根據光線的強弱和光照時間的長短,遮光40-50%,特別是要避開夏季的強光直射。家庭盆栽,春秋兩季可將其擱放於南向稍離窗口的位置,夏季可擱放於東向窗前,冬天則可靠近南窗前,讓其多多接受光照。 [2] 

紅背耳葉馬藍水分

春秋兩季為其生長旺盛期,應始終保持盆土濕潤,但盆土內不得有積水。北方地區空氣比較乾燥時,還要經常給葉面噴水;夏季温度達30℃以上時,除保持盆土濕潤外,還要求給葉面和植株四周噴水,藉以增加空氣濕度,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濕潤涼爽的環境;秋末冬初氣温降至13℃左右時,植株進入休眠狀態,應減少澆水;冬季要維持盆土微潤,每週用與棚室温度相近的温水噴淋1次植株。家庭盆栽夏季擱放於室內養護時,可將盆花放於淺碟中,碟中注入少量清水,或在葉面及四周每天噴水2-3次,使其處在比較濕潤的小環境中。 [2] 

紅背耳葉馬藍土壤

可用泥炭土或腐葉土,外加15的河沙自行配製培養土。生長季節須經常給植株鬆土,以防因土壤板結或積水而導致爛根;梅雨季節或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要加強管理,少量盆栽可將其移放到雨水淋不到的位置,生產性栽培則應於每一次大雨後檢查盆栽植株,要及時倒去盆內積水,並標上記號,天晴後再行翻盆換土。為了調整株形和促進生長,可於春季出房時,對植株進行重剪平茬,並給予換盆,剪下的枝條還可作扦插之插穗。 [2] 

紅背耳葉馬藍肥料

生長季節應每半月給盆栽植株追施1次稀薄的液態肥,但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免氮肥過多,引起莖葉徒長,葉片褪色失去光澤。生產性栽培,可用漚透的餅肥水內加0.1%的磷酸二氫鉀或直接澆施0.1%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注意有機肥液不要濺落在葉片上,以免誘發葉部病害。家庭盆栽,可在盆土表層埋施少量多元緩釋複合肥顆粒。秋未冬初氣温降至15℃以下或夏季氣温超過32℃時,均應停止施肥。 [2] 

紅背耳葉馬藍病蟲防治

葉斑病:在高温多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中,葉片易發生葉斑病。防治方法:增加通風透光,施肥強調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發現少量病葉,及時摘除銷燬;發病初期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灑。 [2] 
紅蜘蛛:在高温乾旱季節,葉片易遭紅蜘蛛為害。防冶方法:可用25%的倍樂霸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 [2] 

紅背耳葉馬藍主要價值

紅背耳葉馬藍葉面具有藍色金屬光澤,閃閃發光,尤其幼年植株,葉色更加明麗誘人,是著名的室內觀葉植物,盆栽適合家庭窗台、賓館和商廈等處裝飾點綴。 [3] 
參考資料
  • 1.    紅背耳葉馬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胡一民編著.觀葉植物栽培完全手冊[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第162-164頁
  • 3.    羊茜主編.家庭養花大全 修訂版[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4,第79頁
  • 4.    紅背耳葉馬藍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10]
  • 5.    紅背耳葉馬藍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