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尖吻四鰭旗魚

鎖定
尖吻四鰭旗魚學名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 (Tanaka, 1915),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旗魚科四鰭旗魚屬的一種魚類,俗名小旗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至温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米,體長可達420釐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Sagami灣。 [1]  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主要在表層水域活動,平時獨居,到繁殖期時才會形成小羣,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烏賊,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中文名
尖吻四鰭旗魚
外文名
Shortbillspearfish
Tetrapturusangustirostris (Tanaka, 1915)
別    名
紅肉旗魚,
紅肉仔
小旗魚
二名法
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Perciformes
旗魚科 Istiophoridae
四鰭旗魚屬 Tetrapturus
尖吻四鰭旗魚 T. angustirostris
分佈區域
台灣;印度太平洋的熱帶至温帶海域
編    號
8208
定名人
Tanaka
年    代
1915
原始文獻
Figures and desriptions of the fishes of Japan
模式產地
Sagami Bay, Japan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560.

尖吻四鰭旗魚形態特徵

尖吻四鰭旗魚 尖吻四鰭旗魚
體延長而極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長而尖,明顯較下頜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鋤骨無齒。體被細長骨質鱗;側線單一,平直至尾部。第一背鰭軟條部等於或略高於體高,大部分軟條由前而後大致逐漸短小;第二背鰭短小;胸鰭位低,呈鐮刀狀,幾等長於腹鰭;腹鰭胸位,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向後不延伸至肛門;尾鰭深叉形。體背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白色橫帶。第一背鰭藍黑色而具黑斑,此斑隨成長而消失;腹鰭藍黑色;尾鰭暗色。

尖吻四鰭旗魚棲所生態

尖吻四鰭旗魚 尖吻四鰭旗魚
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温層之上的水域,較少成羣出現於沿岸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主要攝食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尖吻四鰭旗魚地理分佈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少數會進入温帶海域,有些會越過好望角而進入大西洋。主要分佈於東部海域。

尖吻四鰭旗魚漁業利用

經濟性魚種,全世界產量在500-2,000噸。常用延繩釣或鏢旗魚法捕獲。紅肉旗魚的肉正如其名是紅色的,可以作生魚片,外銷到日本賺取外匯,也可以油炸或炒排骨食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