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繡鞋·晚春

鎖定
《紅繡鞋·晚春》是元代詩人李致遠創作的一首散曲。這支小令描寫晚春時節的自然風光、民間風情和民俗活動,充滿盎然生機。全曲用對比、反襯的修辭手法,化用典故、借景抒情,表達作者對春天將逝去感到惋惜。全曲基調明快,末句點明題旨,引人反思回味,增強了小曲的藝術效果。
作品名稱
紅繡鞋·晚春
作    者
李致遠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紅繡鞋·晚春作品原文

紅繡鞋·晚春1
楊柳深深小院,夕陽淡淡啼鵑2,巷陌東風賣餳天3。才社日停針線4,又寒食戲鞦韆5,一春幽恨遠。 [1] 

紅繡鞋·晚春註釋譯文

紅繡鞋·晚春詞語註釋

1.紅繡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小令兼用。入“中呂宮”,亦入“正宮”。首二句對。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對句。與南曲不同。
2.啼鵑:啼鳴的杜鵑。
3.餳(xíng):麥芽或谷芽熬成的糖,多在暮春轉暖季節售賣。
4.社日:古代春、秋季初時祭土神的日子,婦女當日不宜做錢線活兒。
5.寒食:清明節前兩天為寒食節,一般禁火三天,吃生冷食。 [2-3] 

紅繡鞋·晚春白話譯文

深深小院裏種植着楊柳,淡淡夕陽斜照,杜鵑聲聲啼鳴。這正是春風送暖的好天氣,街巷裏傳來叫賣麥芽糖的聲音。才在社日停了針線,又遇寒食節戲盪鞦韆。整整個春天,內心深遠的幽恨卻難以排遣。

紅繡鞋·晚春創作背景

這首散曲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寫寒食節所看到的場景,一個市民家庭的女孩子在晚春時節有無所適從的傷春愁緒,作者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詞。 [3]  [4] 

紅繡鞋·晚春作品鑑賞

紅繡鞋·晚春文學賞析

此曲寫一個市民家庭的女孩子在晚春時節那種悵然的無所適從的傷春愁緒。全曲語言清麗,寫景敍事頗具小鎮風情。
曲前三句寫景。晚春時節,柳陰已濃,傍晚時分,小院籠罩在淡淡的夕陽餘暉之中,歸巢的杜鵑時而發出一兩聲啼叫。小巷盡頭,和煦的晚風中又斷斷續續飄來一兩聲賣麥芽糖的吆喝聲。這三句曲詞,前兩句為一工整的對偶句,以“楊柳深深”狀小院之清幽,又以淡淡夕陽為這清幽之景加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接着一散句既別緻地點明時令——賣餳天,又巧妙地收束了全曲的寫景。至此,作者用簡潔的構圖、淡淡的設色配之以悠長的賣餳聲,為人們展示出一幅獨具韻味的小鎮風情。後三句和前三句結構上一致,也是一對句鋪之以一散句。“才社日停針線,又寒食戲鞦韆”為一流水對。中國古代婦女受禮教約束,一般難得聚會遊樂,但社日和寒食節期間卻是個例外,可以看社火,可以盪鞦韆,可以郊遊踏青,所以這時候往往是姑娘們一年中最高興的日子。但女主人公卻不然,“才社日停針錢,又寒食戲鞦韆”,一個“才”一個“又”極省儉地表現出她那無精打采、無情無緒的心境。這兩句看作敍事也可,但如果理解為女主人公的自言自語似乎更佳。細細品味,不難體會到那種“熱鬧是別人的,作者什麼也沒有”的孤寂和惆悵。結句“一春幽恨遠”似乎點明卻又未全然點明。點明者原本明麗的晚春景緻何以如此淡淡,原本熱鬧的鞦韆社火何以如此無趣。未點明一春幽恨因為什麼而起,留給無限遐想,是為青春易逝佳偶未得,還是父母之命不如人意,這就留待體味了。
這支小令於淡淡的景緻之中表現人生一種雖不強烈但卻持續悠長的惆悵,可以説別具一格。為了和全曲情感色彩相諧和,作者遣詞設色均以清淡為原則,但讀來卻又不是淡而無味,這味就來自“社日停針線”、“寒食戲鞦韆”、“巷陌賣餳天”這些風俗畫面的展示。這支曲子寫景敍事全然出自一個居於市鎮小巷中的小家碧玉眼中,使之換一角度不失為一幅小鎮風情的素描。雖説主人公是無精打采的,但在無精打采中卻也透露出春的生機。這大概是此曲回味綿長的奧妙。 [1] 

紅繡鞋·晚春名家點評

安徽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宛新彬《元曲百首》:“‘一春幽恨遠’坦白説明自己的傷春情緒。‘幽恨’既表現了對春的留戀,也在發泄對自己的青春年華將快速逝去的傷感。” [5] 

紅繡鞋·晚春作者簡介

李致遠,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孫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據元代仇遠金淵集》卷二《和李致遠君深秀才》詩,以為李致遠為溧陽(今屬江蘇省)人,當名深字致遠。一生不得意,但因窮忘憂,孤傲清高。與文學家仇遠相交甚密。明代臧晉叔元曲選》中《還牢末》雜劇署名李致遠。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列其為曲壇名家,評其詞“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數四套。 [6] 
參考資料
  • 1.    陳緒萬,李德身,駱守中主編.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02:第676頁
  • 2.    魯文忠選注;朱聚一繪畫.元曲三百首: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10:第259頁
  • 3.    褚斌傑主編.元曲三百首詳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7.02:第215頁
  • 4.    陳緒萬,李德身,駱守中主編.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02:第675頁
  • 5.    宛新彬評註.元曲百首: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06:第133頁
  • 6.    蔣星煜.元曲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第1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