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線草

鎖定
紅線草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屬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其匍匐莖白色,圓柱形,呈綠色至綠褐色,分枝繁茂;葉互生;花序腋生,膜質,卵狀披針形,先端鋭尖成須狀,與葉分離;花序柄粉紅色,圓柱形;花瓣紅色,內凹成半球形;花葯白色,卵狀長圓形;果褐色,斜卵形、半圓形或圓形; [1]  花果期5-10月。 [2] 
紅線草在中國南北各地區、歐亞大陸及大洋洲、北美洲均有分佈。 [3]  紅線草多生於淡水湖泊或鹹水湖、池沼和溪流中,適宜在10~30攝氏度的水温中生長,不受光照影響。紅線草的繁殖方式為扦插和種子繁殖。 [4] 
紅線草全草均可入藥,有消炎、化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5]  紅線草枝葉纖細濃密,夏季呈紅色或暗紅色,十分美觀。另外紅線草耐污性強,為污染水體沉水植被修復的先鋒種類,也可修復沿海鹽水河流水質。 [6]  紅線草全草均可作飼料。 [7] 
中文名
紅線草
拉丁學名
Potamogeton pectinatus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沼生目
眼子菜科
眼子菜屬
紅線草
亞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目
眼子菜亞目
亞    屬
眼子菜亞屬

紅線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沉水草本。匍匐莖白色,圓柱形,粗1—1.5毫米,節間長1.5—2釐米,節上生髮狀鬚根及白色幼芽。圓柱形,呈綠色至綠褐色,長達2.5米,在淺水中也有長僅3—4釐米的,粗約1毫米,節間長3—5釐米,通常分枝繁茂。葉互生:托葉與葉基部合生,長1.5釐米,上端與葉片分離,常撕裂為8—10條長5—6毫米的須狀纖維。葉線形無柄,較厚,鮮時橫切面半圓形,暗綠色至紅褐色,長4—7釐米,寬1—1.5毫米,鋭尖,全緣,中脈背面隆起,近邊緣有1對平行側脈,細弱,中脈兩側有16對以上的互生橫脈。花序腋生,沉於水下,佛焰苞淡綠色,膜質,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基部寬3—4毫米,對合,背部延伸為尋常葉,先端鋭尖成須狀,與葉分離;花序柄粉紅色,圓柱形,長2—3釐米,穗狀花序長1—2釐米,花10餘朵,交叉對生,排列緊密,由下而上開放,花序軸隨每對花的開放而延長。花瓣4,花瓣紅色,內凹成半球形,長寬1.5毫米,貼於花葯外面而比花葯短,果期宿存外展;花葯4,白色,卵狀長圓形,長2毫米,寬1.5毫米,2室,外向縱裂,花粉白色;心皮4,半卵形,長約2毫米,略短於花葯,基部粗約1毫米,柱頭紫色。果褐色,斜卵形、半圓形或圓形,腹面平齊,背面腫脹,無明顯的脊。 [1]  花果期5-10月。 [2] 

紅線草產地生境

紅線草在中國分佈於雲南、東北至新疆、青海、西藏,東至台灣等地,歐亞大陸及大洋洲、北美洲均有分佈。 [3]  兩半球温帶地區廣佈。生於海拔1600—2700米的各地淡水湖泊和鹹水湖、池沼和溪流中。適宜在10~30攝氏度的水温中生長,不受光照影響。 [4] 

紅線草繁殖方法

紅線草的繁殖方式為扦插和種子繁殖。 [4] 

紅線草主要價值

紅線草藥用價值

紅線草全草均可入藥,有消炎、化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5] 

紅線草生態價值

紅線草枝葉纖細濃密,夏季呈紅色或暗紅色,十分美觀。另外紅線草耐污性強,為污染水體沉水植被修復的先鋒種類,也可修復沿海鹽水河流水質。 [6] 

紅線草經濟價值

紅線草全草均可作飼料。 [7] 
參考資料
  • 1.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民族藥志 第5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2.06,第158/159頁
  • 2.    《中國大興安嶺蒙中藥植物資源志》編撰委員會編,中國大興安嶺蒙中藥植物資源志,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第476頁
  • 3.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餘東北,曾憲寶著,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第213頁
  • 4.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餘東北,曾憲寶著,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第213頁
  • 5.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編著,雲南天然藥物圖鑑 第4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12.12,第195頁
  • 6.    陳煜初,周世榮,付彥榮,餘東北,曾憲寶著,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5,第213頁
  • 7.    陳書坤,王雨華,莊會富主編,滇西北重要及有用植物,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第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