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絲鄉

鎖定
紅絲鄉,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地處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東部,東與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接壤,南交德江縣,西鄰大坪鎮,北與蕉壩鄉相望,鄉人民政府距縣城44千米 [1]  ,總面積179平方千米 [2] 
明、清朝時期,紅絲鄉境域屬安化縣(今德江縣);1992年,紅絲三坑2自然村合併新建紅絲鄉 [1]  ;截至2018年末,紅絲鄉有户籍人口17156人 [2]  ;截至2020年6月,紅絲鄉下轄4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先進村 [1] 
2011年,紅絲鄉財政總收入513.9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0萬元,比上年增長44.6%,農民人均純收入3040元 [1]  ;2018年,紅絲鄉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2] 
中文名
紅絲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東部
面    積
179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先進村
電話區號
0852
郵政區碼
564300
車牌代碼
貴C
人    口
17156人(2018年户籍人口)

紅絲鄉建置沿革

明、清朝時期,紅絲鄉境域屬安化縣(今德江縣)。
民國四年(1915年),由德江縣劃歸婺川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成立紅絲鄉。
1953年,改紅絲小鄉。
1958年,屬大坪公社。
1984年,復為小鄉,屬大坪區。
1992年,紅絲三坑2自然村合併新建紅絲鄉 [1] 

紅絲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紅絲鄉下轄4個行政村:先進村、上壩村、月亮村、太壩村 [2] 
截至2020年6月,紅絲鄉下轄4個行政村:上壩村、先進村、太壩村、月亮村 [3]  ;鄉人民政府駐先進村 [1] 

紅絲鄉地理環境

紅絲鄉位置境域

紅絲鄉地處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東部,東與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接壤,南交德江縣,西鄰大坪鎮,北與蕉壩鄉相望,鄉人民政府距縣城44千米 [1]  ,總面積179平方千米 [2] 
紅絲鄉

紅絲鄉地形地貌

紅絲鄉境內最高點位於桃子元主峯,海拔1622.5米;最低點位於洪渡河麻園河交匯處兩河口,海拔325.3米,平均海拔595米 [1] 

紅絲鄉氣候

紅絲鄉多年平均氣温15.3℃,生長期年平均265天,無霜期年平均21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95小時,0℃以上持續期351天,年平均降水量1280.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2.3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862.5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686.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1] 

紅絲鄉水文

紅絲鄉境內主要河流洪渡河貫穿境內,支流有紅絲河麻陽河 [1] 

紅絲鄉自然災害

紅絲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幹早、洪澇、凝凍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一次凝凍災害發生在2008年12月10日,災情涉及全鄉4個村,50個村民組,受災人口1.1萬人左右,受災行業涉及農業、林業、畜牧等行業,壓垮房屋80間、豬圈185間,共造成經濟損失5850萬元 [1] 

紅絲鄉自然資源

紅絲鄉境內地下礦藏主要有螢石、汞有珍稀動物黑葉猴、金錢豹、五步蛇等18種,黑葉猴數量列世界之最;珍稀植物2000餘種 [1] 
2011年,紅絲鄉有耕地面積28200畝 [1] 

紅絲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紅絲鄉轄區總人口1.6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0人,城鎮化率1.3%,另有流動人口2520人,總人口中,以仡佬族為主,達8560人,佔53.2%;另有苗、土家、漢等民族7540人,佔46.8%,超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有仡佬、苗、土家3個民族,其中仡佬族856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3.2%;苗族5306人,佔33.3%,土家族2146人,佔13.4% [1] 
截至2018年末,紅絲鄉有户籍人口17156人 [2] 

紅絲鄉經濟

紅絲鄉綜述

2011年,紅絲鄉財政總收入513.9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0萬元,比上年增長44.6%,農民人均純收入3040元 [1] 
2018年,紅絲鄉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2] 

紅絲鄉農業

2011年,紅絲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7026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5253噸,經濟作物以烤煙、茶葉、花生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286頭,羊飼養量7534只;牛飼養量6324頭,家禽飼養量5.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550萬元,累計造林3.2萬畝,林木覆蓋率41.0%,活立木蓄積量25.8萬立方米 [1] 

紅絲鄉金融

2011年末,紅絲鄉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 [1] 

紅絲鄉社會事業

紅絲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絲鄉有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218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紅絲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紅絲鄉有農業科技推廣站1個,科技推廣人才1人;畜牧站1個,科技推廣人才7人;茶葉辦1個,科技推廣人才170人 [1] 

紅絲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紅絲鄉有文化站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25場次,觀眾達2850人次;農家書屋5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藏書0.6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 [1] 

紅絲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紅絲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10個;病牀1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75張,固定資產總值2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5萬人次,住院手術22台次,出院病人2636人次 [1] 

紅絲鄉社會保障

2011年,紅絲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户,人數6人,月人均1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86.84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支出3.44萬元;城鄉醫療救助支出6.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支出14.46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支出3.3萬元,自然災害受災、救災救濟支出36.96萬元,撫卹事業費支出19.09萬元 [1] 

紅絲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紅絲鄉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90%,業務收入11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用户普及率4.7%,移動電話用户2140户,光纜線路總長達87.28千米,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9萬元 [1] 

紅絲鄉交通

2011年,紅絲鄉境內有縣城到鄉公路1條;村級公路4條28千米;組級公路38條152千米 [1] 

紅絲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紅絲鄉因境內紅絲塘而得名 [1] 

紅絲鄉民族風情

花轎迎親
紅絲從古到今,姑娘出嫁那天,男方需用花轎迎親,若男方不用花轎,女方是不會嫁的,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當時交通不便,用作交通工具;二是體現男方主動性,有人經常提起,曾經有兩夫婦因小事吵架,男方説女方如何如何,女方卻説:“當時是你用花轎抬我來的,又不是我自己要來,結果弄得男方無言以對”,之所以,花轎迎新親一直沿襲到現在,雖然現在交通方便了,但不少年青人結婚仍然用花轎,用花轎給這年青人帶來了無窮樂趣和無比幸福 [1] 
獻墳
每年十冬臘月,人們就會給死去不久的親人獻墳,其目的是為緬懷已故的親人,讓其在九泉下安息。獻墳一般一獻就是三年,獻墳分為大獻和小獻,大獻時以殺的牲畜來祭拜,小獻以殺小牲畜來祭拜,小牲畜為山羊,大牲畜豬,只要時間一到,人們就會請道士先生,抬上已殺牲口到墳前獻墳,燒紙錢,放鞭炮,搞得非常熱鬧,這樣的祭拜活動要搞上兩三天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丁治學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貴州省卷 上,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03.658-659.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49.
  • 3.    2020紅絲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