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屏燈魚

鎖定
銀屏燈魚,是一種小型觀賞魚。長4-6cm身體呈紡錘形。全身呈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銀屏燈魚有一雙很好看的珊瑚紅色的眼睛,眼的上部閃閃發亮故稱為銀屏燈。銀屏燈魚尾的前端有一條寬黑帶,而和黑帶銜接的部位則是白色,所以該魚是一種很有個性色彩的小型觀賞魚 [1]  。飼養水温22-25℃,喜弱酸性軟水,常在水族箱中上層活動。繁殖水温26-28℃,親魚性成熟年齡6個月,雌雄較難區分,雄魚瘦小,雌魚略豐滿,屬水草卵石生魚類, 雌魚每次產卵300-500粒。
外文名
Yellow-Banded Moenkhausia
中文學名
銀屏燈魚
拉丁學名
moenkhausia sanctaefilomenae
動物界
擬鯉科
分佈區域
南美洲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北部支流
體    長
體長5-7cm

銀屏燈魚簡介

銀屏燈魚原產南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屬小型魚它全身銀灰色、尾鰭根部有條上下貫通的寬黑條,它的眼睛很美,在燈光下活像閃閃發光的小紅燈。它經常活動在魚缸的中、上部。銀屏燈魚經常成羣的在魚缸中游動,可以和其它魚種混養。飼養缸水温控制在20℃以上就可以。餵食以活魚蟲為主。
銀屏燈魚屬卵生魚,繁殖較容易。繁殖缸內注入準備好的涼開水,缸底投放金絲草,水温控制在26℃。選身體健壯顏色深的雄魚和腹部明顯膨大的雌魚各一條投入繁殖缸內,發現雄魚不追逐雌魚,可往繁殖缸內兑些蓁餾水,以刺激雄魚發情。雌魚在雄魚的追逐下將魚卵產在金絲草上,雄魚隨後使魚卵受精,待產卵結東應及時將親魚撈出繁殖缸,避免親魚吞食魚卵。受精卵經40小時後仔魚便破卵而出,再過40小時左右就可以餵食少量灰水了 [2] 

銀屏燈魚種羣分佈

分佈於南美洲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北部支流。

銀屏燈魚形態特徵

外形和習性魚體長約10釐米,人工飼養的要小些,一般5釐米-6釐米,魚體呈長形,側扁,腹部微凸現弧形,頭小而圓,背部除有背鰭外,還有脂鰭,這是脂鯉科魚的特徵。銀屏魚全身銀白色,鱗片邊緣為黑色,尾部有一黑節,黑節前部黃色中透着灰色,尾鰭基部有一環狀黃黑相間的綵帶似的寬條紋。眼睛更具特色,眼睛虹膜上生有兩點反光點,虹膜上部呈猩紅色,顯得端莊俏麗。眼睛上部的鮮紅色斑,在光線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是一盞紅色的小燈,所以,也叫“電燈眼魚”。

銀屏燈魚生活習性

銀屏燈魚性情温順,喜成羣遊動,多棲息在水的中上層,對水質要求不十分苛刻,適宜水温22℃-25℃。這種魚比較容易飼養。飼養特點銀屏燈魚是頭尾燈魚的近屬,兩者的體形、體色都很相似,初養熱帶魚者極易混淆。較為顯著的差別是銀屏燈魚的體幅比較寬,尾柄上的黑紋大且遍及尾柄的上下兩端,眼睛虹膜的色彩比頭尾燈魚更為鮮豔醒目,銀屏燈魚除尾鰭外,各鰭均無色透明,而頭尾燈魚各鰭呈現淡黃色。此魚體質強壯,易於飼養,生長較快,一般8個月成熟。飼水水温21℃至25℃,水質弱酸性,pH值為6.0-6.8。銀屏燈魚小時候性情比較温和,長大後有的會比較兇。

銀屏燈魚繁殖特點

繁殖特點雌雄魚在外形上難於區分,可根據其身體的豐滿程度加以區別,通常雌魚較雄魚豐滿,雌魚較雄魚體寬而長,待發育成熟時容易區分。產卵時要求水質弱酸性,繁殖水温以26℃-30℃為宜,繁殖時,將50釐米×35釐米×35釐米的水族箱底部四角鋪滿柔軟水草或棕櫚絲,傍晚時將親魚捕入孵化缸內,第二天黎明可見雄魚追逐雌魚,雌雄魚在缸內四角處,只見雄魚追趕雌魚越追越兇,待兩魚並排不動時,可見雌魚排卵,雄魚排精,半粘性的魚卵往下沉落,受精卵粘附於水草或棕櫚絲上,未受精卵變為白色。經36小時-48小時即可孵出仔魚。仔魚孵出後,先靠自身卵黃囊供給營養,3天-4天后卵黃囊消耗盡開始遊動覓食,可投餵蛋黃水蚤或草履蟲、輪蟲。仔魚生長快,較容易飼養。
參考資料
  • 1.    王大莊 王力明 張美英編著,珍稀熱帶魚世界:品種·習性·養殖·欣賞,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9頁
  • 2.    楊新杭主編,鳥魚蟲鴿天地,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