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毛虎耳草

鎖定
紅毛虎耳草(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F.),多年生草本 [2]  植物,俗名紅毛大字草 [2]  ,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下的一種。
中文名
紅毛虎耳草
拉丁學名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F. [2-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虎耳草科
虎耳草屬
紅毛虎耳草
分佈區域
湖北西部、四川、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 [1] 

紅毛虎耳草形態特徵

紅毛虎耳草
紅毛虎耳草(3張)
多年生草本,高16-40釐米。根狀莖較長。葉均基生,葉片腎形、圓腎形至心形,長2.4-10釐米,寬3.2-12釐米,先端鈍,基部心形,9-11淺裂,裂片闊卵形,具齒牙,有時再次3淺裂,兩面和邊緣均被腺毛;葉柄長3.7-15.5釐米,被紅褐色長腺毛。花葶密被紅褐色長腺毛。多歧聚傘花序圓錐狀,長6-18釐米,具10-31花;花序分枝纖細,長2.2-9釐米,具2-4花,被腺毛;花梗長0.6-3.5釐米,被腺毛;苞片線形,長2.3-6毫米,寬0.5-1.1毫米,邊緣具長腺毛;萼片在花期開展至反曲,卵形至狹卵形,長1.3-4毫米,寬0.5-1.8毫米,先端鈍或短漸尖,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具腺毛,3脈於先端匯合;花瓣白色至粉紅色,5枚,通常其4枚較短,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4.5毫米,寬1-2.3毫米,先端稍漸尖,邊緣多少具腺睫毛,基部具長0.3-0.6毫米之爪,具3(-7)脈,為弧曲脈序,其1枚最長,披針形至線形,長9.6-18.8毫米,寬1.3-4.6毫米,先端鈍或漸尖,邊緣多少具腺睫毛,基部具長0.8-1毫米之爪,3-9脈,通常為弧曲脈序;雄蕊長4.5-5.5毫米,花絲棒狀;子房上位,卵球形,長1.3-2.5毫米,花柱長1.6-3毫米。蒴果彎垂,長4-4.5毫米。 [1]  [4] 

紅毛虎耳草生態習性

物候期:花果期7-10月 [2] 

紅毛虎耳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 000-40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高山草甸及巖壁石隙。

紅毛虎耳草分佈範圍

產湖北西部、四川、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

紅毛虎耳草主要價值

【來 源】為虎耳科植物紅毛虎耳草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瘡腫、燙傷、蟲蛇咬傷。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膽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以藥渣外敷,或取汁塗擦患處。

紅毛虎耳草相關變種

扇葉虎耳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圖版12:13-16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var. flabellifolia C. Y. Wu et J. T.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9 (1) : 7. 1991. ——S. flabellifolia Franch. in Morot, Journ. de Bot. 8: 295. 1894, non R. Brown 1840;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136. 1972.
此變種葉片基部通常楔形至截形,花瓣3-5(-8)脈,易與其他變種區別。 [1] 
產四川東北部和雲南(昆明)。生於海拔625-2 100米的林下,溝邊濕地或石隙。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城口。 [1] 
單脈虎耳草(植物分類學報)圖版13:1-5
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var. uninervata J. T.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9 (1) : 7. 1991.
此變種葉片基部心形,花瓣邊緣無腺睫毛,僅具1脈,可與他變種區別。 [1] 
產四川(洪溪)。生於海拔2 380米左右的山坡。模式標本採自洪溪(雙叉河大棚溝)。 [1] 
紅毛虎耳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