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槍會

鎖定
紅槍會,民國初年的民間會門武裝組織。最初創建於河南與山東,很快流行到河北與山西的南部地區。其主要成員是從事生產的農民。紅槍會不是統一、嚴密的團體,而是零散的地方性組織。其特點是迷信符咒,擊匪仇兵,抗官圍城,抗糧抗税,排洋教、御外侮,相信刀槍不入之説。1926—1927年間,紅槍會盛極一時,有的地方會員達數十萬人。由於其落後的性質,該會也常被軍閥地方勢力利用。其活躍時期主要是1913—1938年,影響很大。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眾武裝興起,紅槍會漸漸銷聲匿跡。 [1] 
中文名
紅槍會
別    名
紅學會
起源地
山東
前    身
白蓮教、義和團

紅槍會歷史沿革

紅槍會是民國初年軍閥暴政的產物。溯其源流,遠則為離卦教之支裔,近則為義和團之流派。 [2] 
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大刀會、義和拳等組織轉入地下活動,多以練“金鐘罩”術健身自衞。民國初年,華北地區盜匪蜂起,農民為求自衞,防匪保家,開始組織紅槍會。紅槍會最早起源於山東魯西南地區菏澤、濟寧一帶。據1914年1月《時事新報》載,山東汶上縣人皮秀山在家學會“金鐘罩”術到河南舞陽、葉縣、寶豐等地傳授,收徒1000多名。 [4] 
1917年,紅槍會漸流行於豫東的歸德、虞城和豫北的滑縣、安陽等地,翌年蔓延至豫中、豫西的一些縣、區。由於官府嚴令查禁,組織發展緩慢,活動極其秘密。
1920年後,河南境內軍閥混戰,戰禍連綿,水旱災荒奇重,苛捐雜税日繁。為求生存,各地農民遂拿起長矛、大刀,“廣為設壇,習練紅槍”,紅槍會遂得以逐漸發展。1924年全省“幾乎無地不有”,部分縣會員逾萬人,甚至達十數萬。1926一1927年夏末,紅槍會處於昌盛時期,全省會員總數150萬人。以豫南為例,信陽一縣有紅學500餘堂,遍及各主要鄉鎮;息縣參加紅槍會的有15萬人,約佔當時全縣農民總數的60%以上。
1927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鎮壓羣眾運動,河南地方政府遂下令取締紅槍會組織。各地紅槍會或被迫解散,或暫時潛伏下來,或被改編為民團軍,紅槍會由此轉入低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豫南、豫西、豫北部分縣、區又一度興辦紅槍會,並與日偽軍進行鬥爭。解放戰爭時期,紅槍會在全省已為數極少,且多成為地方反動勢力,後經人民政府嚴厲打擊和政治瓦解完全絕跡。 [3] 

紅槍會入會流程

紅槍會入會的要求比較簡單,一般年滿16歲以上的男青年經一名會員介紹即可入會,有的地方女的也可以入會。會員入會要交會費。廣饒縣大王橋一帶,入會每人交銅元l吊,以後每月交銅元10至30文,不交也可以。益都和淄博一帶入會要交兩吊銅元。棗莊地區則要交納一塊銀元。會員交納會費作為購置器械和平時活動經費。有些地區入會則不交會費,所需經費由當地士紳捐助。萊蕪一帶則按地畝攤派錢糧,作為經費。
入會要經“過場”和“附體”等程序。所謂“過場”就是指燒香、跪拜、喝符、唸咒、口傳真經和入會戒條等。“附體”就是指所奉神靈附到會員身上,可以“刀槍不入”。入會時,進行宣誓。誓詞大致是:“不敢為非作惡,如為非作惡,炮打穿胸;不敢採花折柳,如採花折柳,炮打穿胸5孝順父母、敬重師長;地方有事,合力對付;每日功課,虔力奉行。”各個地區,誓詞也不完全相同,有的繁,有的簡。廣饒一帶的誓詞為:“弟子若不忠不孝,被五雷粉身;若棄師滅祖,被萬馬營中踏為肉泥。”紅槍會的紀律比較嚴格,凡入會者都必須遵守。入會後每個會員發給一杆紅纓槍(也有的拿大刀)、一把匕首、一個兜肚。後來會員的器械有所變化,除了紅纓槍、大刀外,還有短槍和長槍,有的甚至有機槍和大炮。 [4] 

紅槍會組織派系

紅槍會基本上承襲了大刀會的組織,但又有所發展變化。紅槍會以槍纓顏色不同而分紅、黃、藍(綠)、白、黑五派,以紅色為最盛。

紅槍會首領設置

紅槍會的首領分為兩種:一為會長或學長(學董)、團長、總團長、總會長、督辦等,多由地主、豪紳或有聲望人士擔任,掌握實際權力;一為專授神法人員,稱為老師。一地有老師1—8人,多者則按師兄弟排列。紅槍會的會員多是貧苦農民中的男性青壯年,也有部分豪紳子弟及不法分子混入,人員成分較為複雜。 [3] 

紅槍會基層組織

紅槍會的基層單位是“宮”。“宮”分縣、區、社、村四級,設有宮長。紅槍會到某地發展,先要安“宮”。所謂宮,即平時發展會員,會員集中拜佛、練武的場所,戰時則為指揮機關。也有的地區叫設“壇”,會員集中的地方,稱壇場或壇部,一般都設在農村的廟裏。傳道的人稱師傅,其它會員均以師兄弟、師姐妹相稱。紅槍會內的組織根據成立早晚和地區的區別各有不同。汶上一帶,以宮為單位,一個村一宮,每個宮設宮長,或幾個村一個宮。全縣為一大宮,設總宮長,下面的為分宮。魯南、膠東等地,則按照部隊編制,根據人數多少,分班、排、連、營、團。 [4] 

紅槍會內部派系

紅槍會內部有玄門、坎門、離門、乾門等派系之分。其中離門(即老派、又稱大紅學)、坎門(即新派,又稱小紅學)勢力較大,各派系基本組織稱會,後更名為學。通常一村設一會或一學。會員人數較多的村鎮,會以下編若干排,每排10人左右。1921年以後,自行聯會為團,一縣有一團或數團,每團少者數百人,多者上萬人。最盛時期,一縣又聯數團為一總團。總團機關稱總團部或督辦公署,內設文、武團部。文團部管文書、財政及地方訴訟;武團部專管演習刀槍、符錄等事。 [3] 

紅槍會信仰活動

紅槍會學法

紅槍會信奉神佛。豫東杞縣、通許,睢縣一帶的紅槍會敬祖師爺;洛陽一帶的,敬天地全神、南海觀音和太上老君等;更為普遍者凡神都敬,包括關羽、張飛等歷史人物。
入會者學法,須先齋戒沐浴,拜神立誓。誓詞大致為:不為非作惡;不採花折柳;孝順父母,敬重師長;地方有事,全力對付;每日功課,虔力奉行等。入會後,每晚須面神焚香叩頭,並按照法不傳六耳(不能讓第三者聽到)的規則,由老師傳授護身法咒、擋搶炮法咒、避刀法咒等。所學咒語,每晚密誦數十遍,至百天,方告法術學成。 [3] 

紅槍會練武

紅槍會練武均需舉行拜神佛、掐訣唸咒、喝符水諸儀式,然後方可進入排練。首先是練排磚,參練者赤上身,持磚遍擊全身,需持續一個月以上;其次是練排刀,一般由老師執大刀,向參練者兩臂及胸部各砍三下,每晚如此,兩月告成;最後練排槍、排炮,參練者一次10—20人,赤上身,持刀槍,於30步外站立一線或呼叫着向持槍炮射擊者逼近,不死不傷即為功夫告成。此種擋槍、炮之術,雖為信徒所不疑,實為老師將奧密隱匿其中。如:槍彈火藥少,僅能推彈丸(鐵砂)於膛外;彈丸用泥土製成或將彈丸裝在火藥之後等。偶有不慎死傷者,老師便以其違犯禁忌或對神佛不誠來搪塞。 [6] 
有些地方紅槍會還流傳有練武歌:
中華民國世界荒,民眾起來打洋裝。
大師、二師、三師傅,小米稀飯下紅薯。
你一碗來我一碗,大家撐得瞪着眼。 [5] 
參考資料
  • 1.    蔡鴻源,徐友春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黃山書社,2012.08,第268頁
  • 2.    濮文起,河北民間宗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06,第277頁
  • 3.    邵文傑總纂;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河南省志  第22卷  軍事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07,第609—610頁
  • 4.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山東省志·農民團體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11,第125—126頁
  • 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確山縣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歌謠集成  河南確山縣卷,,1990.09,第108頁
  • 6.    邵文傑總纂;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河南省志 第22卷 軍事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07,第6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