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果黃檀

鎖定
紅果黃檀(Dalbergia tsoi Merr. & Chun)是豆科、黃檀屬藤本植物。嫩枝略被毛,毛漸脱落,皮孔圓形或橢圓形。羽狀複葉。圓錐花序腋生,分枝少,傘房狀;花微小;花萼淺鍾狀;子房長圓形,除腹縫略被毛外,餘無毛,有胚珠2粒,花柱粗短,柱頭頭狀,基部漸狹成子房柄,柄長約為子房之半。莢果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頂端圓,有小凸尖,果瓣革質,對種子部分或全部均有粗大、凸起疏網紋,干時常呈紅褐色,有種子1粒,稀2粒;種子腎形,扁平。花期4月。
分佈於中國海南。生於海波500米以下的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紅果黃檀為牛、羊採食,屬中等飼用植物。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紅果黃檀
拉丁學名
Dalbergia tsoi Merr. & Chun
別    名
紅果檀
左氏黃檀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豆目
豆科
黃檀屬
紅果黃檀
命名者及年代
Merr.et Chun,1935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紅果黃檀植物學史

從1932年4月至1934年3月,中國中山大學植物研究所(The Botanical Institute, Sun Yatsen University)開展了4次海南植物考察,共採集了11483號植物標本,當時這批標本分別存於中國的中山大學及美國的紐約植物園。這4次考察由紐約植物園部分資助,因此大部分標本被運往該園標本館(NY),然後又被分散至其他標本館,如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A)、密蘇里植物園標本館(MO)、美國國家植物標本館(US)[1-2]。這批標本多由梅爾(E. D. Merrill)組織力量進行整理。梅爾和陳煥鏞(W. Y. Chun)一共合作發表182個新名稱,其中150個產於中國海南,幾乎全部來源於這幾次考察,他們此後發表一些新名稱的主模式很多藏於紐約植物園標本館,而不是中國華南植物園標本館(IBSC),儘管華南植物園標本館館藏的這些標本上有時也加有“Holotype”的印籤。 [2] 
第2次考察由左景烈和陳念劬(C. L. Tso & N. K. Chun)帶隊,共採集1765號標本,其中陳念劬和左景烈(N. K. Chun & C. L. Tso) 43634號標本於1932年8月22日採自中國海南省的陵水縣,3年之後,梅爾和陳煥鏞以其為模式發表新種Dalbergia tsoi Merr. et Chun。該新種發表時尚無中文名,1955年汪發纘、唐進將其命名為“左氏黃檀”,1965年陳煥鏞主編《海南植物誌》第二卷時命名為“紅果檀”, 1994年陳德昭將其命名為“紅果黃檀”。紅果黃檀發表時被認為與藤黃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相近,但因其果實至少2倍寬於後者而易於區別。宋柱秋等人仔細研究後認為,該種不僅果實較寬,而且顏色偏紅、葉背細脈不清,略呈粉狀,並且這些特徵都很穩定,可以作為鑑定的依據。 [2] 
經研究,在紅果黃檀發表之前,已有不少該種的標本,這些標本或未作鑑定,或多被鑑定成紅果黃檀的近緣種——藤黃檀,少數被錯誤鑑定為“疑似Dalbergia lanceolaria L. f.”,幾份存於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P)的標本被誤鑑定為香港黃檀Dalbergia millettii Benth.)。 [2] 
1996年Niyomdham & H在準備《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植物誌》(Flore du Cambodge, du Laos et du Vietnam)和《泰國植物誌》(Flora of Thailand)過程中,發表了4個黃檀屬的新分類羣,以採自越南南部Dak Lak省的Poilane 32474 (P)為模式發表了新種Dalbergia darlacensis P. H. H & Niyomdham。該新種的描述中,從營養體(木質藤本的性狀、小葉形狀、小枝及小葉的毛被等)到繁殖器官(花瓣形狀、單體雄蕊、果實及種子的形狀以及果實的脈衝紋)的諸多特徵均與紅果黃檀(Dalbergia tsoiMerr. et Chun)無異。該新種引證的副模式(Paratypes)中,Liang(梁向日) 66518 (NY, P)及McClure(莫古禮)的C. C. C 9152 (P)採自中國海南,其他引證的標本分別採自泰國、老撾、越南等地,李世晉也均一一仔細核對過,確定為紅果黃檀。 [2] 

紅果黃檀形態特徵

紅果黃檀
紅果黃檀(11張)
藤本。嫩枝略被毛,毛漸脱落,皮孔圓形或橢圓形。羽狀複葉長8-10釐米;葉軸被柔毛;小葉8-13對,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17(-30)毫米,寬5-8(-14)毫米,先端圓,微凹入,基部圓或急尖,兩面被伏貼柔毛,下面毛不脱落,干時上面深褐色,側脈和網脈在下面不明顯;小葉柄長約1毫米。 [3]  [8] 
圓錐花序腋生,分枝少,傘房狀;花微小,長約3.5毫米;花梗長1-1.5毫米,與花萼和小苞片同被褐色短柔毛;基生小苞片圓形,副萼狀小苞片近圓形,均宿存;花萼淺鍾狀,長1.5-2毫米,萼齒5,具緣毛,下方1枚較長,兜狀披針形,其餘的橢圓形,先端圓或鈍;花冠長約3毫米,旗瓣橫橢圓形,先端凹缺,基部漸狹成一闊而短的瓣柄,翼瓣與龍骨瓣長圓形,均具耳,瓣柄狹,長約0.8毫米;雄蕊9,單體;子房長圓形,除腹縫略被毛外,餘無毛,有胚珠2粒,花柱粗短,柱頭頭狀,基部漸狹成子房柄,柄長約為子房之半。莢果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長5-7釐米,寬1.2-2釐米,頂端圓,有小凸尖,果瓣革質,對種子部分或全部均有粗大、凸起疏網紋,干時常呈紅褐色,有種子1粒,稀2粒;種子腎形,扁平,長約9毫米,寬約5毫米。花期4月。 [3] 

紅果黃檀近種區別

紅果黃檀與藤黃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近似,區別為:紅果黃檀花較小,花苞片宿存;莢果乾時呈紅褐色,果瓣有凸起粗網紋。 [3] 
紅果黃檀 紅果黃檀
藤黃檀 藤黃檀

紅果黃檀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海南。生於海波500米以下的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3-4] 

紅果黃檀主要價值

紅果黃檀為牛、羊採食,屬中等飼用植物。 [4] 

紅果黃檀保護現狀

紅果黃檀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