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旗-61防空導彈

鎖定
紅旗-61防空導彈(英文:HQ-61 Anti-aircraft missile [1]  ),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研製的第一代中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該型防空導彈系統由導彈、跟蹤照射雷達、射擊指揮儀、彈庫、發射架和發射控制台以及各種輔助設備組成。導彈採用了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尋的制導、固體火箭發動機、新型複合引信、小型化自動駕駛儀,可裝備在護衞艦或越野車輛上,構成艦空導彈或地空導彈系統 [2] 
紅旗-61防空導彈先作為地空導彈於1965年8月開始預先研究,1966年1月列入國家計劃,1967年改為艦空導彈研製,1986年12月試驗成功,1988年11月批准定型,1992年批量列裝中國海軍053H2G型護衞艦 [2-3] 
中文名
紅旗-61防空導彈
外文名
HQ-61 Anti-aircraft missiles
前型/級
紅旗-41防空導彈
次型/級
紅旗-64防空導彈
研製單位
上海市航天工業局(原機電二局)
研製時間
1965~1988年
服役時間
1992年
定型時間
1986年
導彈類型
中近程艦(地)空導彈
所屬國家
中國

紅旗-61防空導彈發展沿革

紅旗-61防空導彈研製背景

美國小獵犬防空導彈 美國小獵犬防空導彈
自1940年英國海軍以艦載機空襲意大利塔蘭託港得手後,來自空中的攻擊成了各國水面艦艇的最大威脅,驗證了法國飛行先驅阿代爾的預言:“誰掌握天空,誰就擁有世界。”
1948年,在美國海軍“威奇塔”號重型巡洋艦上,“小獵犬”導彈開始試裝,其彈體垂直貯存於甲板下方,採用雙聯裝回旋發射,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艦空導彈系統。以此為開端,從20世紀50~60年代美國三T系統(“黃銅騎士”、“小獵犬”、“韃靼人”),蘇聯“海浪”、“風暴”、“奧薩”,到英國“海蛇”和法國“瑪舒卡”,艦空導彈陸續研製裝備,逐漸取代傳統高炮成為海軍艦艇對抗空中威脅的有效防禦利器。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尚處於近岸防禦的海上游擊戰時代,建設剛剛起步,目標確定近海,艦艇以輕型為主,突出打造“空、潛、快”,至於投入高、週期長的水面艦艇,自然排在發展末位。對國外那種只有大中型艦艇才能承載的第一代艦空導彈,中國從技術到平台,從裝備到人才,各個方面都不具備研製條件 [4]  [5] 
艦空導彈是從軍艦上發射,攻擊空中飛行目標的武器系統。它主要由導彈、測量與制導設備、導彈發射裝置和艦面支援設備組成。艦空導彈與高炮等傳統的防空武器相比,具有作戰空域大、殺傷威力強、單發殺傷概率高等優點,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6] 
美國艦載“黃銅騎士”防空導彈 美國艦載“黃銅騎士”防空導彈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着各種反艦導彈的陸續裝備,低空突防、電子干擾等新的戰術手段層出不窮,國外第二代艦空導彈開始發展相應的低空反導能力。這時的中國海軍雖已初步具備近海活動能力,但水面艦艇的對空武器還是高射炮,艦空導彈還是一片空白。而中國海軍所承擔的作戰任務卻開始擴展,保衞海洋國土的戰爭開始出現,艦艇防空要求大大增加。儘管中國海軍在1974年西沙海戰中以劣勝優,但從防空角度看來,這次勝利多少帶有一定的僥倖色彩:僅憑當時的中國空中力量,基本無力為海軍提供西沙海域的制空權保障;如果當時南越出動空軍發起攻擊的話,中國艦艇將面臨嚴重的攻頂威脅!因此,中國海軍的天空安全開始成為無法迴避的嚴重問題,艦空導彈的研發提上議事日程 [4]  [5] 

紅旗-61防空導彈研製啓動

紅旗-61防空導彈車載型 紅旗-61防空導彈車載型
1965年8月,中央軍委提出了研製中低空地空導彈的要求,中國第七機械工業部(即航天工業部)二院以25所為主開展了中低空導彈武器系統的方案論證工作。同年9月,在王衞、鐘山的主持下,制定了中低空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的初步方案,並定名為“紅旗-41"。
1966年1月,為體現60年代的先進水平,中央軍委決定將中低空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列入國家計劃,並將“紅旗-41”改名為“紅旗-61"導彈。同年3月,地空導彈研究院25所提出了武器系統的方案論證報告,隨即展開了預研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果。
由於海軍防空力量較為薄弱,艦艇迫切需要裝備性能全面的對空導彈。基於這一情況,1967年中央軍委決定將“紅旗-61”地空導彈改為艦空導彈,並轉由上海機電二局負責研製。1970年5月,海軍、第六機械工業部7院、上海機電二局等單位共同確定了裝艦方案,協調了導彈裝艦與艦上設備的接口關係,隨即開展了“紅旗-61”艦空導彈的研製工作。因為導彈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需要各門類的技術人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為此,中央軍委指示12個研究所、11個工廠、兩個試驗基地和有關配套協同單位共同承擔這一系統的研製工作。
艦空導彈長期裝置在艦艇上,作戰使用環境較為複雜和惡劣。考慮到温度、濕度變化以及鹽霧對元器件的腐蝕,必須採取防腐蝕措施,艦體搖晃、震動、噪聲對導彈發射的影響很大,所以要增強穩定性,還要考慮導彈發射對艦上設備、人員的影響。此外,還要與艦上其它系統兼容,互不干擾;因此,艦空導彈系統的研製和試驗比地空導彈更復雜,要求也更高 [2]  [6] 

紅旗-61防空導彈試驗改進

中國陸軍紅旗-61防空導彈 中國陸軍紅旗-61防空導彈
“紅旗-61”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本來就很複雜,改作艦空導彈後,技術難度更大,加上當時恰逢“文化大革命”,使研製和試驗工作陷入僵局。1970年9月,修改後的遙測彈進行飛行試驗。1973年,上海機電二局根據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導彈彈體結構、固體火箭發動機等進行改進設計,同時在自動駕駛儀中採用了晶體管電路等新技術。
1975年3~4月間,4枚艦空導彈在導彈試驗基地進行遙測彈的飛行試驗,全部獲得成功。1976年,又成功進行了武器系統對接和導引頭與雷達對接試驗以及導引頭捕捉靶機試驗,證明了設計方案的合理性。
1976年12月,“紅旗-61”導彈真正裝上了軍艦,在導彈護衞艦上進行導彈發射、武器系統跟蹤傘靶和遙測彈射擊傘靶等3項試驗,進一步檢驗艦上制導設備以及制導系統的導引精度,測定導彈在發射架上的運動參數和導彈的初始散佈,考驗發射架的工作可靠性,測定導彈發射時艦面的噪聲和震動情況。這次試驗歷時45天,護衞艦出海14次,轟-5型飛機出動13架次,發射了兩枚模型彈和兩枚遙測彈,結果是兩枚模型彈試驗獲得成功,兩枚遙測彈均未擊中傘靶。這次試驗是艦空導彈首次在艦上進行,雖未完全成功,但卻為後來的海上打靶試驗奠定了基礎。
1978年,艦空導彈在遼西導彈試驗場進行了半實物模擬打靶試驗,這次試驗採用數學模型和真實設備相結合的方法組成導彈系統,用目標模擬器代替真實靶標,對9條彈道、80多種情況進行了400多次有效的精度測定,取得了大量的試驗數據,證實制導系統性能優良。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還在導彈試驗基地進行了遙測彈射擊381型傘靶試驗,檢驗武器系統的協調性、可靠性、導引頭的制導精度。試驗結果是第一枚未成功,第二枚準確命中目標,制導雷達和其他設備工作正常,達到了預期目的。
紅旗-61防空導彈 紅旗-61防空導彈
為加強導彈研製工作的責任制,1978年8月開始設立總設計師制,昊中英、梁晉才先後擔任總設計師,毛宗維、謝根清、謝憲章先後擔任副總設計師。
1980年底,導彈護衞艦攜帶“紅旗-61”戰鬥彈到海上進行實彈試驗。然而,由於導彈引信未動作,試驗失敗。1981年春,“紅旗-61"導彈在導彈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又兩次出現引信早炸的嚴重問題。這樣引信成了“紅旗-61"號導彈能否定型的關鍵問題。1981年2月,上海機電二局經多方試驗,終於研製成功了新型引信,解決了引信提早動作的致命缺點。
為進一步提高和保證“紅旗-61”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的質量,由上海機電二局更名的上海航天局從1983年3月開始,組織進行了排除故障、整頓質量的工作,發現410項問題和故障,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後,問題都較好地解決了 [2]  [6] 

紅旗-61防空導彈成功定型

紅旗-61防空導彈艦上發射 紅旗-61防空導彈艦上發射
1984年11月,經過全面改進的“紅旗-61"導彈在導彈試驗場展示了良好的作戰能力。兩枚導彈射擊靶機全都直接命中目標。1986年11~12月,“紅旗-61”導彈再度進行海上實彈試驗,分別對不同空域點的靶彈和靶機進行射擊,結果擊落5枚“海鷹-1”號靶彈和兩架“長空-1”號高空靶機,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1988年11月,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紅旗-61”導彈系統設計定型,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的研製歷經20多年終獲成功 [2]  [6-7] 
1992年,裝備“紅旗-61”的新一代中國國產護衞艦053H2G型護衞艦在上海滬東造船廠批量生產 [3] 

紅旗-61防空導彈衍生型號

紅旗-61防空導彈紅旗-61A

由於海軍急需新型防空導彈,根據調整後的計劃,1967年研製單位將紅旗-61防空導彈改為艦空導彈系統進行設計。1976年中國研製單位,又組織力量繼續地空導彈系統研製。1986年地空導彈定型,其生產型命名為“紅旗-61A”。

紅旗-61防空導彈紅旗-61B

紅旗-61B(代號:HQ- 61B,又稱:海紅旗-61,北約代號:CSA-N-2)艦空導彈,海基型紅旗-61B型艦空導彈於1975年開始上艦試驗,1986年進行海上設計定型飛行試驗,順利定型。

紅旗-61防空導彈服役動態

053K型護衞艦鷹潭號護衞艦 053K型護衞艦鷹潭號護衞艦
紅旗-61防空導彈研製成功後,裝備中國海軍艦艇:053K型護衞艦(江東級)首艦鷹潭號,採用雙聯上蹲式發射架;053H2G型護衞艦(江衞Ⅰ),採用H/EFB02型六聯裝箱式發射裝置 [8]  。江衞Ⅰ級護衞艦“安慶”號(舷號539)、“淮南”號(舷號540)、“淮北”號(舷號541)、“銅陵”號(舷號542)共建成4艘。
053K型艦首艦鷹潭號護衞艦,於1975年3月15日服役。紅旗-61防空導彈樣機在陸上調試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就匆匆裝艦,導致某些本來在陸上就可發現和解決的技術問題帶上了艦;由於該型導彈當時尚處在研製中,方案也時有變動,這就要求已裝艦的發射裝置樣機需做相應的改動。因而從1971年9月至1978年冬,紅旗-61導彈一直處於調試後又修改,修改後再調試的反覆研製中。從1978年至1980年,結合導彈研製試驗,該導彈樣機進行了多次發射試驗。1986年,最終完成紅旗-61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設計定型考核試驗 [9] 
1988年3月14日,鷹潭號艦參加南沙赤瓜礁海戰,與其他艦隻協同擊沉越南艦艇一艘,重創兩艘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