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大麻哈魚

鎖定
紅大麻哈魚,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鮭魚。屬鮭目,鮭科,大馬哈魚屬。因在洄游的過程中身體會慢慢變紅而得名。其陸封型又稱為Kokanee,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中的一種。
中文名
紅大麻哈魚
外文名
Sockeye salmon
別    名
藍背
拉丁學名
Oncorhynchus nerka (Walbaum, 179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鮭形目
亞    目
鮭亞目
鮭科
亞    科
鮭亞科
太平洋鮭屬
紅大麻哈魚

紅大麻哈魚分佈

南至東太平洋的哥倫比亞河和西太平洋的北海道島北部,但在加州的門多西諾海岸的十哩河也有零星發現。北部界限東至加拿大北極羣島的巴瑟斯特灣,西至西伯利亞的阿納德爾河。陸封型分佈在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和卑詩省,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州、猶他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懷俄明州。

紅大麻哈魚特徵

全長可達84釐米(33英吋),重達2.5~3.5公斤(6~8磅)。外形瘦長,類似魚雷,有脂鰭,和鈍的吻部。頭後的鰓篩長而緊密。其體色由海水回到淡水繁殖時會有所改變:在淡水中全身亮紅色,頭淡綠色;雌魚偶有黃或綠色的斑駁。在海水中生活時,背為藍綠色,腹銀色,皮膚均勻光滑。

紅大麻哈魚經濟利用

食用魚,也是著名的遊釣魚種。

紅大麻哈魚生活習性

棲息在大海中的大馬哈魚兩側通常呈銀灰色。到了繁殖的季節,各種大馬哈魚的色彩都地發生不同的變化。雄大馬哈魚會長出鈎狀的顎。雄性太平洋大馬哈魚到繁殖季節的變化尤其突出。春天或者秋天到來的時候,它們沿河而上,除了偶爾碰一下魚餌以外,基本上什麼都不吃。它們產卵的地點比較靠近海邊。

紅大麻哈魚分類學

太平洋大馬哈魚共分紅大馬哈魚、銀大馬哈魚、狗大馬哈魚、大鱗大馬哈魚、細鱗大馬哈魚和櫻桃大馬哈魚6種。紅大馬哈魚分佈在從白令海峽到日本以及美國哥倫比亞河流一帶的海域。 [1] 

紅大麻哈魚現狀

從歷史的漁業統計資料看,1995年東白令海美國布里斯托爾灣紅大麻魚的實際捕撈量為4443萬尾創歷史最高記錄。但在布里斯托爾灣的紅大麻哈魚捕撈量都在3000萬尾以下,其中2005年的為2451萬尾,2006 年的為2866萬尾,2007年的為2946萬尾,2008年的為2710萬尾(為速報值),比2007年的減少 8%。
在阿拉斯加當地2008年11月12日,美國阿拉斯加漁業狩獵局(ADF&G)公佈了2009年夏布里斯托爾灣紅大麻哈魚的預測捕撈量為2504萬尾,比2008年實際捕撈量的2710萬尾減少8%。如此預測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2007年和2008年兩年北太平洋都處於低水温狀態,受其影響預測2009年夏布里斯托爾灣紅大麻哈魚的來遊量將低於2008年的,並預測在2009年迴歸的紅大麻哈魚中主要的為4齡魚,佔總迴歸數中的 63%,其次是3齡魚佔28%,5齡魚佔9%。 [1] 

紅大麻哈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紅大麻哈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42 千卡
蛋白質 21.3 g
脂肪 5.6 g
膽固醇 53 mg
飽和脂肪酸 1.2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1.9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1.9 g
葉酸 8 μg
112 mg
30 mg
266 mg
343 mg
10 mg
0.4 mg
0.42 mg
維生素A 58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2 mg
煙酸(煙酰胺) 8.14 mg
維生素B6 0.61 mg
維生素B12 5.95 μg
維生素D 11 μg
維生素E 0.95 mg
維生素K 0.1 μ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