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冷杉

鎖定
紅冷杉(學名:Abies magnifica A.Murray bis)是松科、冷杉屬植物。常綠,高77米,胸徑295釐米,樹冠呈窄錐形,短枝。樹皮厚,紅褐色。球果長15-22釐米,圓柱形,紫色或紫褐色,成熟時呈褐色。紅冷杉是一種非常具有觀賞性的植物。木材主要用於燃料,偶爾用於箱子和紙漿。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生長於海拔1400-2700米的針葉林混交林中。 [3]  [7-8]  [10] 
中文名
紅冷杉
拉丁學名
Abies magnifica A.Murray bis [3] 
別    名
紅果冷杉
加州紅冷杉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1] 
松杉綱 [1] 
松杉目 [1] 
松科 [1] 
亞    科
冷杉亞科 [1] 
冷杉屬 [1] 
紅冷杉
變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A.Murray bis,1863 [2] 
英文名
Red Fir

紅冷杉植物學史

  • 分類學
紅冷杉和壯麗冷杉Abies procera Rehd.)之間存在廣泛的漸滲雜交區,包括南部的喀斯喀特山脈、克拉馬斯山脈以及俄勒岡州西南部和加利福尼亞沿海的相關沿海山脈。該區域的樹木表現出介於兩個物種之間的特徵;最顯着的這種特徵是成熟雌性球果中從外露的苞片到內藏的苞片的轉變。這些中間樹被描述為A. magnifica var. shastensis Lemmon (1890),這個名字被廣泛使用,但更恰當地稱為Abies × shastensis Lemmon。長期以來,對該分類羣的雜種起源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但隨着Liu(1971)彙編的形態學證據和Zavarin等人(1978)的單萜證據,以及Oline(2008)對葉綠體單倍型的分析,不再有合理懷疑的餘地。 [3] 
還有一種變種:A. magnifica var. critchfieldii Lanner(2010),原產於內華達山脈南部。Zavarin等人(1978年)的單萜研究和Oline(2008年)的葉綠體單倍型研究均未對該變種進行區分,其定義僅基於雌性球果的特徵(總大小和苞片外露)。 [3] 
  • 詞源
根據詞源解釋,拉丁人已經使用的屬名Abies可能源自希臘詞ἄβιος=長壽。特定的種加詞magnifica是指氣勢磅礴。變種名critchfieldii是為了紀念William B. Critchfield(1923-1989),以表彰他對北美針葉樹研究的開創性貢獻。 [4] 

紅冷杉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 [8]  高77米,胸徑295釐米,樹冠呈窄錐形,隨着年齡的增長變成圓柱形和不規則。樹皮先光滑,薄,灰色,有樹脂水泡;隨着年齡的增長,變成紅褐色,在寬闊的山脊之間變得深溝。輪生的小枝對生,淡黃色至棕褐色,有淡紅色短柔毛。冬芽隱於葉間或外露,暗褐色,卵圓形,小,無樹脂或近頂端有樹脂滴,頂端圓形;基生芽鱗短,寬,等邊三角形,密被短柔毛,不具樹脂質,邊緣全緣到圓齒,先端尖。葉深藍綠色,但新長出銀白色(故俗稱“銀尖”冷杉),6-40毫米×2毫米,螺旋狀着生,但在陰生葉中出現2列,基部常貼伏於小枝2-3毫米(在小枝的下表面最明顯);橫切面在陰生葉上扁平或在陽葉上呈四邊形,正面朝向葉基部有或無弱槽;香樟味;下表面有2條白霜帶,每條帶有4-5排氣孔;上表面藍綠色至銀藍色,具單一的白霜帶,可朝葉基部分裂成2條,在葉中部有8-13排氣孔行;尖端圓形到尖;樹脂管2,小,靠近邊緣和下表皮層;葉片保留至少12年。最短的針在其基部圍繞着頂芽,並保留下來以標記每年的生長增量。授粉處的雄球花呈紫色或紅褐色。 [3] 
球果長圓形或圓柱狀,原變種為14-23釐米×6-9釐米,critchfieldii變種9-17釐米×3-9釐米。成熟時紫色變成棕色,無柄,先端圓形;種鱗約3釐米×4釐米,短柔毛;苞鱗包括(在原變種中)或外露(critchfieldii變種)。種子15毫米×6毫米,體暗紅褐色;種翅大約和種子一樣長,淡紅褐色;子葉7-8。 [3] 

紅冷杉近種區別

名稱
形態
紅冷杉
整個基生芽鱗具短柔毛;球果15-20釐米,包括苞片;葉的正面通常沒有縱溝。
壯麗冷杉
基部芽鱗片中央被短柔毛,邊緣無毛;球果長10-15釐米,苞片外露;葉的正面通常具縱溝。 [3] 

紅冷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2700米的針葉林混交林中。 [3]  通常在花崗質(內華達山脈)或玄武質(喀斯喀特山脈)土壤上,這些土壤已被冰川作用改變,通常呈微酸性。氣候特點是夏季短暫、温暖、乾燥,冬季漫長而寒冷,積雪較多。年降水量在750-1500毫米之間變化(80%為雪)。休眠的樹木非常耐寒,儘管幼樹很容易受到霜凍的傷害。需要在良好潮濕但不積水的土壤中保持涼爽的位置,在重粘土中生長良好。非常耐蔭,尤其是幼樹時,但在濃蔭下生長較慢,喜歡微酸性條件,pH值低至約5,喜歡在朝北的斜坡上生長。 [7-8] 

紅冷杉分佈範圍

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 [7]  在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南部,紅冷杉僅限於高海拔地區。其範圍從俄勒岡州的中部和南部喀斯喀特山脈向南延伸到加利福尼亞西北部海岸山脈的萊克縣和內華達山脈南部的克恩縣,從北緯43°35'到36°50'之間。在這些州以外,僅沿內華達州西部邊界,在瓦肖縣羅斯山以東幾公里處發現了紅冷杉。 [9] 
紅冷杉分佈圖 紅冷杉分佈圖

紅冷杉生長習性

野外生長緩慢、壽命長。每年增加30釐米,至少在前50年中,周長的增長更快。該物種從大約25年開始生產高產的種子作物。重型作物每2-3年生產一次,與種子產量低的年份交替。當樹木非常小,高度在30-90釐米之間時,應將其種植在固定位置。較大的樹木將嚴重受損,幾年內幾乎無法生長。這也會嚴重影響根系發育和抗風能力。該植物是強烈的近親繁殖,自花受精的種子通常生長不良,它們與該屬的其他成員自由雜交。 [8] 

紅冷杉繁殖方法

冬末在温室中播種或早春在户外播種。發芽往往很差,一般需要6-8周左右。據説分層會產生更均勻的發芽,因此最好在秋天種子成熟時就將其播種在寒冷的環境中。如果種子儲存良好,其存活期可達5年。當大到可以處理時,將幼苗移入單獨的花盆中,並在花盆中生長至少第一個冬天。在最後一次預期的霜凍之後,將它們種植在春末或初夏的固定位置。或者,如果您有足夠的種子,也可以在室外苗牀播種。一份報告説,最好在陰涼處種植幼苗,密度約為每平方米550株,另一份報告説,它們最好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 [8] 

紅冷杉下級分類

3變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級年度
紅冷杉克里奇菲爾德變種
Abies magnifica var. critchfieldii Lanner
Lanner,2010 [5] 
紅冷杉過渡變種
Abies magnifica var. shastensis Lemmon
Lemmon,1890 [6] 
紅冷杉原變種
Abies magnifica var. magnifica
A.Murray bis,1863 [2] 

紅冷杉主要價值

紅冷杉是一種非常具有觀賞性的植物。木材輕、柔軟、相當耐用、不堅固,主要用於燃料,偶爾用於箱子和紙漿。 [8] 

紅冷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