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翰·斯科特·羅素

鎖定
約·斯科特·羅素是英國科學家。
中文名
約翰·斯科特·羅素
外文名
John Scott Russell
國    籍
英國
職    業
科學家
主要成就
第一個發現孤子。1834年發明孤立波這個概念。

目錄

約翰·斯科特·羅素引言

他第一個發現孤子。孤子這個名詞。首先是在物理的流體力學中提出來的。1834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斯科特·羅素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在一條窄河道中,迅速拉一條船前進,在船突然停下時,在船頭形成的一個孤立的水波迅速離開船頭,以每小時14~15km的速度前進,而波的形狀不變,前進了2~3km才消失。他稱這個波為孤立波。 [1] 
其後,1895年,卡維特等人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研究,人們對孤子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並先後發現了聲孤子、電孤子和光孤子等現象。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孤子是物質非線性效應的一種特殊產物。
從數學上看,它是某些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一類穩定的、能量有限的不彌散解。即是説,它能始終保持其波形和速度不變。孤立波在互相碰撞後,仍能保持各自的形狀和速度不變,好像粒子一樣,故人們又把孤立波稱為孤立子,簡稱孤子。
由於孤子具有這種特殊性質,因而它在等離子物理學、高能電磁學、流體力學和非線性光學等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973年,孤立波的觀點開始引入到光纖傳輸中。在頻移時,由於折射率的非線性變化與羣色散效應相平衡,光脈衝會形成一種基本孤子,在反常色散區穩定傳輸。由此,逐漸產生了新的電磁理論——光孤子理論,從而把通信引向非線性光纖孤子傳輸系統這一新領域。光孤子(soliton)就是這種能在光纖中傳播的長時間保持形態、幅度和速度不變的光脈衝。利用光孤子特性可以實現超長距離、超大容量的光通信。

約翰·斯科特·羅素孤子隧道

甚至磁場亦可具有孤子行為,這時孤子表現出另一個顯著特徵——“開隧道”的能力。
一般而言,磁場能十分容易地穿過一塊金屬。這就是能夠把釘子掛在磁鐵一端,然後用這枚 釘子吸起另一枚釘子的原因。但在超導金屬中,磁的“透明性”被突然關閉。在臨界温度處 ,即金屬轉變為超導體(它本身是一個孤子)的那點處,可以發現磁場突然不能進入其中。
然而,若這一磁場變得再強一些、再大一些,則磁場中會存在一點,在此處將產生孤子式磁渦旋,它能滲透或開隧進入超導體。實際上,這是一個孤子穿過另一個孤子。
參考資料
  • 1.    李鑑增,陳新橋著,光纖傳輸與網絡技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01,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