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糾擿

鎖定
糾擿,漢語詞語,拼音是jiū tī,釋義是糾舉揭發。
中文名
糾擿
拼    音
jiū tī
釋    義
糾舉揭發
注    音
ㄐㄧㄨ ㄊㄧ

目錄

糾擿解釋

糾舉揭發。

糾擿出處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羣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 李賢 注:“擿,猶發也。音它狄反。”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夫糾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求容進也。”
《魏書·甄琛傳》:“﹝ 甄琛 ﹞身居直法,糾擿是司,風邪響黷,猶宜劾糾。” [1] 
《舊唐書·姚璹傳》:“果能攬轡澄清下車整肅。吏不敢犯,奸無所容,前後糾擿,蓋非一緒。”
司馬光《務實》:“奸暴不誅,寃結不理,而拘泥微文,糾擿細過,其於刑也,不亦遠乎?”
海瑞傳》: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擿,欲先發,給事中鍾宇淳復慫恿,寰再上疏醜詆
《明史·李汝華傳》:“還朝,歷吏科都給事中,多所糾擿。”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