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英階層

鎖定
精英階層指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背景的成功階層,主要包括國企高管和資產豐厚的私營企業主等有產階層。 [2] 
中文名
精英階層
外文名
Elite
主要包括
國企高管和資產豐厚的私營企業主等有產階層。
在月收入超過50萬元的精英階層裏,50%的受訪者認為財富儲備需超過5000萬元,才能讓家庭擁有高品質的美好生活。
高淨值精英階層設定較高財富自由門檻的主要原因,則是他們對財富傳承、養老、子女教育與事業發展規劃有着更高的訴求。比如在家庭月收入超過50萬的精英人羣裏,已落實財富傳承計劃的受訪者比例高達39%,而高淨值精英階層落實財富傳承計劃的比重(24%),也高於中高產精英階層(可投資資產在300萬元-600萬元之間,19%),由此引發更高的財富自由門檻標準。
1953年至20世紀末的調查成果此前已經發表,有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 [1]  一書(三聯書店,2013 年)出版。研究認為,這一階段社會上層子女壟斷教育的狀況被打破,工農等社會較低階層子女逐漸佔據相當比重。基礎教育的推廣、統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 重點中學的設置等制度安排推動了這種改變。
報告還表明,21世紀以來中國的精英大學中來自農民家庭的學生比例與人數均有下降,在自主招生體系中這一轉變更劇烈。但在普通高考體系中,來自藍領階層家 庭(農林牧副漁水利生產人員)的學生總體比例則相對穩定。而以蘇州大學為例,幹部子弟的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轉變,越來越多的幹部是商業幹部,而非傳統 認為的行政幹部。
作為對比,李中清分析了中國香港和美國的情況。在香港接受政府資助的八家大學,約有一半本科生來自中低收入家庭,但這不排除上層社會的家庭已經把子女送去了哈佛、劍橋;而在美國,半數精英大學生來自5%最富有的家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