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英之門

鎖定
《精英之門》是2008年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大恆,解淑萍。本書作者根據親身的經歷,講述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的方向。
書    名
《精英之門》
作    者
趙大恆,解淑萍
出版社
中國城市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04月01日
頁    數
199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74-1970-2
字    數
150千
紙    張
膠版紙

精英之門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一起讀的書,這是一本老師和學生一起讀的書,這是一本教育的魔法書。
在他眼中,教育的原則無外乎四個字——因材施教。聰明也許是天生的,但優秀必定是教出來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學生有多聰明。而是要引導學生成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他桃李滿天下。卻是個謙虛的教育者,他把教育的成功歸功於與同事們的傾力合作,在榮耀與掌聲背後,是數十載教育智慧的積累,是無數個教育細節的彙集,他的教育藝術充滿智慧與樂趣,他深諳教育對人的品格的重要性,也細心呵護每個孩子水晶般的童心,儘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引向充滿光明的未來。
他所帶過的八中少兒班歷屆高考成績都頗為引人注目,只學習4年就完成小學五年級至高三8年學習任務的1 4歲小孩子高考平均成績超過北京本科一批錄取線一百多分是平常之事。以2007年為例,他班的30名學生高考平均成績638分。其中9人被北大、清華錄取,其餘學生高考分數全部超過全國重點大學第一批錄取分數線,兩名班中年齡僅13歲的學生成績並列第一為687分。
從他所任教的八中少兒班走出的畢業生98%在國內外知名重點大學學習,步入社會的相當一部分人已走上領導或關鍵崗位,成為自己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獲得的國內外科研獎項屢見不鮮。
對女兒的教育濃縮了他多年的教育理念,他的女兒18歲被教練帶到美國打排球,在教練離職的情況下,竟然一個人一邊學習一邊打工,順利讀完大學,獲得綠卡留在美國。
他就是北京八中有着37載教育經歷的趙大恆老師。本書就是講述這個成功的教育者是如何為每個孩子打開通往精英世界的大門。

精英之門作者簡介

趙大恆,從教37年,曾在農村中學、214中學,北京八中普通班、實驗班任教。現為北京八中超常實驗班負責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趙大恆堅持素質育人的理念,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以體育為基礎,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趙老師認為,教育質量好不好,不在於升學率高低,這個不是惟一的評價標準,而在於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的藝術就在於點亮每個孩子內心深處的火花,讓智慧生根發芽,使他們由一滴水裏看大海,由一粒沙裏看世界,由一束光裏看到宇宙的浩渺無垠,讓他們品學兼優、充滿愛心、勇於挑戰、長於創新。

精英之門目錄

序言一:全方 面素質造就未來精英
序言二:打開精英之門
第一章 習慣改變人生
面對習慣——從小抓起
面對無禮——不要把自己當成低級動物
面對邋遢——暗示比批評有效
面對細節——及時比延後有效
面對逃避——智取比懲罰有效
面對説謊——戳穿比簡單批評有效
第二章 心態決定分數
面對分數——好心態最重要
面對低分——總結經驗最重要
面對失分——及時努力最重要
面對做題——過程比結果重要
面對名次——紮實比聰明重要
面對競爭——實力比惡意得分重要
面對失敗——回顧比埋怨重要
面對時間——節省比懊惱重要
面對未來——分析比盲目重要
面對複習——專注比渙散重要
面對創新——思考能力要培養
面對興趣——帶動學業的好幫手
面對課題——“不務正業”更助成長
面對創造——生活處處可更新
第三章 德商預知未來
面對周圍——不要惡意猜測別人
面對得失——跟損人利己説再見
面對財產——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面對金錢——細算與慷慨並存
面對同學——互助互愛成傳統
第四章 家校培養精英
面對教育——如何做創意父母
面對創意——你也能成創意父母
面對學習——父母的心態很重要
面對牢騷——做善於傾聽的家長
面對壓力——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面對成績——鼓勵和批評要得當
面對友誼——你瞭解孩子的好朋友是誰嗎
面對孩子——家長老師是戰友
面對溝通——家委會是大家的家
面對困難——跟不平等説“不”
面對自私——“順毛驢”害己又害子
面對禮貌——對孩子的指手畫腳説“不”
面對關愛——懲罰有度才是愛孩子
面對感恩——在生日儀式中長大
面對平凡事——心存感恩天地寬
面對言行——重表率不説教
面對特長——重展示不忸怩
第五章 性格左右得失
面對冒險——不要逞一時的英雄
面對挑戰——不要做膽怯的孩子
面對叛逆——不要一味追堵
面對惡搞——不要自己討個沒趣
面對小事——不要斤斤計較
面對口誤——不要亂鑽牛角尖
第六章 融合成就發展
面對成長——該玩時就要玩
面對體質——該磨刀時不要忙砍柴
面對恆心——不要輕易説放棄
面對紀律——不要求一時散漫
面對時間——不要做拖後腿的人
面對鬆懈——意志品質來鼓勁
面對實踐——多創造正遷移的機會
面對合作——團隊協作才能取勝
面對個人——在團隊中實現自我
面對玩鬧——多動腦分析問題
面對效率——不要製造辛苦的假象
面對落後——多從自身找原因
面對自立——孩子的事情不要幫他做
面對溝通——學會跟陌生人説話
第七章 正確 面對青春期情感
面對男生——內秀贏得尊重
面對早戀——暗示比提醒有效
面對孩子——家長也需要良性暗示
第八章 18歲女孩獨闖美國
有點子不是壞事
不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做積極樂觀的家長
家長的特長是孩子的驕傲
該放手時就放手
學會分辨是非
讓她自己做選擇
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冷靜應對麻煩問題
正確認識男女生交往
附錄1:學生篇:我是這樣學習的
附錄2:趙老師:“您太有才了”——學生、家長眼中的老師
後記: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精英之門序言

2007年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實驗班有30名學生參加了高考,高考平均成績638分,其中9人被北大、清華錄取。同為13歲的兩個班裏年紀最小的考生,他們的成績都是687分,並列全班第一,分數超過北京本科一批理科重點線156分。其中一個孩子被北大數學系錄取,另一個被北大元培實驗班錄取。
被北大錄取的6名學生中,有3名13歲的學生,1名14歲的學生,2名15歲的學生。他們分別被北大數學系、化學系、工程力學和電子信息科學系錄取。另外,今年該班還有兩名學生分別被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錄取,被港校錄取的學生獲得了半額獎學金。
實驗班的學生在歷年高考中均能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招收的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是在當前階段智力發展優異的學生,即智力超常兒童。我們與中科院心理所聯合對學生進行認知水平、思維策略、個性水平等方面的鑑別測試。最後考進超常班的學生有些並不一定是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甚至還有讓老師頭疼的“調皮鬼”,但其智力綜合水平一定是“超常”的。我羅列考試成績的數據,不只是想告訴大家他們考得多麼好,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超常實驗班的學生非常聰明是可以肯定的,但除此以外,他們跟所有的學生都一樣,我們採用了各種教育方法,抓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行為習慣、個性品質、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財商養成等各個方面,這些方法,用在普通學生身上也是切實可行的。
不要只抓學業忽視其他我從教37年,在各種類型的學校裏教過書,農村中學、普通三類校、重點學校都教過,接觸過不同類型的學生,不是始終教成績好的學生,也不是始終教成績不好的學生。37年裏,我對學生的差異大概都瞭解了一些,這就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建議廣大的老師們也應該到各類學校體驗一下,然後落腳在某一個學校,就像醫學院的學生都會到醫院的各個科實習一樣,雖然瞭解的不見得多麼專,但對以後的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最終再將自己的專業定在某一方面,用心鑽研。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把考上大學作為衡量一所學校好和差的標準,這種理解是片面的。教育質量好不好,不在於考上多少大學,而在於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面對一些壞習慣、道德品質等問題,有些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學生小的時候只要關心他的學習就可以了,長大了,其他方面如情感、思想道德認同、人際交往能力等自然就好了。這是完全錯誤的!培養孩子應該是全方位的關注。有的家長抱負沒有實現,有的家長人格有缺陷,有的家長遇事就沉不住氣,這都是家長自身的問題。但是對孩子的培養上應該更加理性,不要過於功利。家長要理性分析自己的成功之路適合不適合孩子;自己人生當中的一些經驗教訓,適合不適合講給孩子聽,適合不適合孩子目前的年齡,孩子能不能接受。有的家長事業不太順利,和孩子談話時,往往會談到社會上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總是存在一種對社會埋怨的心態,把孩子當成了他的傾訴對象。這是不對的。你的傾訴對象應該是同齡人或者層次比你高的人。孩子還小,分不清是非,這樣的做法無疑會影響孩子的心態,他會覺得社會是黑暗的,自己的家長老在受委屈。這樣,長大後他就會對周圍的人心存懷疑,非常不利於孩子良好的人格和社會觀的形成。
事實上,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健康陽光的人,即使是很壞的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條不好的路。家長們都希望孩子作為社會正常的一員,在社會上能夠健康地生活、立足,能夠合法地生活。這是人類的天性。所以,家長們無論受到了什麼樣的委屈都要在孩子面前展現出陽光的那一面。
正確引導興趣,助學習一臂之力高三那年我喜歡上了圍棋,這跟現在的學生喜歡打遊戲機、喜歡讀武俠書是一個性質。老師要做的是對學生有放有收,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當孩子的精力和時間分配上出現偏差的時候,老師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絕對不能採用絕對禁止的生硬態度。
楊振寧曾經比較中美教育,説:“中國按部就班把知識給孩子,平均起來是好的。可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從中小學起,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對特別好的、佔總數5%的最聰明的學生比較不利。這不利的一面,在美國卻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美國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對這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有特別才能、特別天賦的人,能夠給予極大的空間,他們可以發展。這是美國今天在學術上、在經濟發展上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中國的發展是迅速的,現在社會發展了,有條件允許個性發展了。以前每個人每年穿衣服的布料都是發十七尺半的布票,用布票換成布,用來做衣服,個子高的不夠用。但那時是沒有條件,在如今條件相對好的情況下,更應提倡個性化的教育,這樣人的潛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一個健全的社會,一方面要注意均衡,一方面要注意到特殊需要,這樣每個人的潛能才能發揮出來。一個理想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儘量對每個人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的方向,造就千千萬萬個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