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粳米

(中藥)

鎖定
粳米,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功能主治為: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①《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②《千金食治》:平胃氣,長肌肉。③孟詵:温中,益氣,補下元。④《日華子本草》:壯筋骨,補腸胃。⑤《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⑥《綱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濕。
中文名
粳米
別    名
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漢語名稱
Jing Mi

粳米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

粳米性味歸經

甘,平。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無毒。生者冷,燔者熱。
③《七卷食經》:味甘,微寒。
④《綱目》:北粳:涼,南粳:温,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
《本草求真》:入脾、胃經。

粳米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①《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
②《千金食治》:平胃氣,長肌肉。
③孟詵:温中,益氣,補下元。
④《日華子本草》:壯筋骨,補腸胃。
⑤《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⑥《綱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濕。

粳米形態特徵

稻(《詩經》),又名:(《詩經》),嘉蔬(《禮記》),水稻。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約1米左右;中空,有節,有分櫱。葉具葉鞘,葉鞘無毛,與節間等長或下部者較長;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8~25毫米,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線形,扁平,長30~60釐米,寬6~15毫米;粗糙,葉脈明顯。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向下彎垂,分枝具角稜,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長6~8毫米;每小穗僅具1花,不育花外稃錐刺狀,無毛;可育花外稃硬紙質,具5脈,遍被細毛或稀無毛,無芒或有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枚,卵圓形,長約1毫米;雄蕊6,花葯長約2毫米,花絲細弱;子房長圓形,光滑,花柱2枚,柱頭羽毛狀,有時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穎果矩圓形,平滑,淡黃色、白色。種子具明顯的線狀種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粳米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粳米生長環境

水生或陸生。

粳米藥材性狀

呈扁橢圓形,長3-4mm,寬2-3mm。一端圓鈍;另端有胚脱落而稍歪斜。表面淺白色,半透明,光滑。質堅硬,斷面粉性。氣微,味甘。顯微鑑別粉末特徵:類白色。單粒澱粉圓球形,4-12邊形,直徑2-4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復粒澱粉由2-8(-30)個分粒組成。

粳米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粳米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應用自然長菌風化陳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發黑者,80℃焙乾,磨粉,做成水混懸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給小鼠接種腹水型肝癌後,每天灌服水混懸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連續10天,對於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77.6%、56.4%和52.1%。在腹水塗片上看到用藥組的癌細胞退變現象都較對照組為着,肉眼觀察,對照組腹腔內腫瘤生長較給藥組廣泛,粘連情況也較嚴重。但接種癌細胞後11天,對照組與用藥組動物死亡情況並無明顯差異。

粳米相關配伍

①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聖濟總錄》竹瀝飲)
②治赤痢熱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蠟紙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濟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無皮,色赤,但有紅筋:早白米粉撲之。(《聖濟總錄》)

粳米注意事項

《綱目》:炒米湯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粳米化學成份

約含75%以上的澱粉,8%左右的蛋白質,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種類和種植地點而異。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膽甾醇和自由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檸檬酸和蘋果酸等多種有機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單糖。

粳米相關論述

①寧原《食鑑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與早熟米及各土所產亦白大小異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耳。
②《本草蒙筌》:粳米,傷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義,未嘗一拘。少陰證,桃花湯每加,取甘以補正氣也;竹葉石膏湯頻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湯入手太陰,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緩之,使不速於下爾。
③《綱目》:梗稻六、七月收者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為遲粳,十月收者為晚粳。北方氣寒,粳性多涼,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藥;南方氣熱,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氣涼,乃可入藥。按羅天益《寶鑑》雲,粳粟米粥氣薄味淡,陽中之陰也。所以淡滲下行,能利小便,又張耒《粥記》雲,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④《本草經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本經》益氣止煩止泄,特其餘事耳。
⑤《隨息居飲食譜》: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與秈同,秈亦可粥而粳較稠,粳亦可飯而秈耐飢。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強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飲者不宜吸粥。痧脹霍亂雖米湯不可入口,以其性補,能閉塞隧絡也。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飲代蔘湯。至病人、產婦粥養最宜,以其較秈為柔,而較糯不粘也。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又有一種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時加入之,香美異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則味更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