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粗皮魨

鎖定
粗皮魨(Rudarius ercodes Jordan et Fowler,1902)是單角魨科粗皮魨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粗皮魨
拉丁學名
Rudarius ercodes Jordan et Fowler,190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單角魨科
粗皮魨屬
命名者及年代
Jordan et Fowler,1902

粗皮魨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7尾,體長34.7 ~50.9mm,採自廣東汕尾、澳頭及海門。
背鰭Ⅱ,25~28;臀鰭23~28;胸鰭10~ 11;尾鰭1+10+l。
體長為體高1.4~1.6倍,為頭長2.9~3.2倍。頭長為吻長1.5~1.8倍,為眼徑2.7~3.2倍。
體側扁而高,近菱形,體高大於體長的1/2,背緣在兩背鰭間明顯凹人。尾柄短, 尾柄高稍大於尾柄長。頭短而高,頭高約為頭長2倍左右。吻較長大,背緣明顯凹入。眼中大,側位而高,眼間隔隆突,眼間隔寬為眼徑1.0~1.3倍。鼻孔小,每側2個,位於眼的前上方。口小,前位。上下頜齒楔狀,上頜齒2行,外行每側3枚,內行每側2枚;下頜齒單行,每側3枚。唇較薄。鰓孔小,側中位,位於眼後緣下方,鰓孔長短於眼徑。
鱗細小,每一鱗的基板上有伸向後方的短毛狀小刺。雄魚尾柄兩側的鱗棘特別長,剛毛狀,後端彎向前外側,最長的鱗棘約等於眼徑。側線不明顯。
背鰭2個,第一背鰭具2鰭棘,第一鰭棘粗大,起點在眼後半部上方,頭長約為第一鰭棘長1.4~1.6倍,鰭棘前緣有粒狀小突起,後側緣各有1行約9-10枚逆行棘;第二鰭棘短小,隱於背中溝內。第二背鰭延長,起點在肛門上方,中央鰭條最長臀鰭與第二背鰭相似,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二、三鰭條下方,中部鰭條較長。胸鰭短,圓形,側中位。腹鰭合為1短鰭棘,由2對特化鱗組成,連於腰帶骨後端,不能活動。腹鰭棘後的鰭膜中長。尾鰭圓形。
體黃褐色,有許多黑褐色網狀紋,大多呈五角至七角形,大小約與瞳孔相似。唇白色,後緣褐色。第一背鰭鰭膜的前緣有1黑斑。第二背鰭及臀鰭基底上各有2個大黑斑。各鰭為灰白色。尾鰭上有黑色斑點連成6~8條橫紋。 [1] 

粗皮魨分佈範圍

分佈於日本南部東京長崎朝鮮南部以及中國的福建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台灣省, 海南省、南海沿海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東京、橫濱、Misaki、長崎等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