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粒硅鎂石

鎖定
硅鎂石是層狀硅酸鹽礦物的一種,它包括塊硅鎂石、粒硅鎂石、硅鎂石和斜硅鎂石。粒硅鎂石是硅鎂石的一中,常呈多種集合體。常成片狀雙晶,也成塊狀。 [1] 
中文名
粒硅鎂石
外文名
Chondrodite
類    別
硅酸鹽
化學式
(Mg,Fe)5(SiO4)2(F,OH)2
顏    色
黃色、紅色或棕色
光    澤
玻璃光澤
透明度
透明到半透明
晶    系
單斜晶系
解    理
不佳
斷    口
參差狀
硬    度
6~6.5
比    重
3.16~3.26

粒硅鎂石化學組成

化學式為2Mg2(SiO4)·Mg(OH,F)2。Mg可以部分為Fe置換,有時還存在少量Na、Fe、Mn、A1、Ti等元素。OH-和F-的比例有廣泛變化,存在富OH-和富F-兩種類型。

粒硅鎂石物理性質

晶體常呈平行(010)的板狀,在集合體中則以粒狀為主,具有以(001)為接合面的細聚片雙晶。顏色為淡黃、紅、褐紅、暗黃等色。硬度6~6.5。比重3.1~3.2。

粒硅鎂石光學性質

薄片中無色或帶淡黃和淡褐色。染色變種具多色性:Np一淡金黃、褐黃,Nm一很淡的黃色或黃綠,Ng~無色或淡黃。吸收性:Np>Nm>Ng。正突起中度。薄片中常為或多或少近於圓形的切面。正交偏光間干涉色為鮮豔的二級黃色至三級綠色。但有的粒硅鎂石雙折射率較低(約0.025),僅顯二級中部干涉色。如果見到(001}解理縫,則在(010)切面中消光角為26至31。聚片雙晶常見,接合面為(001),當見不到解理紋時,雙晶紋有助於確定光性方位。少數也依(105)和(305)面發生雙晶。粒硅鎂石可與斜硅鎂石、鈣鎂橄欖石、鎂橄欖石構成葉片狀互生。正光性(很少負光性),光軸角相當大,色散弱,r>v。 [2] 

粒硅鎂石鑑定特徵

粒硅鎂石容易誤認為橄欖石,區別在於:①前者在薄片中有時帶有顏色並具吸收性,而後者則為無色;②前者折射率低於後者,粒硅鎂石突起為正突起中度,而橄欖石則為正突起高;⑧粒硅鎂石具傾斜消光,而橄欖石為平行消光;④粒硅鎂石具有聚片雙晶。

粒硅鎂石成因產狀

粒硅鎂石形成於接觸變質石灰岩,有時也形成於碳酸岩,但罕見的,富含方解石火成岩是為碳酸岩。 [1] 
常與金雲母、尖晶石、石榴石、方解石、磁鐵礦、鎂鐵尖晶石、螢石、硅鎂石、斜硅鎂石、鈣鎂橄欖石、鎂橄欖石、斜綠泥石、透輝石、鎂電氣石、符山石等共生,見於接觸變質的石灰岩與白雲岩中。
參考資料
  • 1.    克里斯·佩蘭特.《岩石與礦物》.倫敦:DORLING KINDERSLEY,1992
  • 2.    王德滋編,光性礦物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0月第1版,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