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拉尕黑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地方民間文學)

鎖定
米拉尕黑,又名“月光寶鏡”,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地方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米拉尕黑大約產生於明代,在東鄉族民間口耳相傳已有五百多年。共五百多行,可説可唱,反映了東鄉族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嚮往和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作為反映東鄉族根譜的口傳歷史教科書,米拉尕黑還充分展示了東鄉族民間文學和民間語言的樸素簡潔之美,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1] 
2008年6月7日,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申報的“米拉尕黑”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Ⅰ-68。 [2] 
中文名
米拉尕黑
別    名
月光寶鏡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
遺產編號
Ⅰ-68

米拉尕黑歷史淵源

東鄉族是源於十三、十四世紀的中亞撒爾塔人,融合了當地的回族、漢族、蒙古族、藏族而形成。這一時期各民族的神話、傳説高度發達,信仰伊斯蘭教的東鄉族以經堂語來吟唱這一民族詩歌,巧妙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學傳統。據有關材料考證,長詩中多次出現的康圖巴咋、夷朗姆山等地名曾經是是中亞撒麻爾罕的某些地名,而現如今東鄉地區的許多地名如灑勒、阿里瑪圖、卜隆固等地,最早也是源自中西亞古花剌子漠一代。從詩文中的種種跡象表明,《米拉尕黑》的產生,是以東鄉族民族的產生和發展為背景的,它對於東鄉族的詮釋是建立在歷史的沉澱和時代的興起基礎之上的。
相傳該詩來源於東鄉族穆夫提門宦,是該門宦穆斯林在守靈時念的拜提,因此一般是由村子裏德高望重的長者或阿訇來吟誦的。
《米拉尕黑》最早的文字記載保存於清真寺或拱北里的小經文碑帖和古籍 “拜提”中。它起源於13世紀,首次以漢語書面形式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由甘肅省本土作家趙燕翼以散文體形式整理出來。 [3] 

米拉尕黑文化特徵

米拉尕黑主要內容

《米拉尕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青年獵人米拉尕黑與瑪芝璐(汪玉良創作文本中女主人公名為沙菲葉)姑娘同時在同一片夜空下仰望月亮,米拉尕黑飛箭射月,射下了一片月亮,得到了月光寶鏡,看到鏡面上還留存着瑪芝璐的面容,從此一見傾心。在智者的引領下米拉尕黑離開家鄉找到了瑪芝璐,並以寶鏡定情,然而在婚期將至時,康圖城裏傳來戰訊,敵國人侵,家園危在旦夕,米拉尕黑告別瑪芝璐走上戰場。幾年以後,戰事平息,而瑪芝璐卻受到了惡少馬成龍的蠱惑,失去了記憶,準備委身下嫁。米拉尕黑連做了三個奇怪的夢,然後在伍宦姆山中老人的幫助下,瞭解到了瑪芝璐遭受的不幸,於是歸心似箭。被米拉尕黑的真誠所打動,伍宦姆老人給米拉尕黑指引了方向,米拉尕黑攀上懸崖得到雪馬,騎馬飛至,從強盜手中解救了瑪芝璐,二人終成眷屬。 [4] 

米拉尕黑主題象徵

以《米拉尕黑》現有的文本比較,故事的情節和人物設置上都有所差異,但卻都是以愛情為線索講述着“英雄迴歸”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在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中並不少見,如藏族史詩《格薩爾》和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等,在同樣的主題下,《米拉尕黑》作為東鄉族的史詩,對於相同的民族情懷和精神,在故事情節和英雄人物形象的渲染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詮釋。一般的敍事詩中,對於英雄人物的出場總有層層鋪墊,比如格薩爾出生時,有着神鳥的守護,更有龍女為其母,而在《米拉尕黑》中,對於英雄米拉尕黑的出場僅用了四句詩,即“人們喜歡冷夜裏的火焰,它能悄無聲息地給人温暖,米拉孕黑身上沒有生火的爐盤,在人們心中他就像火焰般”,簡單地詮釋了米拉尕黑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使得故事和人物更具有真實性,更彰顯了米拉尕黑區別他人的英雄特質。
在“英雄迴歸”這一大的主題下,長詩《米拉尕黑》也分別詮釋了多個不同的主題。比如在“懲罰”這一章節中,米拉尕黑與強盜鬥智鬥勇,最終救出了心愛的姑娘,這一章節獨立地表現了“英雄救美”主題。在整個故事流程中,夢的啓示一直是貫穿於整個故事發展的,而這種“感夢主題”使得故事更具有神秘色彩。除此之外,與許多民間傳奇故事一般,《米拉尕黑》中也滲入了“幻變主題”,如瑪芝璐在面對強盜逼婚時,“撒豆成冰雹”“落筷成森林”來逼退強盜,這樣的變幻相對於神話故事中幻化成草木蟲魚要來得簡單,但這也不失為一種幻變的主題表達。
長詩中塑造的米拉尕黑作為民族英雄,為後人所讚頌,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這個民族的血性。他面對困難時總能在信仰的支持下突破重重險境,譬如在“雪馬”章中描寫的那般“只是伍宦姆山沒有路,四面的懸崖鬼見了都要心寒,崖上的怪石巖上,毒蛇猛獸在那裏尋歡作樂”。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米拉尕黑順着伍宦姆老人的指引,為救心愛的未婚妻,突破重重障礙,找到雪馬。這裏的“雪馬”似乎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假設以東鄉山區的貧瘠環境來相比伍宦姆山,那麼信仰就是我們的“雪馬”,是能戰勝一切的保障,在這一層面上,米拉尕黑便成了撒爾塔人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民族的神。 [3] 

米拉尕黑人物形象

長詩《米拉尕黑》中塑造形象的特色也是可圈可點的,這首詩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有青年獵人米拉尕黑,善良姑娘瑪芝璐,長者伍宦姆老人等,這幾位主要人物的設計也是各有特色的。
米拉尕黑作為整個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出場並不像民間傳奇故事中英雄人物般隆重,相反在這一橋段並沒有做出過多的渲染,米拉尕黑只是以一個青年獵人的身份出現,而故事中對於米拉尕黑傳奇性的描寫,莫過於通過“猜夢”和“解夢”的過程。當戰爭接近尾聲時,米拉尕黑在田野裏躺下睡覺的時候,一連做了三個奇怪的夢:“頭一個夢呀,他自家院子裏的‘持者’,蹊蹺得很,卻開在別人家的後院裏。第二個夢呀,他自己家裏的金馬駒,蹊蹺得很,卻拴在別人家的馬廄裏。第三個夢呀,他自家坐在灶房裏的炊煙,蹊蹺得很卻冒在別人家的煙囱裏。”
通過這三個奇怪的夢,故事的發展又引出另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伍宦姆老人。對於這個角色的塑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既“飽讀《古蘭經》而諳熟人生哲理的長者”,他就像一盞明燈指明瞭米拉尕黑迷茫的方向,為他解開了夢的謎團:“奸奸心加上老婆舌, 頭一個夢呀,你那親人家裏,來了個巧言令色的媒婆。老狐狸給雞擺闊綽,第二個夢呀,你那親人家裏,強盜送來了定親的禮物。燃着的濕柴冒黑火,第三個夢呀,你那美麗的親人,被強盜拴在馬背上馱着。”又指引着米拉尕黑經歷了重重考驗,找到雪馬,最終救出瑪芝璐。這樣一個神秘的角色設計,對於整個故事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的存在則暗示了伊斯蘭教信仰和古蘭經的啓示正是解救我們純樸善良的東鄉族人的唯一方法。
長詩中另一核心人物就是美麗善良的瑪芝璐了,正如詩中所説:“人們喜歡晶亮的月亮,她有着深情似海的臉面,瑪芝路姑娘身上雖不長鮮豔的花瓣,在人們眼裏卻永遠像明月一般。” 在族人心中,她就是美的象徵,而且在這裏以“明月”來比喻她,更是別有一番喻義的,在伊斯蘭教中,明月象徵着寧靜、祥和美麗,而在穆斯林文學作品中,用月亮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也是最貼切不過的,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瑪芝璐不僅是這個民族淳樸善良的代表,更是聖潔的穆斯林女孩的典型代表。
除了這些人物形象,《米拉尕黑》中也設計了許多超自然的形象,如明月、風月寶鏡、雪馬、猛虎、大鷹等,這些形象不僅是為了給故事情節增加必要的險境,凸顯主人公的神勇,更是對人物性格和心理因素的深入窺探,其中明月、雪馬等形象更是從宗教的角度牽引,使得長詩更具神秘色彩,這也是蘇非文學中慣用的手法。這些非人類的角色設計使長詩更添了些許另類的美。 [3] 

米拉尕黑傳唱方式

《米拉尕黑》對於唱誦人的要求非常之高,不僅要有一定的宗教修為,更要有堅定的信念。現今,據説東鄉穆夫提門宦有長者能吟唱這首敍事長詩,但從不輕易在外人面前吟唱,而據有關資料顯示,東鄉縣那勒寺的馬舍木阿訇能吟唱整篇。 [3] 

米拉尕黑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米拉尕黑》不僅在東鄉族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1] 
傳承狀況
《米拉尕黑》這種獨特的傳承藝術,在民間文學範式中並不多見,它的特殊性不僅是對於東鄉族民族特性的詮釋,更具有非凡的藝術特性,但是由於它對於傳唱人的要求相對比較高,現今它的傳唱並沒有得到更好的繼承。首先它是以東鄉語吟唱的,而完成整個故事的吟唱需要長達十數個小時,現如今東鄉語的流傳在交通方便的地區已經開始變異,據瞭解現今在東鄉地區會説東鄉語的東鄉族人只佔70%,而聽過《米拉尕黑》的更是少之又少。 [3] 
傳承人物
馬虎成,男,1953年7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5-6]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東鄉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米拉尕黑”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米拉尕黑項目評估合格,東鄉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米拉尕黑”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米拉尕黑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20世紀80年代,東鄉籍詩人汪玉良又以民間資料將其改編創作出敍事長詩《米拉尕黑》,講述了民族英雄米拉尕黑與姑娘莎菲葉的愛情故事;同一時期,臨夏州民族歌舞團又根據《米拉尕黑》的故事情節,創作出了舞劇《月光寶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