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德爾馬契

(英國喬治·艾略特著長篇小説)

鎖定
《米德爾馬契》是英國作家喬治·艾略特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872年。
該書中有兩條貫穿其中的主線:一為少女多蘿西婭的婚姻悲劇與理想的破滅,一為青年醫生利德蓋特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挫折與失敗。在這兩大主線之中,作者運用了對比、平行以及重複等多種描寫手法,從而將兩條主線交織在一起,把書中的眾多人物,如費瑟斯通、布爾斯特羅德、高思一家等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人生寫進小説,突出了“社會挫敗人”這一大主題。 [9] 
作品名稱
米德爾馬契
外文名
Middlemarch
作    者
喬治·艾略特
創作年代
1872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72000

米德爾馬契內容簡介

故事主要發生在一個虛構的小城,即洛姆郡東北角的米德爾馬契。文中有一男一女兩位主人公:青年醫生利德蓋特和奉行理想主義信條的少女多蘿西婭。兩人原來對未來都有美好的期盼,但個人性格和周圍環境卻一再扼殺了他們的理想。利德蓋特是個孤兒,長輩中有人有貴族頭銜,但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他在醫學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在銀行家布爾斯特洛德開辦的醫院裏工作。市長的女兒羅莎蒙德空有漂亮的外表,但卻思想淺薄、自私自利。利德蓋特和她結婚後,自然成為婚姻的犧牲品。羅莎蒙德對物質生活要求很高,利德蓋特的收入完全無法滿足妻子的過分要求,醫生從此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銀行家布爾斯特洛德早年私吞他人遺產的醜聞暴露後,為他在用不義之財辦起來的慈善醫院工作的利德蓋特也臉上無光。在債台高築和社會輿論的雙重壓力下,利德蓋特只好聽任妻子擺佈,遷居倫敦,給有錢人看病,居然發了財。雖然在經濟上擺脱了困境,利德蓋特還是鬱鬱寡歡,因為他原來在醫學上有一番建樹的理想在平庸的生活中化為泡影,不到五十歲就帶着滿腹遺憾離開了人世。女主人公多蘿西婭的人生道路也充滿理想破滅的失望。當她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妙齡少女時,多蘿西婭就渴望為一個偉大目標做出犧牲。她遇到卡蘇朋,一心想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他,幫他著書立説,青史留名。不料這個迂腐的學問家並不需要工作上的助手,他缺少的只是一個耐心的聽眾。結婚以後,多蘿西婭終於明白卡蘇朋是永遠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4] 

米德爾馬契作品目錄

序言
下冊
上冊
第五卷 死者之手
第一卷 布魯克小姐
第六卷 孀婦和妻子
第二卷 老年和青年
第七卷 兩種誘惑
第三卷 期待中的死亡
第八卷 日落和日出
第四卷 三個愛情問題
尾聲 [5] 

米德爾馬契創作背景

《米德爾馬契》的構思與創作早在1869年初就已經開始,但因為當時家遇不幸,時間、精力均感不濟的喬治·艾略特剛完成了前3章就不得不暫時放棄,而轉向較小規模的敍事詩歌“朱巴爾傳奇”。但在那幾年時間裏,她始終沒有中斷小説的準備工作。據説,從1868年初到1871年底她前前後後一共閲讀過近300部作品,從小短詩到文學、哲學、歷史和傳記大部頭,而且還做了整整兩本筆記。1871年春,她重新開始小説創作,不過這次是一個新故事——《布魯克小姐》。故事進行到第十章,作者也許發現小説的女主人公多蘿西婭·布魯克與《米德爾馬契》的男主人公利德蓋特的故事主題相似,於是決定將兩本小説的情節合二為一。 [3] 

米德爾馬契人物介紹

多蘿西婭
多蘿西婭是非常虔誠的基督信徒,十分追捧宗教教義,以基督教的理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這些內容不知不覺中給多蘿西婭的生活創造了很多的假象,對生活的理想化認識更是鼓勵她追求崇高的理念和深奧的道理。多蘿西婭在宗教著作的不斷薰陶下,聖潔的精神生活讓她慢慢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也出現了偏差,她厭惡現實的生活,鄙視生活的瑣碎,對日常生活的事物更是缺乏判斷能力。多蘿西婭會在自己的潛意識裏,將事物進行理想化的改變,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缺乏理性的觀念,她習慣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神聖化、理想化,並且會為自己這種主觀的認識不斷追求,甚至會不顧一切地為此獻身,這樣的盲目判斷和對主觀理想化事物的追求,也成為了多蘿西婭悲劇的起點。正如作品中談到: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多蘿西婭並不是生活在現實裏的人,她超脱,她清新脱俗,她志存高遠,主動肩負着基督教的使命和責任,但是可悲的是,她口中所謂的“祭壇”也只是她自己想象出來的,並不存在。 [7] 
利德蓋特
利德蓋特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米德爾馬契不斷提出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在維護醫生利益的同時,創立新的醫院,已經小有成就,但是利德蓋特與米德爾馬契市長的女兒一見鍾情,以為真愛降臨,當場求婚並她為妻,卻最終被羅莎蒙德騙取了大量錢財。利德蓋特與羅莎蒙德之間的愛情也是轟轟烈烈,但是結局卻更是讓人意想不到。利德蓋特的一見鍾情,當中求婚這些行為也反襯出在被羅莎蒙德欺騙後的悲慘和痛苦。 [7] 

米德爾馬契作品鑑賞

米德爾馬契作品主題

《米德爾馬契》中主要描寫了兩組愛情故事,分別是多蘿西婭與卡蘇朋的愛情以及羅莎蒙德與利德蓋特的愛情。這兩組愛情都出現了嚴重的靈肉衝突。多蘿西婭是一個年輕的但思想深刻,性格成熟的女人。而她的丈夫卡蘇朋年紀很大,更是具有豐富的學識,是一個高級教士。多蘿西婭本以為這樣一個深邃的男人可以滿足自己對於深刻思想的好奇,可是當她真正接觸到了純正的學術時她才明白她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她渴求自由與體貼,但是卡蘇朋並不能給她。卡蘇朋精神上的強大成了她肉體的負擔,她渴望拋棄這種負擔。於是,當威爾在這時出現時,她發現找到了自己的依靠。威爾雖然有思想,但善於變通,善於處理世俗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衝突。威爾一開始就喜歡上了多蘿西婭,而我相信,多蘿西婭對於威爾的愛情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便也產生了。問題在於多蘿西婭是卡蘇朋的妻子,她不可能拋棄他而和威爾在一起。喬治·艾略特的高明之處在於她設計了卡蘇朋的病逝。卡蘇朋留下了奇異的遺囑,如果多蘿西婭與威爾結婚,她將沒有資格繼承自己的任何遺產。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卡蘇朋是深知多蘿西婭的想法的,但他自己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其實這一點也早預示了小説的結局,多蘿西婭必定會和威爾在一起而放棄財產。因為威爾讓多蘿西婭愛情中的靈與肉得到了和諧的交融,這一點卡蘇朋做不到。小説的後半部分主要就是寫多蘿西婭如何克服對於卡蘇朋的愧疚感,這種愧疚感是愛情中常有的。即使我們假設卡蘇朋沒有死,其實小説的結局也會是一樣的。因為適合多蘿西婭的是威爾。喬治·艾略特在此提出了第一個解決手段:放棄不適合的愛情,追求適合的愛情。羅莎蒙德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沒有多蘿西婭那麼深刻的思想,但還是很顧家,很體貼。利德蓋特是醫生,不是學究型的,但是頗有思想。利德蓋特出身高貴,但是他的為人非常正直,不肯向任何非正義低頭。利德蓋特的正義給自己帶來了許多麻煩,既與自己的家族鬧翻了,也失去了很多賺大錢的機會,所以,他的生活並不富裕,而且欠了許多債。為了還債,利德蓋特不得不抵押房產。但這個做法遭到了羅莎蒙德的反對。於是,兩個人的戰鬥就開始了。羅莎蒙德是現實主義的,而利德蓋特是理想主義的。這樣差異巨大的世界觀難以調和,甚至將要導致二人的離婚。這時威爾又出現了。威爾喜歡的雖然是卡蘇朋夫人,可是利德蓋特夫人此時卻迷戀於威爾。我們説過,威爾善於變通,善於處理各種關係,這樣的性格也完全可以滿足羅莎蒙德的要求。所以,威爾在小説中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人物,而是一類人的象徵,這類人是普遍的大眾所期望的情人。但羅莎蒙德與利德蓋特的故事當然不會和多蘿西婭和卡蘇朋的重合。在羅莎蒙德即將變心的時刻,多蘿西婭出現了。她的善良與智慧調和了羅莎蒙德與利德蓋特的關係,讓二人都可以理解對方。而且後來二人都做了一些讓步,從而穩固了自己的婚姻。喬治·艾略特在此提出了另一個解決手段:雙方各做出一些讓步去適應對方,從而穩固愛情。
布魯克先生是《米德爾馬契》中多蘿西婭的伯父,在小説中多次出場,在某些故事情節(如多蘿西婭的兩次婚姻)中還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僅如此,在《米德爾馬契》這幅時代風景畫中,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物,對我們瞭解維多利亞時代的知識分子頗具份量。布魯克先生作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典型人物,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愛略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體現了她對於知識分子形象的認知。
針對侄女對知識擁有者卡蘇朋的崇拜,布魯克先生竭力想説明卡蘇朋可能具有的缺陷。布魯克先生首先指出的便是卡蘇朋“埋在古書堆裏,有些不問世事”。布魯克先生的意思是説卡蘇朋是一個不問世事的學究,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他並不贊成,他心目中的知識分子應是積極投身生活的那種,卡蘇朋的書齋生活讓他聯想到此人生活的了無生氣。多蘿西婭雖然崇拜知識,但她心目中嚮往的知識是能夠對她的生活給予指導的那種,而不是非常專業的神學知識。她對卡蘇朋學識的崇拜源於她對知識理解方面的誤區,她崇拜知識卻不能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區分,她那博學的伯父對知識頗有感悟卻語焉不詳,沒有澄清她心中的疑惑。一心要服務社會的多蘿西婭希望藉由卡蘇朋的指導在當時的英國過一種高尚、有意義的生活,由於卡蘇朋的知識不能給予生活這種相關性,她熱切的希望多半要落空。卡蘇朋的生活方式和具體研究的內容是否與她的願望相符,這一問題應該引起她的注意,布魯克先生對此進行了提示,卻沒有引起她足夠的注意。布魯克先生指出的第二個問題是對知識探求過度可能導致會出問題。他用自己做例子説:“我愛好知識,想了解一切,簡直超過分寸,走得太遠了。”然而,在知識方面走得太遠會導致什麼問題,他卻沒有展開來解釋。這與其説是對卡蘇朋缺陷的提醒倒不如説是他的。 [8] 

米德爾馬契藝術特色

一、巧妙的情節設計
《米德爾馬契》的情節結構安排得錯綜複雜,在女主人公多蘿西亞結婚前,小説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未來的美好前景,而婚後又轉折為夫妻的隔閡和猜忌,圍繞他們的生活又穿插了利德蓋特和羅莎蒙德矛盾和小説中其他人物的悲歡離合,各種人物、事件和關係被作家安排在特定的“舞台”上進行表演,《米德爾馬契》通過作家在細節上的精心設計,最後將小説高潮推到全書的結尾,使故事中相關人物和事件巧妙地聯繫起來,個性分明的人物躍然紙上,從外部的觀察到內心的省視,獨見作者深厚的人物刻畫功力。
1、網狀情節的設置
《米德爾馬契》中作者在小説中把一系列人物、事件以及道德、宗教等各種內容進行融合,通過虛構的洛姆郡的米德爾馬契鎮作為故事的背景,為讀者充分再現了19世紀中期英國鄉村風土人情和生活內容。故事通過布魯克小姐和利德蓋特醫生兩個人的愛情與理想矛盾進行情節設計,全方位地反映了當時英國政治改革前外省鄉村真實的生活形態以及他們內心理想主義的消亡。作家通過五彩繽紛的生活畫面、採用多種矛盾、充滿微妙關係的情節、多個人物和中心人物、多種線索以及與中心線索縱橫交錯形成錯綜複雜的網狀結構,而這網狀結構中的結點形成了故事中的重要情節,故事中幾個重要的結點是這網狀情節的樞紐,每個交叉點都是一個不同的人物,它們將整個小説的其它部分聯繫起來,使小説內容在具有豐富性的同時,大大增加了闡釋的張力,充分彰顯出小説藝術構思的整體性。
艾略特主張藝術作為現實社會的反映形式應該是一個多樣化的有機體,因此,依照她自己的主張,她在《米德爾馬契》小説中安排了互相聯繫、互相穿插的四條主次情節線索,並由這些情節線索組成了四個獨立完整的世界。雖然這些情節看起來複雜多變,但艾略特巧妙地將各種因素合為一體,構建了故事獨特、完整的體系,從而形成了故事的關係網絡。《米德爾馬契》中每個人物彼此獨立,又彼此聯繫。故事中女主公多蘿西亞與卡蘇朋的訂婚成了他們教區的新鮮事,而且還有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干涉,作家是想通過這些敍述表達這種人們茶餘飯後的流言蜚語,其實正在打破人們的私人空間;而故事中的另一個人物布爾斯特羅德太太在不知道丈夫背叛她時,生活得很開心,但當那些所謂的朋友不懷好意地“暗示”她時,她的生活變得一團糟。作家通過這張流言的網,説明了即便是無謂的信息,也會傳遞得如蜘蛛絲般敏感、迅速,而處於這張網中的人們,不得不被這社會“絲線一般的壓力”所影響,並因而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
在《米德爾馬契》中,作家將主要人物的命運進行相互聯繫,形成了有機統一的網狀結構,也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所以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其他人。比如,故事中的人物瑪麗默認嫁給弗雷德就代表費厄布拉澤必須放棄她,當主人公多蘿西亞選擇卡蘇朋時,詹姆士爵士轉而追求他人等等,故事所描述的各種關係網絡具有強大生命力,因此,作者説:“在我們鄰居的命運中引起重大變化的事件,對我們自己的命運只是一種背景,……在我們最敏感的意識中留下痕跡”。作家通過一個整體的情節構思來統籌全局,並有條不紊地鋪敍交叉發展的故事情節,其實是想説明社會背景對人們的牽制恰似巨大的網,每個人都處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網中,互相牽涉,又互相制約,最終將很多生活的片段連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2、小説的情節轉折
為了使構思的故事更具生活的合理性,艾略特在《米德爾馬契》中進行了巧妙的情節安排,這部小説講述的故事都是現實社會中的平凡事件,不着痕跡地完成情節轉折的過渡。特定的時代背景又為故事情節的展開自然地銜接了每個環節,在故事的慢慢展開中塑造出鮮明人物形象,使小説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形成環環相扣、嚴謹流暢的情節結構。
作家認真地設置好人物在特定場合出場和退場的途徑,整個人物和情節的轉移巧妙銜接,整個故事的發展嚴謹流暢、和諧統一。如在故事一開始作家就讓讀者對小説中幾個主人公的故事產生了濃厚興致。看起來這些主要人物的生活令人歡欣鼓舞,而到了小説的第十章利德蓋特的出現則使整個故事更加生動,使各個人物的故事錯綜複雜地向前發展,故事情節一直髮展到主人公多蘿西亞和利德蓋特兩個人相遇開始轉折,從利德蓋特和羅莎蒙德的感情發展,到卡蘇朋先生提出死後限制多蘿西亞自由,這後面的故事發展重點是通過多蘿西亞的活動連接了利德蓋特和羅莎蒙德的糾結矛盾、布爾斯特羅德一家的醜聞等等。作家設計的故事情節的發展一直環環相扣,揭示出“社會挫敗人”的主題,故事情節較為繁富曲折,並富有舒緩流暢的藝術節奏,恰到好處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米德爾馬契》情節轉折的技巧在於故事中主人公與米鎮其他主要和次要人物之間存在的廣泛聯繫,形成了小説敍述過程的連貫性。作者將情節轉折的媒介設置為特定場合的集體出場人物,她利用小鎮中舉行的晚會、集會、葬禮、拍賣會,達到人物之間情節的過渡,並利用故事人物的故事進行轉移來推動故事向下有序的發展。通讀全書,我們會發現,作者巧妙地情節安排就好像在我們面前放着一個隨意接收別人談話的收音機,作者又在這隨意的談話背後放置了一個控制按鈕引導讀者的向下閲讀。這收音機評説着男女人物,通過美麗的多蘿西亞引出漂亮的羅莎蒙德;通過婦女談論病痛又引出了醫生利德蓋特,每個人物的出場都是通過另外一個人物引出來的,就這樣,作家如行雲流水一般,通過人物引出了一個故事緊接另一個故事。艾略特擅於使用鋪墊的方法來設置故事情節,運用各種人物、故事襯托給主要故事情節創造條件,使故事情節的轉折顯得流暢而自然。最重要的是,作家按照生活邏輯的發展規律來設計故事內容之間的銜接。如當拉迪斯拉夫與多蘿西亞告別時,女主人公哭喊:“我對貧窮根本不在乎,我恨我的財產。”她想把錢贈給拉迪斯拉夫,並認為“我們富裕,他卻衣食無着……這不合理”。這些都是作家預先為女主人公的慷慨無私打下的伏筆,告訴讀者主人公下嫁給拉迪斯拉夫是合情合理的。
喬治·艾略特將這部小説的情節根據合乎邏輯的順序平穩地向前敍述,故事情節轉折又不失懸念的吸引力,形成了故事波瀾起伏的精彩情節,使我們能夠對人物產生更大的興趣。就如多蘿西亞下嫁給威爾的最終轉折還是讓我們感到意外:原以為多蘿西亞終於解去了婚姻的限制會在濟世救民的事業道路上發展,卻終究還是再嫁,情節的變化過程讓讀者不知不覺地產生好奇、焦慮和同情。這種故事情節突轉的安排能使故事變得曲折、迷離,增加了情節的豐富性,情節轉折對於揭示作品的主題有重要作用,作家運用各種情節轉折給我們造成跌宕起伏的懸念,表達了社會環境影響人物思想,制約人物的行動,層層遞進,扣人心絃,提示了深刻的社會人生內涵,在對立的統一中產生節奏感與和諧美,具有吸引讀者的強大魅力。
二、細膩的心理描寫
喬治·艾略特書寫的《米德爾馬契》中的人物心理描寫技巧非常高超,她深入人物心理,是為了讓讀者知曉主人公為什麼要那樣做,使讀者情不自禁地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刻畫人物心理的筆觸真實細膩,使我們能深刻體會人物的悲喜和辛酸,理解他們行動的理由,更重視人的內在矛盾的動力作用,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通過人物感情泛起的浪花,撼動讀者的心魄。
1、從整體上把握人物成長的心路歷程
作家的筆無拘無束地出入人物的心靈世界,從發展的角度來挖掘人物性格的變化。將故事人物在特定社會環境中、時間發展上出現的與各種人物的關係糾葛,來揭示藴含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感情內容。如在《米德爾馬契》中,作家將多蘿西亞的心理發展安排了三個過程:從一個情感含蓄、內心對未來充滿美好幻想的少女到不幸的、自我否定的婚姻,最後到自我犧牲幫助丈夫的第二次婚姻。整個這個過程作家都緊緊抓住多蘿西亞的主要心理,並通過主人公與故事環境的各種矛盾衝突、與各種人物的網絡關係來突出女主人公的心路成長曆程。
作家在故事中描寫了女主人公把“心靈的飢渴”和學習知識“高台”的理想天真地投入到對老學究卡蘇朋的婚姻希望中,以為“這些男性知識的天地”能使她洞悉人生,而無數幻象在多蘿西亞童稚無知的心靈中,都被現實與卡蘇朋的真實婚姻徹底破壞,並使多蘿西亞的命運始終帶着悲劇色彩。作家從整體上把握多蘿西亞心靈發展的脈絡,最後讓主人公意識到婚姻要求女性自我犧牲的本質,表明即使在愛情中做出正確選擇,也不代表能夠滿足女人所有的需要和願望。同時,作家運用環境襯托進而表現了特定時代的思想內涵。
2、揭示心理的多變性
艾略特特別注意揭示人物心理的不穩定性,強調直接表達人物活動的主觀動機,通過對人物心靈發展細節的敍述,真實地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變化的過程。如在《米德爾馬契》中,當詹姆士爵士聽説多蘿西亞訂婚後,作家描寫道:“他的臉色有些變了,隱隱感到一種不祥的預兆……為了掩蓋大驚失色的神情……終於不可遏止地朝着卡德瓦拉德太太爆發出內心的憤怒”。作家通過這些描述揭示了人物內心世界的瞬息萬變,捕捉到了微妙複雜的情感旋律。
另外,艾略特用很大的篇幅來描繪多蘿西亞內心的劇烈鬥爭,從人的心理衝突中揭示出人物性格,使人物的形象變得立體、生動,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餘地。 [6] 

米德爾馬契作者簡介

喬治·艾略特(1819年11月22日—1880年12月22日),英國作家。原名瑪麗·安·伊萬斯,1819年出生在華威郡一箇中產階級商人家庭,19世紀英語文學最有影響力的小説家之一。喬治·艾略特的創作素材來源於英國曆史和現實生活。艾略特小説中的生活描述生動詳實,人物具有代表性,心理描寫真實細緻,忠實地反映了19世紀英國鄉鎮普通百姓生活的動盪與變遷。主要作品有:《亞當·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爾馬契》《織工馬南》等。與薩克雷、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齊名。 [1-2] 
參考資料
  • 1.    高強編,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文學名家100人,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07,第62-63頁
  • 2.    (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S.Maugham)著,毛姆讀書隨筆,譯林出版社,2016.08,第5頁
  • 3.    馬建軍.喬治·艾略特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10-172
  • 4.    謝宇、薛初晴.英國文學名著便覽: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26
  • 5.    喬治·愛略特.米德爾馬契(上下)全2冊: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1月:目錄
  • 6.    侯智慧.淺論《米德爾馬契》的情節設計和心理描寫[J].《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12期).
  • 7.    王德易.艾略特《米德爾馬契》中的悲劇性特徵[J].《作家·下半月》,2015年,(第1期).
  • 8.    楊曉林.《米德爾馬契》與《大衞科波菲爾》中愛情描寫之對比[J].《青春歲月》,2015年,(第20期).
  • 9.    張建華.談《米德爾馬契》中多重話語與眼光結構共存與相互作用[J].《學週刊 》,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