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鎖定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俄語: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英語: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1885年2月2日一1925年10月31日),蘇聯工農紅軍統帥,軍事理論家,開創了將革命激情和現代化武裝相結合的道路。
伏龍芝生於謝米列奇耶州皮什佩克城一醫士家庭。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積極組織武裝起義,參與創建紅軍。1918年任省黨委主席、省軍事委員和雅羅斯拉夫爾軍區政治委員。1919年任第4集團軍司令,東方面軍司令,擊敗高爾察克,1920年任南方面軍司令,指揮彼列科普—瓊加爾戰役,徹底擊敗弗蘭格爾白衞軍,解放克里米亞半島,1924年4月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和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取代托洛斯基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主持軍事改革,大膽地將550萬紅軍裁減為56萬。同年10月在莫斯科去世。
伏龍芝的著作被編為《伏龍芝軍事文集》,曾預測未來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機器戰爭。
中文名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外文名
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俄語)
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英語)
別    名
阿爾謝尼·特里福內奇
國    籍
蘇聯
民    族
俄羅斯人
出生地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伏龍芝市
出生日期
1885年2月2日
逝世日期
1925年10月31日
職    業
軍事理論家
主要成就
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組織者和創建者之一
軍    銜
蘇聯工農紅軍統帥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人物生平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革命生涯

1885年2月2日(俄舊曆1月21日),伏龍芝出生於俄國的土耳其斯坦一個殖民小鎮比什凱克,他的父親曾是沙皇軍隊的一名軍醫。他父親退役後,常有退役軍人來家裏做客並談論俄國軍隊的疆場戰功,這些給伏龍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伏龍芝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一家人生活陷入貧困。伏龍芝由於學習成績優異,獲得學校的助學金,才得以順利地讀完中學。 [1]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1904年秋,伏龍芝考入首都的聖彼得堡工業學院。在那裏,他目睹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現狀,毅然投身到革命的潮流之中,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的黨組織。同年11月,他因參加反對沙皇的示威,遭到逮捕並被驅逐出首都。此後,他就開始了職業革命者的生涯。他經常參加大學生的各種會議和聚會以及布爾什維克組織的活動,並在工人中間進行宣傳。因而被捕並被逐出彼得堡。1905年初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莫斯科委員會派往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和舒亞等地。從此,伏龍芝轉入地下活動。積極參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5年5月成為伊萬諾夫—沃茲涅先斯克政治罷工和第一個工人代表蘇維埃的領導者之一。伏龍芝頭腦清醒、學識淵博、組織能力非凡、思想信念堅定,在革命工人中間享有很高的威望。伏龍芝領導的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紡織工人戰鬥隊在十二月武裝起義的日子裏支援了莫斯科的無產階級,並且參加了紅色普列斯尼亞區的街壘戰。起義失敗後,1906年4月伏龍芝到國外出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黨代表大會。期間列寧對他説,莫斯科武裝起義的失敗説明革命需要軍事人才,布爾什維克要比沙皇軍官更懂軍事。從此,伏龍芝開始認真研究軍事,閲讀大量軍事書籍。
會後,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和舒亞進行組織宣傳工作。1907年3月被捕。1907—1910年兩次被判死刑,在社會輿論和工人抗議的壓力下,先改判10年苦役,苦役監獄工作繁重,犯人的死亡率非常高,但伏龍芝仍然延續他在獄中的習慣,堅持閲讀,“只要我活着,就應該學習。”正是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他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知識。
1914年被判處終身流放西伯利亞。在伊爾庫茨克省曼祖爾卡村期間,組織一個由流放者參加的名為“軍事研究院”的軍事小組。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流放犯們非常關心這場戰爭。伏龍芝依據地圖和報紙,預言戰局的發展。有人驚訝地問:你的軍事知識是從哪裏來的?伏龍芝調皮地回答説:“這是老天爺給的。” 1915年初伏龍芝被流放至上連斯克,但8月他逃回伊爾庫茨克,後又逃到赤塔,化名瓦西連科在赤塔移民局工作。1916年黨派伏龍芝到作戰部隊進行革命工作。
伏龍芝化名米哈伊洛夫在西方面軍全俄地方自治聯合會領導明斯克布爾什維克黨的地下工作,以及第3和第10集團軍中黨支部的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後被選為明斯克民警局局長、西方面軍前線委員會委員、明斯克蘇維埃執委會委員、明斯克和維爾諾省農民代表蘇維埃主席。8月,伏龍芝任明斯克區革命軍參謀長,領導平定科爾尼洛夫叛亂的鬥爭。9月,伏龍芝到舒亞,被選為舒亞縣黨委和蘇維埃主席。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領導舒亞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一支由舒亞和伊萬諾沃紡織工人和革命士兵組成的2000人的隊伍,率領該隊伍來到莫斯科,參加了十月武裝起義。1918年春夏間兼任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省黨委主席、省執委會主席、省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和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省軍事委員。1918年7月,以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身份,參加平定莫斯科“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叛亂,後又參加粉碎雅羅斯拉夫爾反革命叛亂,顯示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戰爭統帥

在東線力挽狂瀾
全俄軍事委員局認為,可以任用伏龍芝擔任軍事工作。此後他被任命為雅羅斯拉夫爾軍區政治委員,為組建蘇軍部隊做了大量工作。該軍區的軍事指導員費奧多爾·諾維茨基(1870-1944)曾是一位前沙皇軍隊的少將,後來是軍事學院關於伏龍芝軍事史的權威。他的大哥尤金·諾維茨基(1867-1931)是白軍中將,二哥瓦西里·諾維茨基(1869-1929)中將是臨時政府的北方面軍司令,後來是紅軍軍事史教授,費奧多爾·諾維茨基深知伏龍芝對軍事有深刻的理解,認定伏龍芝是將帥之才,能夠擔任軍隊的高級指揮職務。
伏龍芝很渴望親身上前線搏殺。這年冬天,他與諾維茨基來到莫斯科,請求把他倆派到前線作戰。伏龍芝希望能夠指揮一個團的兵力,費奧多爾·諾維茨基卻勸説他應該爭取指揮一個集團軍。莫斯科方面的答覆是:將兩人派往南方面軍,伏龍芝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諾維茨基擔任方面軍參謀長。但諾維茨基堅決反對這一任命,認為應給伏龍芝安排高級軍職。這位老將軍對伏龍芝如此推重,引起了蘇維埃黨中央組織部門的重視。於是,伏龍芝最終被任命為第4集團軍司令員(1919年1月到職),諾維茨基則擔任該集團軍參謀長。
1919年1月,伏龍芝來到薩馬拉市,接管了第4集團軍的指揮權。第4集團軍隸屬於東方面軍,擔負土耳其斯坦方向的作戰任務。該集團軍由游擊隊和赤衞隊編成,指揮員中的遊擊習氣濃厚,缺乏正規軍隊的素質。伏龍芝到任後對部隊大力整頓,使第4集團軍很快脱胎換骨,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戰鬥兵團。
伏龍芝 伏龍芝
其時的東線戰場是國內戰爭的主戰場。在擊退捷克斯洛伐克叛軍不久,東方出現新的勁敵—前沙皇海軍將領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高爾察克,他得到協約國大量槍炮的援助,建立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3月,高爾察克發動大規模攻勢,大軍直逼伏爾加河流域。高爾察克的神速進展,令各地白軍首領都對他俯首稱臣,承認他是俄國的最高統治者。當時,英國丘吉爾預言:再過兩個星期,高爾察克一定能拿下莫斯科。
當時,高爾察克的中央兵團長驅直進,形成了一個面向伏爾加河的突出部,自己的側翼卻暴露了出來,正處於東方面軍南翼的伏龍芝立即敏鋭地發現了這一情況。他主張採取強有力的側翼突擊,粉碎高爾察克軍隊的主要集團。東方面軍總司令員加米涅夫同意了伏龍芝的看法,並讓他指揮方面軍的整個南翼。1919年4月10日,東方面軍的南集羣正式成立,轄第1、4、5和土耳其斯坦集團軍,伏龍芝擔任司令員。
伏龍芝以最快速度實施了他的計劃,在短時間內就組建了3個突擊羣,於4月28日便指揮部隊發起凌厲的攻勢,鋒芒直指高爾察克的側翼。他巧妙地利用敵軍之間的空隙,對敵人實施分割和各個擊破,將高爾察克部隊打得潰不成軍。白軍被迫退守白河東岸。伏龍芝不給敵人喘息的時機,親自率領5萬步騎兵強渡白河。戰鬥中他身先士卒,手持步槍在火線上衝殺,部隊官兵士氣大振,打退了敵人發動的反衝擊。經過一系列的激戰,高爾察克部隊被徹底打垮。紅軍各兵團乘勝勇猛追擊,將白軍逐出了烏拉爾工業區。高爾察克被迫沿鐵路節節東退,最終落得個敗亡的下場。
東線的出眾表現和輝煌戰績使加米涅夫和伏龍芝都得到了晉升。1919年7月,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加米涅夫升任共和國武裝力量總司令,伏龍芝接替他擔任東方面軍司令員。伏龍芝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就驗證了諾維茨基將軍的看法,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後來諾維茨基指出:伏龍芝僅以1個步兵師另1個旅實施正面突擊,而集中4個師向側翼實施主要突擊,在主突方向上造成了2~2.5倍於敵的優勢,從而迅速突破敵人防禦,包圍了敵軍主力,迫其向東敗退,對高爾察克的反攻如此精妙,而反攻的成果又是如此巨大,即使沒有後來在土耳其斯坦,特別是南方面軍取得的勝利,伏龍芝也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統帥。
征戰土耳其斯坦
1919年8月,紅軍勝利收復烏拉爾地區,將高爾察克擊退到西伯利亞。此時,東線形成了兩個戰略方向:一是西伯利亞方向,二是土耳其斯坦方向。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東方面軍劃分成2個方面軍:東方面軍和土耳其斯坦方面軍。伏龍芝被任命為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司令員。
伏龍芝、伏羅希洛夫、斯大林、奧爾忠尼啓則 伏龍芝、伏羅希洛夫、斯大林、奧爾忠尼啓則
土耳其斯坦即今中亞五國,面積將近400萬平方公里,地域比整個歐洲還廣闊。那裏物產豐富,盛產大米、葡萄、水果和羊、馬,而且是俄國的棉花生產中心。十月革命前,俄國惟一發達的就是紡織工業,所以中亞對俄國十分重要。
當時,伏龍芝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殲滅高爾察克的南集團軍,打通俄與土耳其斯坦的聯繫。伏龍芝經過精心策劃後,實施阿克糾賓斯克戰役,以第1集團軍發起猛烈突擊,很快突破優勢敵軍的防禦,將敵人分割、包圍和殲滅。只經過短短1個月的戰鬥,紅軍就打垮高爾察克的南集團軍,掃清了通往土耳其斯坦的道路。
伏龍芝的下一步作戰目標是烏拉爾斯克的哥薩克白軍。烏拉爾斯克,是今哈薩克斯坦西部的一個州,那裏是大片的草原地帶,利於哥薩克騎兵發揮威力。紅軍最初的進剿並不順利,第25師師部遭到敵騎兵的襲擊,內戰中的傳奇英雄夏伯陽犧牲。於是伏龍芝改變戰略,採取“雙管齊下”的軍政方針:在軍事上,他將敵人逐離市鎮和村莊,趕往荒無人煙的草原區,使之陷入斷糧缺食的困境;在政治上,他號召哥薩克人脱離白軍,向蘇維埃政權靠攏。於是,哥薩克人紛紛放下武器投降。這一地區的白軍也很快被肅清。
從1920年春季起,伏龍芝轉入消滅巴斯馬赤匪幫。這夥匪徒四處騷擾,襲擊駐軍,搶劫居民。他們騎着剽悍的快馬,而且對地形非常熟悉,紅軍部隊難以追殲。伏龍芝開展有力的軍政攻勢,他派部隊攻佔匪徒的巢穴,並建立騎兵游擊隊追殲逃敵。同時,對敵人開展政治招降工作,使他們紛紛轉向蘇維埃政權。有一次,伏龍芝只帶了兩名隨從,前去與一位匪首談判。會見地點擠滿了武裝匪徒,但誰也不敢對伏龍芝動手。伏龍芝採取“剿撫並用”的策略,很快消滅了這股叛匪。
當時土耳其斯坦的內部存在兩個君主國——希瓦和布哈拉。1919年11月,希瓦的可汗政權被民眾推翻。1920年8月,布哈拉也爆發了武裝起義,起義者請求紅軍提供援助。布哈拉統治者得到英國援助,擁有4萬正規軍和非正規軍。而伏龍芝只能派出1萬援軍,還要面對敵人的堅固城牆。時值盛夏,酷暑難耐,沙地赤熱,紅軍行軍途中塵土飛揚,一路上缺少水源。然而,在伏龍芝的卓越指揮之下,紅軍部隊克服了這些困難,攻克了堅固的布哈拉要塞,協助起義者趕走了封建君主。伏龍芝部隊創造的奇蹟,令英國人都欽佩不已。當時英國在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伏龍芝是“時代最偉大的統帥”。
解放克里木半島
高爾察克在東線失敗後,南線的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成為白軍首領。他憑藉剽悍的哥薩克騎兵,在南方戰場橫行一時,但很快也被紅軍所擊敗,其殘部盤踞克里木半島。隨後,弗蘭格爾男爵接掌克里木白軍,並得到英法的大量軍火援助,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新型騎兵。他乘蘇波戰爭爆發之機,出動15萬大軍向北進攻,在7月份佔領了烏克蘭南部,逼近俄國的煤炭中心頓巴斯。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1920年9月,伏龍芝應召前往莫斯科。根據列寧的親自提議,由他指揮對弗蘭格爾作戰,所部被命名為“南方面軍”。列寧賦予伏龍芝的任務是:務求在冬季到來之前,肅清烏克蘭和克里木的白軍。為儘快消滅弗蘭格爾,紅軍向南線調遣了精兵強將。蘇聯最早授銜的5位元帥,此時就有3位在伏龍芝的麾下,即第1騎兵集團軍軍長布瓊尼、軍事委員伏羅希洛夫、步兵第51師師長布柳赫爾。
伏龍芝統率南方面軍之後,首先頂住了弗蘭格爾的攻勢,然後揮師發起強大的反擊,迫使白軍退守克里木半島。克里木半島易守難攻,自古被兵家視為畏途。當時弗蘭格爾公開宣稱:紅軍休想攻下克里木半島。他企圖堅守到第二年春夏,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捲土重來。克里木半島的主要入口,是素稱“天險”的彼列科普地峽。那裏有白軍構築的堅固要塞,其主防線號稱“土耳其壁壘”,擁有長達10餘公里的高大城牆,前方是一道寬達20米的深濠,城牆上密佈着火炮和機槍。這樣深溝高壘的防線,紅軍還是頭一次遇到。
伏龍芝力求避免正面攻堅,繞開敵人的堅固堡壘。他發現敵防線上的薄弱環節是利托夫斯基半島,那裏僅以錫瓦什湖作為屏障。伏龍芝從軍事歷史書上知道,錫瓦什湖遇到西風時可能幹涸,各兵種都能在湖面上通行。於是,他詢問熟悉情況的當地居民,親自到湖邊實地勘察,並擬定了大膽的彼列科普—瓊加爾戰役計劃:派一支部隊涉過錫瓦什湖,在利托夫斯基半島登陸,迂迴到敵人的側後方;同時,在敵人防線正面展開強攻,對守敵實施前後夾擊,一舉突破彼列科普防線。
1920年11月7日凌晨,伏龍芝按計劃派出1個突擊集羣在夜幕掩護下向敵防禦較弱的瓊加爾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後因情況起變化,他果斷地將主要突擊轉向彼列科普方向,使主突方向上的兵力約佔總兵力的三分之二。在這個方向上,他僅以兩個步兵旅從正面實施輔助進攻,而以3個師編成突擊集團,連續強渡7公里寬的錫瓦什湖,對敵側翼實施主要突擊,很快奪取了利托夫斯基半島,向守敵翼側和後方展開進攻。8日,由布柳赫爾指揮的第51師從防線正面發起猛攻。官兵們冒着熾烈的炮火,前仆後繼地奮勇仰攻。9日,紅軍突破了“土耳其壁壘”。2天后,又突破了白軍第2道防線。弗蘭格爾見大勢已去,率部倉皇向港口撤退,坐上法國人的軍艦逃之夭夭。伏龍芝短時間內就解放了克里木,勝利地結束了蘇俄國內戰爭。列寧對這一戰役予以最高評價:“堅決、徹底和神速地擊敗弗蘭格爾,是紅軍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蘇維埃政府授予他榮譽革命武裝——一把帶有“人民英雄”題詞的軍刀。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主掌軍隊

1920—1924年伏龍芝為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駐烏克蘭特派員,指揮烏克蘭和克里木武裝部隊,兼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22.2起)和烏克蘭經濟委員會副主席。1921年11月一1922年1月率烏克蘭外交代表團赴土耳其,簽訂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伺土耳其的友好條約。1924年3月,鑑於紅軍存在某些缺點,沒有做好應付戰爭的準備,聯共(布)中央決定改組紅軍領導層,派一位得力幹部掌管武裝力量。伏龍芝是內戰中最有聲望的將領,又是經過嚴峻考驗的革命家,自然是擔任這一職責的理想人選。1924年3月,伏龍芝被從烏克蘭召到莫斯科,被任命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副陸海軍人民委員,以削弱托洛茨基對蘇聯軍隊的掌握。同年4月兼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和軍事學院(今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從那時開始,伏龍芝實際主持陸海軍的工作。
伏龍芝 伏龍芝
1925年1月蘇共中央解除了托洛茨基的軍事職務,由伏龍芝接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與陸海軍人民委員。從2月起兼任勞動國防委員會委員。根據黨的決定進行的1924—1925年軍事改革是在伏龍芝領導下制定和實施的。這次改革是建設蘇聯武裝力量和加強國家防禦能力的重要步驟。國內戰爭結束後,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十分困難,工業總產值不到1913年產值的四分之一,而紅軍兵力卻達550萬。為此,列寧指示要大大減少軍隊數量,但不能降低國家的防禦能力。根據這一指示,他建議保留少量常備軍,同時大力開展對適齡公民的軍訓,以備一旦發生戰爭,紅軍即能迅速擴編。布爾什維克黨採納了他的建議,除保留邊境軍區以及海軍和技術兵種等常備軍外,內地軍區改為地方部隊,其中基幹人員僅佔10~20%,其餘均為不脱產的民兵。民兵主要是就近徵集的城鄉人員,服役5年,每年集訓1~3個月,這樣,紅軍人數到1925年只剩下56.2萬人,比戰時削減了90%,而整個國防力量卻並未削減。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英年早逝

當伏龍芝放射他的才華,致力於紅軍建設之時,其生命卻戛然而止。伏龍芝患有胃潰瘍,醫生的兩次會診都認為他應該手術。他認為不用手術,但是斯大林堅持讓他去做手術,説這可以“一勞永逸”地擺脱胃潰瘍。手術中由於伏龍芝的心臟承受不了因麻醉效果不好而增加一倍的氯仿的劑量,他在手術30個小時後死於心臟麻痹。日後,托洛茨基其追隨者散佈流言,説斯大林有意謀殺伏龍芝。這一説法在國際上傳播甚廣,但伏龍芝女兒並不認同這一看法,她認為這應該是一場不幸的醫療事故。俄羅斯歷史學家也認為,斯大林謀殺伏龍芝是無稽之談,伏龍芝40歲前已病入膏肓,患有結核病和嚴重的胃潰瘍,加上曾在沙皇監獄裏遭受過酷刑折磨,戰爭期間又曾被炸彈震傷過,即使沒有這場醫療事故,伏龍芝能活多久也是未知數。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伏龍芝逝世的時候,正值40歲盛年。他的離世令蘇聯舉國震悼。他的靈樞停放在全蘇工會大廈,前來瞻仰的首都民眾川流不息。昔日伏龍芝麾下的老戰士們、紅軍和紅海軍的指揮員們也紛紛從蘇聯各地趕來,向他們的英雄統帥致最後的敬禮。
伏龍芝被安葬在莫斯科紅場,其墓地位於列寧墓的後方。這裏是蘇聯最高等級的墓地。在這裏佔有一席之地的統帥,通常都是舉世聞名的人物。如果不算身兼領袖的斯大林,總共只有3人能享此殊榮,即伏龍芝、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許多城市的區和街道,以及一些中學、軍艦,都以伏龍芝的名字命名。為了紀念他對蘇聯軍事科學和軍事教育做出的不朽業績,蘇聯將曾由伏龍芝任院長的全蘇聯最著名的軍事學府命名為“伏龍芝軍事學院”。 [2]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學術貢獻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軍事科學

伏龍芝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由他統領紅軍是眾望所歸。在掌管蘇聯武裝力量期間,他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蘇維埃國家的防禦能力。他還寫了一系列理論著作,奠定了蘇聯的軍事科學基礎。伏龍芝的軍事理論造詣之深,連西方的軍事學者都為之驚訝,稱他為“蘇聯的克勞塞維茨”。
伏龍芝在發展蘇聯軍事科學和軍事學術——戰略學、戰役學和戰術等方面做出很大貢獻。其原因在於他具有豐富的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和軍事知識以及在國內戰爭中獲得的經驗。他在蘇聯軍事科學研究方面的主要功績,是全面運用馬列主義原理解決準備和進行捍衞社會主義的戰爭這一課題。在伏龍芝領導下奠定了蘇聯武裝力量軍事科學工作的基礎,在他的積極參與下,就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建設和軍事學説、未來戰爭、人和技術兵器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以及兩者的相互關係等課題展開了討論。對所有這些問題,伏龍芝在自己的重要著作中都作了全面論述,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總結的經驗以及軍事技術的發展情況他撰寫了:《工農紅軍的改編》(1921年與古謝夫合著),《統一的軍事學説與紅軍》(1921),《正規軍與民兵》(1922),《彼列科普和瓊加爾回憶錄》(1922),《紅軍的軍事政治教育》(1922,發表於1929年),《未來戰爭的前線和後方》(1924,發表於1925年),《列寧和紅軍》(1925),《我們的軍事建設和軍事學術界的任務》(1925)等等。這些著作,對於解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和鞏固蘇維埃國家的實際任務,在方法論和理論上具有重大意義。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軍事學説

在制定蘇聯軍事學説方面伏龍芝有很大功績。他最早提出,在軍事學説的政治和軍事技術這兩個方面中,政治方面應占首要地位的原則。伏龍芝指出:“……軍事學説有無生命力的主要條件就在於它是否嚴格地與國家的總目標和國家擁有的物質及精神資源相一致。”(伏龍芝選集,莫斯科1977年版,第37頁)他根據列寧關於戰爭和軍隊的學説所提出的未來戰爭性質的定義,也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保衞社會主義祖國的戰爭是革命的、階級的、無所不包的和決定性的戰爭。伏龍芝根據現代戰爭由人民來進行這一列寧主義原則強調指出,戰爭使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捲入自己的進程並從屬自己,無例外地觸及國家和社會的一切利益。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的經驗的分析,他對軍事科學和軍事學術問題做出一系列重要結論。他認為進攻是軍事行動的主要形式,但也不應忽視防禦的作用,指出必須精通各種規模的防禦形式,以便使防禦成為積極的防禦,為進攻創造有利條件。伏龍芝在其著作中指出,現代戰爭中後方的作用和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大大加強,作為蘇維埃國家防禦能力的基礎——國家後方的準備具有重大意義。認為未來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機器戰爭,所以,給陸海軍裝備技術兵器和加強炮兵、裝甲兵、航空兵的建設,應作為一項首要任務提出。同時,伏龍芝還斷言,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離開人,技術兵器是死的。現代戰爭中人和技術的關係問題在他的著作中得到全面論述。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伏龍芝
由伏龍芝提出並加以解決的許多有關蘇軍全體軍人的訓練和教育課題,後來都得到了確認,並在蘇聯軍人戰時與平時的戰鬥訓練和政治教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他特別強調軍隊黨政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意義,科學地論證了必須從階級立場和黨的立場出發來評價交戰雙方的精神政治因素。他指出,不論過去還是將來,蘇聯共產黨對武裝力量的領導都是蘇聯軍事建設的基礎。他認為在居民和敵軍中進行的宣傳鼓動活動佔有重要地位,要求蘇軍保持高度的戰鬥準備,並且教育軍人要積極而堅定地行動。伏龍芝的軍事理論觀點在發展蘇聯軍事建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令和條令中都有反映。他所提出的蘇聯軍事學説的理論原則,以及軍事科學和軍事學術方面急待解決的課題的理論原則,在衞國戰爭中得到證實。
為了表彰伏龍芝對蘇聯革命事業和軍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他被授予2枚紅旗勳章,1件革命榮譽武器。 [2] 
參考資料
  • 1.    (蘇)Н.К.加姆布爾格,(蘇)Я.Е.霍羅希洛夫著;劉俊山等譯. 伏龍芝傳.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85.07:1
  • 2.    於玲玲,唐肅,張立國.著名將帥傳略 展現軍事翹楚的戎馬生涯.鄭州:文心出版社,2016.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