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簡·迪安·米勒

鎖定
簡·迪安·米勒(Jan Dean Miller),1942年4月7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杜波依斯(Dubois),冶金和礦物加工技術領域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猶他大學艾弗·託馬斯教授。 [1]  [10] 
簡·迪安·米勒於1964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礦物製備工程學士學位;1968年任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系研究員;1966年獲得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工程碩士學位;1968年—1972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助理教授;1969年獲得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工程博士學位;1972年任加利福尼亞州利弗莫爾·勞倫斯實驗室工程師;1972年—1978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副教授;1978年—2000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教授;1985年任猶他大學化學與燃料工程系兼職教授;1987年—1992年任猶他大學高級煤炭技術中心副主任;1988年—1990年任猶他大學USBM通用粉碎中心主任;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7年—1999年任猶他大學煤炭加工技術中心主任;1998年起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粒子科學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2000年起任猶他大學艾弗·托馬斯(Ivor D.Thomas)教授;2002年—2013年任猶他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201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1]  [5]  [8]  [10] 
簡·迪安·米勒主要從事礦物加工和選煤工藝領域的研究,專攻粒子系統、溶液化學、膠體與表面化學、環境處理技術。涉及濕法冶金、浮選化學和粒子技術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6] 
中文名
簡·迪安·米勒
外文名
Jan Dean Miller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杜波依斯(Dubois)
出生日期
1942年4月7日
畢業院校
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簡·迪安·米勒人物經歷

Jan Dean Miller Jan Dean Miller
1942年4月7日,簡·迪安·米勒(Jan Dean Miller)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杜波依斯(Dubois)。
1964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礦物製備工程學士學位。
1964年—1968年,任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系研究員。
1966年,獲得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工程碩士學位。
1968年—1972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助理教授。
1969年,獲得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冶金工程博士學位。
1972年,任加利福尼亞州利弗莫爾·勞倫斯實驗室工程師。
1972年—1978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副教授。
1978年—2000年,任猶他大學冶金系教授。
1985年,任猶他大學化學與燃料工程系兼職教授。
1987年—1992年,任猶他大學高級煤炭技術中心副主任。
1988年—1990年,任猶他大學USBM通用粉碎中心主任。
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97年—1999年,任猶他大學煤炭加工技術中心主任。
1998年起,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粒子科學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
2000年起,任猶他大學艾弗·托馬斯(Ivor D.Thomas)教授。
2002年—2013年,任猶他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
201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1]  [5]  [8]  [10] 

簡·迪安·米勒主要成就

簡·迪安·米勒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Jan Dean Miller Jan Dean Miller
簡·迪安·米勒在國際上第一個將礦物三維CT掃描技術應用於礦物結構解析和資源回收;在浮選表面化學基礎理論、高分辨率X射線顯微層析軟件開發及應用、噴氣式水力旋流浮選技術研究與應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對礦—水界面的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原創性工作;與昆明理工大學等合作,為中國西部中低品位冶金礦產資源的利用和回收、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染控制、低品位鉀礦高效利用及鹽湖資源利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做了基礎性工作,推動了中國在該領域的資源利用率提升,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2]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月,簡·迪安·米勒已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專業書籍9部。 [2] 
  • 發明專利
截至2019年1月,簡·迪安·米勒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4項。 [2] 
授權時間
專利名稱
專利號
1976年6月29日
Selective Removal of Bismuth from Oxidized Particulate Materials
3966461
1978年9月19日
Acid Ferric Sulfate Leaching of Copper Sulfide Concentrate
4115221
1978年10月17日
Separation of Bitumen from Dry Tar Sands
4120776
1981年7月21日
Air–Sparged Hydrocyclone and Method
4279743
1982年8月10日
Process for Enhanced Leaching of Minerals
4343773
1983年8月9日
Flotation Apparatus & Method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a Fluid Suspension
4397741
1983年8月16日
Flotation Apparatus & Method for Achieving Flotation in a Centrifugal Field
4399027
1983年10月18日
Process for Separating High Viscosity Bitumen from Tar Sands
4410417
1988年9月27日
Ion Exchange Extraction of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Anions by the Control of the Basicity of AmineExtractants
4774003
2012年1月17日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Particles for Adsorption of Solutes from Solution
8097185
2014年10月28日
Methods for Agglomerating Ores
8871004
2015年3月17日
Fluid-Sparged Helical Channel Rea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8980196
2020年12月22日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Batteries
10873106
參考資料 [10]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76年2月
銅提取和精煉國際研討 [10] 
美國拉斯維加斯
1979年6月
國際礦物加工大會 [10] 
波蘭華沙
1979年10月
第一屆拉丁美洲浮選大會 [10] 
智利康塞普西翁
1983年
第三屆國際濕法冶金研討會 [10-11] 
美國亞特蘭大
1983年3月
第三屆國際濕法冶金研討會 [10] 
美國亞特蘭大
1985年6
國際礦物加工大會 [10] 
法國戛納
1986年4月
國際粒子技術會議 [10] 
德國紐倫堡
1987年10月
第五屆分離科學與技術研討會 [10] 
美國諾克斯維爾
1988年4月
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國際研討會 [10] 
美國阿爾伯克基
1988年9月
美國化學學會第196屆全國會議 [10] 
美國洛杉磯
1990年5月
第三屆有色金屬萃取冶金大會 [10] 
墨西哥
1991年10月
第四屆國際分離技術會議 [10] 
美國夏威夷
1993年7月
第93屆亞太礦物會議 [10] 
印度尼西亞萬隆
1994年5月
第十二屆國際煤炭籌備大會 [10] 
波蘭克拉科夫
1994年8月
美國化學學會第208屆全國會議 [10] 
美國華盛頓
2018年9月
第29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IMPC2018) [8-9] 
俄羅斯莫斯科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74年
Surface Deposit Effects in the Kinetics of Copper Cementation by Iron [10] 
Marcus A.Grossman最佳論文獎
1985年
Importance of Bitumen Viscosity in the Hot–Water Processing of Domestic Tar Sands [10] 
Taggart最佳論文獎
1988年
Selective Flotation of Fossil Resin from Wasatch Plateau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oal [10] 
Stefanko最佳論文獎
1988年
Solvation Extraction and Electrodeposition of Gold from Cyanide Solutions [10] 
萃取冶金技術最佳論文獎
2003年2月
Flue Gas Treatment for SO2 Removal with AirSparged Hydrocyclone Technology [10] 
Stefanko最佳論文獎
2005年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articulates inMineral Processing Systems by Cone Beam X-ray Microtomography [10] 
Taggart最佳論文獎
2016年6月
Molecular Features of Water Films Created with Bubbles at Silica Surfaces
表面創新獎(2015年期刊最佳論文獎)
2016年10月
Opportunities for Plant-site 3D Coarse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with Automated High-Speed X-ray Tomography [8] 
Taggart最佳論文獎

簡·迪安·米勒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Jan Dean Miller(右2) Jan Dean Miller(右2)
簡·迪安·米勒在猶他大學任教期間,講授《萃取冶金概論(Introduction to Extractive Metallurgy)》《熱力學與相平衡(Thermodynamics and Phase Equilibria)》《電冶金(Electrometallurgy)》《表面和界面(Surfaces and Interfaces)》《礦物加工(Mineral Processing)》《濕法冶金(Hydrometallurgy)》《浮選化學(Flotation Chemistry)》《溶液濃縮和淨化(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能源資源(Energy Resources)》等課程。 [10] 
  • 培養成果
截至2019年1月,簡·迪安·米勒在猶他大學已為中國培養包括博士、碩士等中青年領軍人才在內的留學人員及訪問學者150餘人,開展教師、工程技術人員中短期專業技術培訓等700餘人。 [2] 
  • 講學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07年9月
“The 3D Analysis of Multiphase Particles and Packed Particle Beds by Cone Beam X-ray Microtomography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Mineral Processing Systems”和“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Interfacial Chemistry inNaturally Hydrophobic Mineral Systems”學術報告 [7] 
2011年3月
“3D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Multiphase Particulate Systems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學術報告 [6] 

簡·迪安·米勒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77年
範·迪斯特金獎(van Diest Gold Medal) [10]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1989年6月
傑出研究獎 [10] 
猶他大學
1992年2月
SME傑出會員獎 [10] 
美國採礦冶金與勘探學會(SME)
1993年
1994年5月
傑出成就獎章 [10]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1997年2月
AIME礦業教育獎 [10] 
美國採礦冶金與石油工程師學會
2000年
傑出教學獎 [10] 
猶他大學礦業與地球科學學院
2003年10月
弗蘭克·阿普蘭獎(Frank Aplan Award) [10] 
美國採礦冶金與勘探學會(SME)
2006年
猶他州科學技術獎章 [10] 
猶他州政府
2007年4月
比勒陀利亞大學榮譽博士 [10] 
2010年5月
格但斯克大學榮譽博士 [10] 
2014年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8] 
2015年
羅森布拉特卓越獎(Rosenblatt Prize for Excellence) [8] 
2017年
彩雲獎 [2]  [8] 
2018年
2018年
終身成就獎 [8] 
國際礦物加工大會組委會
2019年
2019年
傑出中美友誼專業獎 [8] 
2021年
TMS研究員獎 [8] 
美國礦物金屬和材料學會(TMS)
-
Robert·H·Richards獎 [4] 
美國採礦冶金與石油工程師學會

簡·迪安·米勒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1年—1994年
Taggart Award獎委員會委員 [10] 
1994年—1995年
Antoine M.Gaudin獎委員會委員 [10] 
1995年
Antoine M.Gaudin獎委員會主席 [10] 
1999年—2002年
Wadsworth獎委員會委員 [10] 
2001年
Richards獎委員會委員 [10] 
2002年—2003年
Wadsworth獎委員會委員 [10] 
2003年—2004年
Richards獎委員會 [10] 
1983年
第三屆國際濕法冶金研討會聯席主席 [10] 
1978年
智利聖地亞哥礦業和冶金研究中心顧問 [10] 
2002年
美國能源部高級分離技術中心(CAST)現場協調員 [10] 
2007年9月
中南大學譽教授 [7] 
2009年
雲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發展戰略顧問 [10] 
2012年7月
2011年
2011年
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10] 
2019年
山西大學特聘教 [3] 

簡·迪安·米勒人物評價

Jan Dean Miller(右1) Jan Dean Miller(右1)
“簡·迪安·米勒為中國現代礦冶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評) [2] 
“簡·迪安·米勒在選礦方法浮選法和濕法冶金法的基礎理論和實用技術方面做出了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of flotation, mineral processing, and hydrometallurgy)。”美國國家工程院評) [5] 
“簡·迪安·米勒在冶金、材料科學等研究和技術實踐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member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actice of metallurgy/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國礦物、金屬和材料學會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