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止安

鎖定
範止安(1916-2006) 江蘇如皋人。北宋名臣范仲淹第27代後裔,香港出版界、文化界知名人士。早年就讀上海華夏大學,青年時期加入國民黨。盧溝橋事變後棄學從戎參加抗日部隊,官至少將軍銜。1950年定居香港後創辦“新亞洲出版社”,1985年成立“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積極從事兩岸三地文化交流活動。1997年設立“景範教育基金會”,以個人資源,着力支持發展內地貧困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先後捐資興建61所希望小學景範學校。 [1] 
中文名
範止安
別    名
範寶璋
範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如皋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06年11月19日
畢業院校
大夏大學
職    業
慈善家
主要成就
創辦景範教育基金會

範止安個人生平

範止安先生2006年11月19日病逝於香港,享年91歲。

範止安熱心公益

為了激勵品學兼優而家境清寒的學生,景範教育基金會於2004年設立“中國人民大學範止安獎助學金”,至今已向人民大學捐資100萬元,共獎勵了200名優秀學生、資助了19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2] 

範止安爭議

據光明網2005年報道,抗戰時期,控制如皋的部隊主要為汪偽三十四師,師長田鐵夫、副師長範傑,對頭是葉飛領導的新四軍。範傑原名範寶璋,上海大廈大學肄業,曾是張沛霖的學生。他執意要張沛霖做他的機要秘書,張沛霖不從,範傑便利用權力革去張沛霖教師職務,並禁止其他學校聘用。儘管張沛霖性情耿介,但為養活6口之家,只得就範,於是有了“調查表”中張沛霖“充(當)汪偽軍三十四師中校秘書”的記錄,並指其“參加刑訊兩個新四軍嫌疑分子”。對這件事,張無量解釋説,“當時拷打慘不忍睹,父親看不下去,不願記錄口供,就離開了。”張沛霖任偽職問題,解放後“肅反”運動時僅作一般歷史問題處理,可見並無惡行民憤。這段歷史在張沛霖心裏留下濃重陰影。張無量説,範傑後逃往香港,下落不明。我在1995年出版的《如皋縣誌》中意外發現了範傑的行蹤。範傑已改稱範止安,任香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主席,並於1991年5月28日在如皋設立範止安獎學金,用於獎勵如皋在籍學生中品學兼優者。照片上的範傑衣錦還鄉,贊助家鄉教育事業,一副慈祥長者模樣。《如皋縣誌》由如皋市地方編纂委員會編纂、香港新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資金贊助者就是範傑。書中有關範傑的生平介紹,完全抹去了那段不光彩歷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