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箭葉蓼

(中藥名)

鎖定
箭葉蓼,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箭葉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華東、華中、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益氣明目之功效。常用於腸炎,痢疾,瘰癧,帶狀皰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瘡癤腫毒,痔瘡,蛇、狗咬傷。
別    名
倒刺林
蕎麥刺
長野蕎麥草
雀翹
去母 展開
別名
倒刺林
蕎麥刺
長野蕎麥草
雀翹
去母
更生 收起
中藥名稱
箭葉蓼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蓼目
蓼科
蓼屬
箭葉蓼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陝西、甘肅、華東、華中、四川、貴州、雲南
採收時間
夏秋採收
用    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
毒    性
小毒

箭葉蓼入藥部位

全草。

箭葉蓼性味

味酸、辛,性涼。

箭葉蓼歸經

歸肺、肝經。

箭葉蓼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益氣明目。

箭葉蓼主治

用於腸炎,痢疾,瘰癧,帶狀皰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瘡癤腫毒,痔瘡,蛇、狗咬傷。

箭葉蓼相關配伍

治膝蓋生瘡:箭葉蓼、貓兒頭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箭葉蓼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全草搗爛取汁,每次服1小杯,每日3次。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箭葉蓼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曬乾。

箭葉蓼形態特徵

箭葉蓼線稿圖 箭葉蓼線稿圖 [3]
一年生草本。莖基部外傾,上部近直立,有分枝,無毛,四稜形,沿稜具倒生皮刺。葉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5-8釐米,寬1-2.5釐米,頂端急尖,基部箭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具倒生短皮刺,邊緣全緣,無緣毛;葉柄長1-2釐米,具倒生皮刺;托葉鞘膜質,偏斜,無緣毛,長0.5-1.3釐米。花序頭狀,通常成對,頂生或腋生,花序梗細長,疏生短皮刺;苞片橢圓形,頂端急尖,背部綠色,邊緣膜質,每苞內具2-3花;花梗短,長1-1.5毫米,比苞片短;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紫紅色,花被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 中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稜,黑色,無光澤,長約2.5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箭葉蓼生長環境

產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華東、華中、四川、貴州、雲南。生於山谷、溝旁、水邊,海拔90-2200米。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也有。
[1-2]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箭葉蓼|Polygonum sieboldii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