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廷獻

鎖定
管廷獻(1846—1914),字士修,山東五蓮小窯村人。清光緒九年(1883)癸未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 管廷獻英年華髮,才能奇特;讀書治事,明敏通達。管廷獻參加同治六年鄉試,考中舉人。光緒九年,應考禮部會試,奪取會元。同年廷試,欽賜一甲第三人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五年,管廷獻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十六年,管廷獻出任會試同考官。十九年,再次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後來,歷任補江南道監察御史、署兵、刑、工科給事中
中文名
管廷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46年
逝世日期
1914年
性    別

管廷獻人物簡介

光緒二十年(1894),管廷獻出任補御史時,適逢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賠款二百兆。朝廷財政陷於困境,然而宮廷內用度卻依然奢侈無度,毫無節制。對此情形,朝中大臣束手無策。管廷獻敢於直言上疏,他上“奏為清節糜費,以裕帑儲,而培元氣。” 管廷獻在奏摺中分析:户部由於賠償款額太大,請大學士、六部九卿以及各省督撫,通盤籌劃。户部束手無策、無辦法,難道內外諸大臣有辦法嗎?即便有法,也不過是“增加釐税,推廣捐例”。天地生財是有數的。“上之所獲日以多,下之所蓄日以少”,就怕百姓貧乏,眾志日離;而“剜肉補瘡,病且益甚”。所以,今日理財,“不在開源也,亦節流而已,不必變法也”。

管廷獻主要成就

管廷獻列舉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雖然有“大兵大役,亦所時有,未聞用不足也”,管廷獻以數字説明問題。他指出部臣“拮据為虛。不知此五千餘萬,果皆實用實銷,為必不可少之款乎?”最後,管廷獻講“為今之計,宜飭户部,將現在歲支之款,與乾隆以前歲支,徹底清查,認真比較。昔有而今無者何款,昔無而今有者何款,同一款也,減於昔者何事,增於昔者何事,逐款分晰,出具案語,匯造清冊呈覽。”“無關實用者,並可酌量停止”。此外,“皇上亦宜力求儉約,宮中所有用度一概規復舊制,不使稍有增加。” 管廷獻認為全部清理後,税賦銀兩可裁,造船制炮也會成為可能。
光緒二十六年,管廷獻又上奏“疏通商運,以濟民食”。他上奏稱:“河南開封以東,接連山東兗、曹、泰安各州,沿河一帶,秋收最豐裕。若採買小米由黃河上駛,運至孟津,再用車運至陝州會興鎮,僱用返回的空載鹽車,轉運比較方便、快捷。” 管廷獻累官至直隸永平府知府之職。
辛亥革命爆發後,回鄉閒居至卒。他素負文望,著有《莒州志稿》《梅園奏議》《梅園詩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