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箜篌謠

(李白詩作)

鎖定
《箜篌謠》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前四句用比喻言交友須慎重,並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之典範;中間四句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全詩用古辭鑄新意,其間議論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作品名稱
箜篌謠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樂府詩

箜篌謠作品原文

箜篌謠1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2
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3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4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5,山海幾千重。
輕言託朋友,對面九疑峯6
開花必早落7,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8,何人繼其蹤? [1] 

箜篌謠註釋譯文

箜篌謠詞語註釋

1.箜篌謠:《樂府詩集》謂《箜篌謠》,不詳所起;《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
2.嚴陵及光武:據《漢書·逸民傳》:“嚴光,字子陵,會稽姚餘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光武即位,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後人稱他所居遊之地為嚴陵山、嚴陵瀨、嚴陵釣台等。詩文中常用其事。光武,即東漢光武帝劉秀。
3.“周公”二句:典出《史記·周本紀》。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西周初期政治家、軍事家,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大聖,偉大的聖人。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不服,揚言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和商紂王之子武庚一起作亂。周公三年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管叔、武庚被殺,蔡叔被逐。
4.“漢謠”二句:語出《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兄弟之間的恩怨故事。
5.方寸:指心。
6.九疑峯:也作九嶷山,一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相傳虞舜葬於此。《水經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蒼梧之野,峯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7.開花:一作“多花”。
8.“管鮑”句:典出《史記·管晏列傳》。管鮑,指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管仲家貧,經常佔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始終待他很好,不因為這些事而有怨言。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位公子爭奪君位,最終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當時管仲被囚禁,鮑叔牙知道他才華過人,於是將他推薦給齊桓公。後人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2]  [3] 

箜篌謠白話譯文

上天切莫登着龍上天,爬山切莫騎着虎。
古來貴賤結交而心不移者,唯有嚴子陵與漢光武帝。
周公被稱為大聖人,也不容下管叔與蔡叔。
漢謠唱的“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説盡了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
兄弟尚且與路人一樣,我的心要服從誰呢?
人心方寸之間,便有山海幾千重。
輕信了朋友,對着面,心裏也像隔着九疑峯。
花開必有花謝,桃李樹不如松樹堅貞。
管仲與鮑叔那樣的友誼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繼承他們的風尚?

箜篌謠創作背景

《箜篌謠》是古樂府舊題,李白此詩是借用舊題名而作。今人裴斐認為不知此詩作於何時。但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集釋匯評》將此詩繫於至德二載(757年),乃李白在潯陽獄中所作。 [4-5] 

箜篌謠作品鑑賞

箜篌謠整體賞析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結交摯友之難的慨嘆。
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四句為第一段。首二句比興,要想昇天飛仙,千萬不要騎龍;要想遊歷河川,千萬不能騎着老虎。此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範,就像東漢的嚴子陵和光武帝一樣。
中四句為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周公為事例一,其雖堪稱古代的聖賢,可其兄弟管叔和蔡叔卻對他惡意陷害;以及漢文帝容不下淮南王,將他流放之事,為事例二。
末十句為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輕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託朋友。“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對交友古風的重現。此處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綜觀全詩,此詩衍化古辭“結交在相得,骨肉何必親”而來,但鑄以新意。 [3]  [6] 

箜篌謠名家點評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白之受知,明皇禮遇殊絕。當時王公貴人交遊亦眾,潯陽既敗,莫為省記,故以嚴陵光武及管鮑為比,言管蔡者事之緣起如此也。卒之為白納官贖罪者,郭子儀也,亦可以無憾矣。(《唐宋詩醇 》上卷) [7] 
中華上編特約編輯瞿蜕園、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朱金城:此詩亦有所指,觀其引管仲及淮南事,疑亦與永王一案有關。(《李白集校注》) [2]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朱宗堯:詩中引典據史,旨在發揮“結交當有終始”,“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和節概。深味詩的末句當可得之。詩中也譴責了骨肉相殘的醜惡現實,只是兼及之。(《李白大辭典》) [8] 

箜篌謠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9] 
參考資料
  • 1.    王啓興主編,校編全唐詩 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01,第580頁
  • 2.    李白著;崇賢書院釋譯,圖解李太白集,黃山書社,2016.03,第36-37頁
  • 3.    道紀居士解譯,樂府詩集 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01,第279-280頁
  • 4.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3
  • 5.    中國李白研究會,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編,中國李白研究 2014,黃山書社,2014.09,第240頁
  • 6.    馬世一編著,古詩行旅,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語文出版社,2014.01,第106頁
  • 7.    乾隆御選,唐宋詩醇 (上卷),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第27頁
  • 8.    鬱賢皓主編,李白大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29頁
  • 9.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