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

鎖定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德國國防軍實施的夏季戰略進攻行動之一,旨在奪回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地區,並且摧毀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以及肯夫集團軍。這次行動由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執行。
行動在1943年8月3日早晨開始,目的是從庫爾斯克會戰防禦階段對德國南方集團軍羣勝利的基礎上,打擊南方集團軍羣的北翼。1943年8月23日,沃羅涅日方面軍及草原方面軍的師團從德軍手中解放了哈爾科夫,守軍大部被徹底擊潰,這次是在德蘇戰爭中該城最後一次易手,行動迫使在烏克蘭的德軍撤過第聶伯河,從而讓蘇軍於1943年秋季解放基輔
德軍稱本次戰役為“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
名    稱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
發生時間
1943年8月3日-1943年8月23日
地    點
蘇聯烏克蘭哈爾科夫與別爾哥羅德周邊地區
參戰方
納粹德國 蘇聯
結    果
蘇軍勝利,順利收復別爾哥羅德與哈爾科夫
參戰方兵力
德軍 約200,000人,237輛坦克與突擊炮 [1] 
蘇軍 1,144,000人,2,4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與迫擊炮1,300架飛機 [1] 
傷亡情況
蘇軍 71,611人陣亡與失蹤,183,955人受傷 [2] 
德軍 8,933人陣亡或失蹤,1,6135人受傷 [3] 
主要指揮官
蘇軍:華西列夫斯基
瓦圖京
科涅夫
德軍:曼施坦因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事件背景

該行動由蘇聯最高統帥部所制定。然而,由於蘇軍在7月的戰鬥中已經蒙受大量損失,所以蘇軍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戰力。行動被規定於8月3日發起,目標是擊敗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以及肯夫集團軍,並打擊南方集團軍羣的南翼。該集團軍羣的南翼由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以及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組成,紅軍準備將其包圍殲滅於亞速海沿岸地區。
執行該行動的蘇軍,包含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其部署了1,144,000人、2,418輛坦克、13,633門火炮與火箭發射器。當面的德軍則有200,000人、237輛坦克與自行火炮(此數字並不完全還不包括後續增援上來包括近4集、47集、57集)。 [2] 
希特勒預測蘇軍將會發起攻向第聶伯河米烏斯河的攻勢。企圖切斷南方集團軍羣南邊的部隊與其他部隊之聯繫,並將其殲滅。故要求曼施坦因朝南方派遣援軍。當蘇聯的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於7月17日發起該攻勢時,德軍調了黨衞軍第2裝甲軍、第24裝甲軍、第48裝甲軍到南方以阻止蘇軍的進攻。事實上,蘇軍這次進攻是企圖將德軍的主力與預備隊,從其準備要進攻的路線上引開。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進攻

8月3日早上5時蘇軍開始炮火準備,5分鐘的針對前沿陣地的炮擊後,蘇軍暫停了半個小時,繼續開始對德軍從前沿到縱深的目標進行炮擊,同時航空兵㛑開始對德軍陣地進行轟炸,2小時10分的炮擊後蘇軍的火箭炮又叫了起來。炮擊過後蘇軍合成集團軍於8時開始突擊,很快就突入德軍陣地數公里。
德軍的戰術預備隊在蘇軍進行炮擊時就開始向前線開拔,第19裝甲師的79裝甲擲彈兵團、第6裝甲師的第4裝甲擲彈兵團開始前進為前線的步兵師託底。第11裝甲師位置稍偏沒有立刻開始反擊。而在蘇軍方向,頭一天蘇軍的坦克集團軍就投入了進攻,坦1集、近坦5集的部隊在11時到12時之間開始超越步兵單位發展進攻。坦1集司令員卡圖科夫事後回憶“突破時的宏偉場面使我印象深刻,我們在右側寬5公里的通道上分兩對行進,左側的近坦5集以相同的隊形推進着,我們頭頂被“雅克”覆蓋。在所有戰鬥中我從未見過蘇軍坦克在如此狹窄的前線地段行進。”
德軍332、167兵師快速被優勢蘇軍沖垮。第19裝甲師在稍晚時投入戰鬥,對近6集的先頭單位進行反擊,將蘇軍擋在托馬羅夫卡以北3公里處,減緩了蘇軍的突入,當日坦1集突進12公里。
但是近坦5集的推進速度很快,其以第29、18坦克軍為第一梯隊,第5近衞機械化軍為第二梯隊,到3日晚已經推進20-25公里。第一天的突擊沃羅涅日方面軍在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羣之間拉開了一個大口子德軍退下的步兵,在裝甲部隊支持下力圖從左右兩面遏制紅軍突破口的擴大:左翼,第255、332步兵師,第19裝甲師於托馬羅夫卡阻擋紅軍第1坦克集團軍和第6近衞集團軍;右翼,第167步兵師,第6裝甲師阻擋近5集和近坦5集。
4日,坦1集的坦6軍和近坦5軍,從北和東北面進攻;第3機械化軍則從東南方實施迂迴。在德軍的頑強抗擊下,坦6軍一度被纏住,損失了21輛坦克,近坦5軍也損失了23輛,紅軍向托馬羅夫卡的正面進攻受阻,只有第3機械化軍在前進了20公里。卡圖科夫隨後也將第6和31坦克軍也投入到了迂迴進攻中。
另一側的羅特米斯特洛夫的進展也不是很順利,這一帶存在河流,而他的部隊也被第6裝甲師拖住,503重型坦克營為數不多的虎式坦克也加入了防禦戰。而在中午,正當羅特米斯特洛夫準備向南穿插時,瓦圖京下令叫他拐彎90度支援53集,放出近機5軍後,羅特米斯特洛夫剩下的兩個軍戰果不大,隨後的幾天他的坦集面對第6裝甲師將陷入苦戰,在6日-8日他的部隊損失了168輛坦克、自行火炮,其中74輛系不可恢復損失。
5日,蘇軍合成集團軍繼續強攻托馬羅夫卡,第19裝甲師與之進行慘烈的拉鋸戰,而坦1集也穿插到了德軍托馬羅夫卡集團的後方。而在旁邊策應的27集、40集也加緊了攻勢,第11裝甲師和剛剛從中央集團軍羣要回的第7裝甲師未能阻止蘇軍的突進,近坦5集也進行了進一步穿插。科涅夫的部隊也逐漸殺入別爾哥羅德。而到了6日早,德軍托馬羅夫卡集團開始向西南後撤,但後退的道路已經被蘇軍切斷,德軍奮力突圍,擊毀了大部分把守此處的蘇軍坦克,但是蘇軍步兵單位還是守住的陣地。第11裝甲師也陷入了苦戰,針對蘇軍側翼的,兩個坦克營和一個裝甲擲彈兵營的反擊沒有奏效。第11裝甲師和下屬單位的聯繫也較為混亂,當日第11裝甲師似向第48裝甲軍誤報911突擊炮營失去了其營長。左翼的第7裝甲師也被蘇軍逐步逼退。而托馬羅夫卡集團也開始了為期兩天的艱苦突圍,蘇軍27集和40集的壓力也使得第48裝甲軍難以策應德軍的突圍集團。期間第19裝甲師師長施密特將軍在從軍部返回途中遭遇蘇軍,突圍無望自殺。但這一過程中德軍的突圍並非如部分作品描述的那麼大,部分作品不負責任地講出“困在鮑裏索夫卡的德第19裝甲師幾乎覆沒”。而實際情況卻是這個“幾乎全軍覆沒”的裝甲師至9月1日編制力量15103人,缺編4419人,離“全軍覆沒”似乎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而在8月6日以後,從中央集團軍羣要回的GD師逐漸到達阿赫特爾卡一帶,該部將曾經被合圍的三個德軍師接應而出。 [4]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德軍的反擊準備

在蘇軍突進的同時,曼施坦因也從其它戰區調集裝甲預備隊,他本人也來到“肯普夫”集羣的司令部親自部署。他從中央集團軍羣要回了GD師,該師於5日在布良斯克登上南下的列車,其先頭偵察營在6日就將開始偵察活動。曼施坦因還從集團軍羣南部的區域調回帝國、維京、骷髏、第3裝甲師。6日,第3裝甲師先頭單位開始抵達哈爾科夫北部,帝國師的先頭部隊也逐漸到達,而骷髏師的單位也將在未來幾天逐漸到達。維京師則在8月12日陸續抵達哈爾科夫以北。布萊特將軍的第三裝甲軍軍部也被調來。這樣,肯普夫集羣和第四裝甲集團軍在8月10的可用坦克增長到352輛,突擊炮的數量增加到214輛。此時從數字上已經可用預料此次反擊的效果不會如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那樣,2月底第一裝甲集團軍、肯普夫集羣、第四裝甲集團軍有可用坦克就有494輛,而當面的蘇軍也不是之前弱小的波波夫集羣。
而蘇軍並不打算等德軍增援到齊了再發展攻勢,肯普夫集羣的態勢圖上,在8月6號這一天友鄰部隊的位置已經不清晰,帝國師的戰史寫到:
“由於不明蘇軍突破地帶縱深究竟多大,與友鄰第4裝甲集團軍也沒能取得聯繫,因此SS“帝國”偵察營營長奧托·維丁格少校派出由舒勒爾少尉指揮的1支裝甲偵察隊(由2輛8輪裝甲偵察車組成)往西南,穿過蘇軍突破地帶,偵察穆拉法和科斯亞夫卡,任務是找到側翼的第4裝甲集團軍所部,並持續保持電台聯絡。 在出擊的第一天,裝甲偵察隊還能不斷報告自己的即時位置和蘇軍活動情況,並由營長奧托·維丁格少校將這些情況上報師部。但從第二天開始,電台聯繫越來越少,到最後完全中斷了聯絡。整整2天時間,SS“帝國”偵察營營部都無法與裝甲偵察隊取得聯絡。奧托·維丁格少校擔心,裝甲偵察隊可能已被蘇軍殲滅。 第三天,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SS“帝國”偵察營營部突然又與裝甲偵察隊取得了聯絡,而且信號越來越強。隊長舒勒爾少尉最後報告:“任務完成。開始返回。” 在等待裝甲偵察隊歸來期間,SS“帝國”偵察營營長奧托·維丁格少校同樣緊張萬分,心裏暗暗為舒勒爾捏着一把汗。直到裝甲偵察隊安然無恙地歸隊時,他懸着的心才總算是放了下來。這次偵察的結果超乎預期。 為了和蘇軍玩捉迷藏遊戲,不讓對手摸到自己的行蹤和即時位置,肩負着穿過蘇軍整個突破地帶重任的裝甲偵察隊決定從第二天起保持無線電靜默。出擊的次日,他們與一個德國陸軍的軍司令部相遇。這名軍長和參謀官們對裝甲偵察隊的到來感到萬分驚喜。他們已經有很多天的時間未能與右翼的友軍取得聯繫。同樣,舒勒爾也感到很吃驚,開了整整一天的車才終於碰到友軍,這意味着蘇軍的突破地帶有多麼寬大!會面後,軍長慰勉了舒勒爾少尉,並和軍參謀長一起拿出軍用地圖指出該軍各師目前所在的位置。接着,舒勒爾少尉也在他們的軍用地圖上標繪出了SS“帝國”偵察營在蘇軍突破地帶東面的陣地位置。兩相對比,終於拼湊出了蘇軍的突破地帶全貌,其正面寬達55公里!遺憾的是該軍始終無法和肯普夫集羣和第4裝甲集團軍取得電台聯絡,因而兩個集團軍都對蘇軍的突破全貌一無所知。現在SS“帝國”偵察營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完全查明瞭蘇軍突破地帶的縱深和寬度。” [5] 
蘇軍雖然快速突進,但是並未迅速打爛德軍補給線,必要的交通線仍然握在德軍手上。德軍增援到達後,各師開始於蘇軍進行交火,以求削弱蘇軍戰力,並暫時穩定戰線,為隨後的反擊作出準備。
戰至11日,雙方形成以下態勢:
蘇軍總體推進60至100公里,德軍尚未封閉第四裝甲集團軍與“肯普夫”集羣間的缺口。德軍左翼的蘇27集和40集殺到阿赫特爾卡外圍,奪取特羅斯佳涅茨,而52軍撤出後也與第48裝甲軍匯合,通過反擊重新建立起了防線暫時穩住陣腳;中路的德軍裝甲師遏制了近坦5集的快速突破,並在博戈杜霍夫以南與坦1集先頭單位接觸;
在德軍的裝甲力量上升戰線暫時穩定時,蘇軍的坦克集團在防禦部隊的抵抗下也遭到了削弱。戰至8月11日,近坦5集不可恢復損失的坦克數量達到111輛,可用坦克為88輛T-34與18輛T-70。坦1集的情況稍好,不過力量也遭到削弱,12日早其可用坦克為197輛T-34和71輛輕型坦克
此時蘇軍陣型上也呈現出脱節狀態,坦1集報告“我部距離哈爾科夫-波而塔瓦鐵路約5-6公里,因缺少炮兵,我們無法阻止這條道路上敵軍的調度”。這樣,德軍反擊的戰機開始成熟。不過也許是因為前方德軍交通線對瓦圖京的誘惑太大,在自己的側翼出現了4個新的德軍裝甲師後,仍不收手、不知止,瓦圖京覺得德軍的裝甲師只不過是為了掩護撤退。坦1集仍然從博戈杜霍夫以南到克拉斯諾庫茨克以西,沿默克希克全線發動襲擊,切斷哈爾科夫以西的德軍交通線。12日凌晨49坦克旅突襲了鐵路沿線,晚些時候近坦1旅和坦112旅也殺到鐵路附近。當然,瓦圖京如此做也有來自上級的壓力,8月9日莫斯科曾給朱可夫發報稱:
“最高統帥部認為必須儘快截斷通往波爾塔瓦,克臘斯諾格勒,洛左瓦亞的主要鐵路和公路交通線,以孤立哈爾科夫,並儘快解放哈爾科夫。為此,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應切斷科維亞基,瓦爾基地域的主要交通線,羅特米斯特羅夫的近衞坦克第5集團軍應從西南迂迴哈爾科夫,切斷梅列法地域的交通線。”
反擊前第8集團軍態勢 反擊前第8集團軍態勢
德軍原本計劃投入兩個裝甲集團進行反擊,在左翼由第24裝甲軍指揮,以GD師、第10裝甲擲彈兵師(並無坦克)為主進行反擊,而右翼以第3裝甲軍下轄的3個黨衞軍師和第3裝甲師進行。然而左翼德軍並未做好準備,德軍為避免夜長夢多,決定第3裝甲軍先行針對在博戈杜霍夫前凸的坦1集進行反擊。
而真正意義上的反擊任務實際上是由黨衞軍承擔,實力相對弱小的第3裝甲師此時位於黨衞軍單位的東北方向,其在6日就開始了激烈的防禦戰,為此帝國師後來還支援了一個乘坐裝甲車的連給第3裝甲師進行防禦,因戰況緊急,在師炮兵和坦克、裝甲車輛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第3裝甲師的擲彈兵就衝向了前線。在反擊進行時,第3裝甲師正面臨蘇軍猛攻,該師戰史寫到“早晨4個蘇軍步兵師攻擊了第3裝甲師的陣地,鮑爾曼中校的394裝甲擲彈兵團又一次忙碌起來。克萊斯特上尉的1營和阿諾特上尉的2營無法依靠自身力量面對,蘇軍進入傑爾加特斯奇後施托克曼少校的坦克才趕來支援……很明顯戰線無法守住……車輛和不重要的裝備都送至奧列沙尼”。
而反擊的德軍由帝國師和骷髏師組成,骷髏師在左翼,帝國師在右翼,11日時維京師在帝國師的後方,12日該師接管了帝國師的由翼。而原先的第6裝甲師則與此次反擊無緣,該部在哈爾科夫以西進行防禦。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德軍反擊

11日中午,當坦1集正繼續穿插時,布萊特開始進行反擊。帝國師和骷髏師還是攻擊冒進的坦1集。骷髏師沿着交通線打擊卡圖科夫的前凸單位,而帝國師則從東邊進行突襲。德軍突擊到了梅爾奇克河一線,蘇軍坦6軍、機3軍的後方受到威脅,卡圖科夫派出坦31軍阻止德軍側後的突破。坦6軍的蓋特曼將軍寫到“我們派出163師的一個團去解救被切斷的營,但是沒有成功,軍部派出200坦克旅的1營的12輛坦克的行動也失敗了,8輛坦克被擊毀。”戰鬥中坦112旅被打退到梅爾奇克河,損失了13輛T-34。被困在科瓦吉的近坦1旅在晚上得以突圍。而坦49旅和坦17團當時並未突圍,在數日後才逃出少數人馬。
瓦圖京下令羅特米斯特洛夫的部隊南下支援卡圖科夫。12日早近坦5集的單位南下尋找友軍是撞上了骷髏師的部隊。而這一天維京師則接管了帝國師的部分陣地,掩護帝國師的突擊。早上8時維京師的坦克、突擊炮開始搶佔防禦陣地並和蘇軍發生遭遇戰。帝國師繼續發起猛攻,把機3軍和坦31軍逼退數公里。
這一天的反擊中,坦31軍軍長契爾年科少將被德軍火箭炮炸死(第3裝甲軍轄有第52火箭炮團)。其軍部情報軍官回憶“那是一個安靜的早晨,觀察點已經佈置好,它由幾層木頭構成,將軍來到這裏。後來偵察機飛過並盤旋,接着不止一個連的六管火箭炮開始炮擊,一些人騰躍而起跑進了旁邊的小樹林,而他們回來時發現契爾年科等人已經死了。”
而這一天開始蘇軍的防禦也開始加強,近6集的近22軍開始加入到防禦部隊中,羅特米斯特洛夫在晚上和各軍長碰頭,決定轉入防禦。
13日,瓦圖京決定以側翼進攻來反制德軍,近6集和近5集的兩個是調入博戈杜霍夫以南,有命令卡圖科夫保住坦6軍奪下的德軍交通線。為應對蘇軍的攻擊帝國師和“骷髏”師在8月14日夜間開向西面,並在15日凌晨突然向第23 步兵軍發動攻擊。到日終已後退了10—12 公里。德軍還包抄了第52 步兵師、近衞90步兵師和第6 坦克軍一部,其中只有第52近衞步兵師突圍成功。此後紅軍第6 近衞集團軍在梅爾拉河一線組織起防禦,其西側的第27 集團軍則繼續向德軍側翼實施反擊。隨後近坦5集還在維京師和帝國師的結合部發起了突擊,但效果不佳,戰至18日,雙方均精疲力竭,坦1集可用坦克、自行火炮降至120輛,近坦5集剩下130輛。 [4] 
但是曼施坦因的反擊並未結束,在第3裝甲軍停滯之時,霍特的部隊又開始了反擊。負責反擊的內林的裝甲軍轄有GD、7裝、10裝擲三個師,其中第10裝甲擲彈兵師沒有坦克和突擊炮,GD師擁有11輛三號、20輛四號、5輛豹式、8輛虎式坦克以及22輛三號突擊炮。而第七裝甲師擁有1輛2號、15輛3號、11輛四號坦克
而這一地區的蘇軍坦克部隊則在數量上佔據優勢,近坦4軍擁有T-34坦克31輛、T-70 1輛 SU-122 8輛 MKIII 25輛。近坦5軍則擁有T-34坦克109輛、T-70 18輛以及4輛MKIV
此地27集的防線雖然在突入後稀疏,其戰線長達170公里,但統帥部預備隊近4集此時已經部署在後方。同時瓦圖京也下令47集加強對德軍側翼的攻擊以緩解27集的壓力。8月17日蘇軍通過一天的戰鬥在德軍68師和57師的陣地上推進了10-12公里。
但是蘇軍的進攻並未使霍特放棄反擊,GD師動作迅速,在18日的反擊中突進了24公里,嚴重威脅蘇軍後方。LW也有力支援了第24裝甲軍的反擊,第27集團軍的一份文件寫到“大部分反坦克兵器及其人員都被空襲擊毀、殺傷了,牽引車也被摧毀”。 [6] 
瓦圖京也快速做出應對,近4集(司令員為降職的元帥庫利克,此戰表現依然不佳,被朱可夫批“未能履行職責”)迅速派出近7師和近8師運動到德軍側翼。坦1集也開始馳援這裏,坦6軍、機3軍(缺機10旅)、被送去封堵內林的突破,19日卡圖科夫還剩下91輛可用T-34和48輛T-70,大約百分之六十五被送去抵擋德軍的突破。
19日一開始GD師的突破還算順利,坦克1營和偵察營拿下了帕克莫付卡村,但蘇軍坦克部隊很快殺到,對GD師發起突襲。此時的GD師已經開始精疲力竭,一些連隊只剩下30人。難以再有作為。但是南邊的骷髏師也在繼續策應第24裝甲軍,並與其建立了聯繫合圍了166師和近坦4軍,德軍雖並無力量吃掉這些部隊,但好歹勉強封閉了第四裝甲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的缺口。德軍的反擊也給蘇軍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在8月22日時近坦5軍可用裝甲實力下降為34輛T-34和3輛T-70,而近坦4軍降為11輛T-34和8輛英制MKⅢ。
雖然曾催促瓦圖京切斷德軍交通線,但遭如此猛烈地到反擊後,慈父後來還是發令訓斥了瓦圖京,並將此抄送給朱可夫:“近日事件表明,你們在制定計劃和實施戰役中,沒有接受過去的經驗並繼續重複舊的錯誤。只想到處進攻並佔領儘量多的領土而不注意鞏固勝利和可靠地保障突擊集團的翼側,這是一種草率的進攻。這種進攻必然要分散兵力兵器,並使敵人能夠對我向前推進過遠而翼又無保障的集團的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要各個擊破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得以進到位於阿列克謝耶夫卡,科錐亞基地域的坦克第1集團軍的後方,接着對前出到奧特拉達,維亞佐瓦亞、帕納索夫卡地區的近衞第6集團軍各兵團暴露的翼側實施突擊,最後敵人於8月20日由阿赫特爾卡地域向東南對第27集團軍、近衞坦克第4、第5軍的後方實施了突擊。由於敵人的上述行動,我軍遭受了重大而毫無道理的損失,失去了粉碎敵哈爾科夫集團的有利態勢。我不得不再次指出你們在實施戰役時反覆犯過的不可容忍的錯誤,並要求你們能在最近幾天內完成消滅敵阿赫特爾卡集團這樣一個最為重要的任務。這你們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你們有足夠的的兵力兵器。務請不要分散注意力,迷戀於從波爾塔瓦方向保衞哈爾科夫這樣的任務,而要把一切注意力集中在消滅敵阿赫特爾卡集團這樣一項現實而具體的任務上,因為不消滅敵人這個集團,沃羅涅日方面軍要取得重大勝利是不可能的。”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德軍敗撤

而當曼施坦因的裝甲主力和瓦圖京廝殺之時,科涅夫也沒有閒着,他的57集和53集正不斷逼近哈爾科夫,隨後近坦5集殺到烏達河南岸,準備與57集從兩個方向合圍哈爾科夫。
為了避免部隊被合圍,20日曼施坦因繞過蔡茨勒直接給小鬍子打電話要求放棄哈爾科夫,小鬍子非常不情願,在8月13日他就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哈爾科夫。小鬍子反覆強調哈爾科夫的政治及軍事意義。主張撤退的肯普夫還被撤職(但曼施坦因似並未保護與他觀點一致的肯普夫,甚至可能順水推舟扶上自己的老部下沃勒爾)。但是曼施坦因不讓步,他認為如果不放棄哈爾科夫德軍就有被圍的危險。最後小鬍子不情願地同意了,最後還強調如果可能還是要保住哈爾科夫。但是顯然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8 月22 日下午,沃勒爾開始從哈爾科夫地區撤退。8月23日,多次易手的哈爾科夫再次被蘇軍奪回。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戰役結果及影響

德軍藉由撤退,恢復了南方集團軍羣的左翼,第4裝甲集團軍以及第8集團軍避免被殲滅,然而蘇軍隨即又開始了下一波的進攻,這是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第一次掌握了全部的戰略主動,且他們使用的相當出色。雖然代價不菲(蘇軍共損失71,611人陣亡與失蹤,183,955人受傷,1,864輛坦克與自行火炮,423門火炮,153架飛機)
此役,德軍“十日報告”顯示8月第四裝甲集團軍傷亡25911人,第8集團軍(肯普夫集羣)傷亡25813人,合計51724人,坦克、突擊炮的損失德軍官史認為根據現存的德軍檔案資料無法給出數據,而伊薩耶夫根據8月底的存量估計,整個8月參戰單位損失為390輛坦克、突擊炮,這其中包括了米烏斯河最後幾天的激烈戰鬥與GD師在莫德爾手上的損失。克里沃舍耶夫給出的蘇軍損失為255566人,坦克、自行火炮不可恢復為1864輛。德國主流觀點認為此戰德軍損失應當以8月1日到20日的十日報告為基準略微擴充,因此為3萬人。而有的學者喜歡對蘇聯傷亡數字挑刺擴充,認為魯緬採夫行動及後續切爾尼戈夫–波爾塔瓦戰役中蘇軍的損失數、補充數和兵力數難以對上,因此推算此戰蘇軍損失應當達到50萬人。而有的國內三流作家則以不是兵力的“口糧力量”配上各種口徑的兵力數字如“戰鬥力量”“步兵戰鬥力量”,“推算”此戰德軍傷亡達16萬人,遠高於整個8月南方集團軍羣上報的“退出”總數。
考慮到德軍傷亡數量在緊張戰鬥中可能存在往後續時間段中統計,這一點其實是戰時數據統計的通病,如蘇方數據中沃羅涅日方面軍8月1日至20日統計的傷亡為79313人(似不含近坦5集),而最終官宣數字為157293人,相差較大。因此德軍官史採用的以8月1日至20日的十日報告並向上微調的做法似不可取。德軍傷亡可以以整個8月為基準向下微調。因此魯緬採夫行動中德軍傷亡應該在4萬至5萬之間,坦克與突擊炮的損失在200至300輛之間,這樣,人員交換比在1:5到1:6之間,坦克損失交換比大致在1:6到1:8之間。 [3] 
德軍在庫斯克戰役的失敗,意味着德軍永久的喪失了蘇德戰爭的戰略主動,且沒有任何希望去奪回它,儘管希特勒拒絕承認。德軍在1943年7、8月損失了大量人力,這嚴重限制了南方集團軍羣、中央集團軍羣對蘇軍日後行動反應的能力。魯緬採夫行動和庫圖佐夫行動標誌着德軍已無法在夏季擊敗蘇軍,並奪回失去的土地、戰略主動權。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德軍的兵力損失

國內某些作者,因對德軍兵力統計口徑的無知,拿着實際上為包含了流動性極強的民夫、戰俘的“口糧力量”作為總兵力(“口糧力量”絕對不能作為兵力數參考,如OKH對的一份報告中稱1944年6月1日北方集團軍羣口糧力量達1012000人,而即便是算入平民,其中只有67萬德國人,真正的“實際力量”僅55萬人,而BA-MA RH 2/1341號檔案記載的該集團軍羣含集團軍羣直屬部隊“前線力量”僅331025人),且不知“戰鬥力量”、“步兵戰鬥力量”的內涵,隨意在不是“兵力”的數字和與其字面意思含義相距甚遠的兵力統計口徑間胡亂加減,信口開河宣稱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中南方集團軍羣下屬單位的兵力損失“十日報告”存在成倍數的誤差,大言不慚地稱南方集團軍羣的“十日報告”是“黑色幽默”。
首先,作為戰時統計自然無法做到絕對準確,也不能否認德軍東線的補充數、實際力量和損失數無法逐月對應,損失可能漏報,也可能報至下一個月的數據中。如單看7月與8月的數字可能存在缺口,如7月1日東線實際力量為3138000人,9月1日為2676000人,根據1943年12月的統計,上報損失為477800人,補充171100人,難以對上。但以此為由宣稱只有損失數是錯報而實際力量不會因為標準浮動或部隊未完全收攏、聯繫上而沒有統計,顯然是別有用心的。如1943年10月東線上報的損失數高於補充數(198400對120500,而另一份統計中的實到補充為112730,退出201980),但是在兵力由10月初的162個師變為11月初的160個師後11月1日的東線的實際力量卻比10月1日高出近8萬人,顯然這不可能是各單位聘請了法師復活了16萬人,可以看出補充和損失並不宜逐月對應核對。 [4] 
當時間線拉長,幾個數字就趨於接近。根據OKH於12月的統計在1943年7月至10月東線陸軍損失907900人,補充419600人,差額488300人,而7月1日東線陸軍實際力量為3138000人,而11月1日實際力量為2641000人,差額497000人,兩差額相差不足1萬,並不懸殊。如此看來德軍於1943年秋冬的兵力統計雖不精確,但是時間線拉長後數據基本對上,而這幾個月一直髮生激烈戰鬥,統計的損失數也未在隨後某個月井噴,上報的損失數還不至於產生成倍的差異。 [4] 
回到南方集團軍羣,在上述數據的明細之中,南方集團軍羣1943年8月上報的損失為117300(陣亡+失蹤+受傷而退出集團軍地域+生病,另一份晚些時候的統計顯示8月“Blutige Verluste”為82332人,退出118953人),低於某些作者捏造的僅僅在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德軍就損失16萬人的數字,而8月“十日報告”的死亡+失蹤加受傷為77625人,在統計口徑不同且各項數據可能存在時間差的情況下,十日報告的偏差其實並不大。稱南方集團軍羣的十日報告存在那樣規模的縮水顯然是無稽之談。
參考資料
  • 1.    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Glantz, David M:汕頭大學出版社,2012:第186頁
  • 2.    Glantz, David; Kursk 1943
  • 3.    Frieser,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German). VIII. ISBN 978-3-421-06235-2.
  • 4.    【圖片】回覆:簡述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吧】  .簡述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2020-02-27[引用日期2020-07-19]
  • 5.    奧拓·維丁格.武裝黨衞軍第二“帝國”師官方戰史.北京: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2013
  • 6.    大德意志師官方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