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五訪

鎖定
第五訪(生卒不詳),複姓第五,名訪,字仲謀。東漢京兆尹長陵縣(治今咸陽市渭城區東北)人,為司空第五倫的族孫。 [8] 
第五訪年幼時父母去世,家境貧困,時常給田主當僱工,以侍奉兄嫂。他酷愛讀書,勞作之餘,一有空閒時間,便研習學問。長大後出外做官,初任郡功曹,不久舉薦為孝廉,補任蜀郡新都縣(治今四川省新都縣西)令。由於政績卓著,第五訪升任張掖郡(治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太守。 [8] 
適逢年成不好,糧價騰貴,穀物漲到幾千錢一石。第五訪看到許多百姓捱餓,便打算開倉賑濟饑民。後第五訪被調任南陽郡(治今河南省南陽市)太守。免官後,拜護羌校尉,專門執掌西羌事務。他忠於職守,處事公正,深受邊境羌族人民的信服。後來在護羌校尉任上去世。 [8] 
仲謀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長陵
逝世日期
延熹二年(159年)
主要成就
張掖太守、南陽太守、護羌校尉
本    名
第五訪

第五訪人物生平

第五訪,字仲謀,京兆長陵人,司空第五倫的同族孫子。第五訪小時候失去父親,家貧。為供養兄嫂,他經常為人耕種。一有空閒,就學習道藝。他出任郡府功曹,被選拔為孝廉,並補任新都令。他施政平允,推行教化,三年之內,鄰縣的百姓來投奔他,户口比過去增加了十倍。 [1] 
後升任張掖太守。年成饑荒,一石糧食的價格漲到幾千錢。第五訪就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度遇難關。官員們害怕被追究,爭着上報朝廷。 [2] 
第五訪説:“若是上書再等到答覆,就是丟下老百姓不管。我情願用自己的性命來救百姓!”於是拿出糧食分給百姓。 [3] 
漢順帝劉保下詔書褒獎第五訪。全郡的百姓由此得到了保全。一年多後,官員百姓一併豐足,郡內沒有發生奸邪盜賊的事情。 [4] 
後調任南陽太守。永壽元年(155年),護羌校尉張貢去世,已經辭官的第五訪被再度起用,代為校尉,西部邊境地區的人都信服他的威信,漢羌兩方相安無事。延熹二年,第五訪在任去世,以中郎將段熲代為校尉。 [5]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永壽元年,校尉張貢卒,以前南陽太守第五訪代為校尉,甚有威惠,西垂無事。延熹二年,訪卒,以中郎將段熲代為校尉。 [6] 

第五訪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7]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循吏列傳》:第五訪字仲謀,京兆長陵人,司空倫之族孫也。少孤貧,常傭耕以養兄嫂。有閒暇,則以學文。仕郡為功曹,察孝廉,補新都令。政平化行,三年之間,鄰縣歸之,户口十倍。
  • 2.    《後漢書-循吏列傳》:遷張掖太守。歲飢,粟石數千,訪乃開倉賑給以救其敝。更懼譴,爭欲上言。
  • 3.    《後漢書-循吏列傳》:訪曰:「若上須報,是棄民也。太守樂以一身救百姓!」遂出谷賦人。
  • 4.    《後漢書-循吏列傳》:順帝璽書嘉之。由是一郡得全。歲餘,官民並豐,界無奸盜。
  • 5.    《後漢書-循吏列傳》:遷南陽太守,去官。拜護羌校尉,邊境服其威信。卒於官。
  • 6.    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20-02-05]
  • 7.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06]
  • 8.    第五訪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引用日期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