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二次車臣戰爭

鎖定
第二次車臣戰爭,於1999年8月26日起,俄羅斯聯邦在這次戰爭中重新奪回對車臣的控制權。
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等城市接連發生多宗炸彈爆炸案後,俄羅斯政府指責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所為。1999年10月1日俄羅斯部隊進入車臣。俄軍的行動終結了車臣伊奇克里亞共和國當時實質上的獨立,使聯邦政府重新控制該地區。
在戰爭初期,俄軍及車臣當地的親俄民兵聯手對抗車臣分離分子,經過冬季圍城後,於2000年初奪取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車臣分離分子在此後數年繼續以游擊戰形式對抗俄軍並殘忍殺害戰俘。另外車臣叛軍也有發動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並焚燬作為俄羅斯族宗教場所的東正教教堂。然實際上俄軍及叛軍雙方也都被指犯有不少侵犯人權的事件。
到2009年止,俄羅斯大致上已經重創了叛軍的活動能力,大規模的戰鬥已停止。俄國陸軍及內務部隊不再駐守各條街道。在戰爭中損毀嚴重的格羅茲尼正在重建中。不過北高加索地區仍有零星的暴力事件;偶然有以俄聯邦及地方政府部隊為目標的炸彈爆炸及伏擊發生。
2009年4月16日,俄羅斯政府官方宣佈車臣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三個月後,流亡外地的車臣分離分子領導人艾哈邁德·扎卡耶夫要求從8月1日起對車臣警察實施停火,他表示希望“從這一天起車臣人不會再向同胞開槍”。
戰爭中的準確死亡數字不明,非官方估計有25000人至50000人死亡或失蹤,大多數是車臣平民。俄羅斯方面逾5200人陣亡(根據俄國官方數字)。有民間團體估計俄軍方面(至2005年)有約14000人陣亡。
名    稱
第二次車臣戰爭
發生時間
1999年8月26日—2000年5月(戰鬥),2000年6月—2009年4月15日(遊擊)
地    點
車臣共和國
參戰方
俄羅斯;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高加索酋長國
結    果
俄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俄羅斯 最多80,000人(1999)
車臣武裝 最多22,000—30,000人(1999)
傷亡情況
俄羅斯 死亡7,217—7,425人
車臣武裝 死亡16,299人
士兵平民總計死亡最多50,000—80,000人
主要指揮官
葉利欽普京阿斯蘭·阿利耶維奇·馬斯哈多夫多庫·烏馬羅夫

第二次車臣戰爭戰爭背景

1999年8月7日沙米爾·巴薩耶夫指揮5000多名武裝分子聚集於達吉斯坦和車臣邊境,分兩路攻入達吉斯坦,向俄軍猛烈進攻,企圖繼在車臣趕走俄軍以後再在達吉斯坦打敗俄軍,以實現車臣、達吉斯坦脱離俄羅斯而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的目的。1999年10月份,俄羅斯聯邦軍隊開入車臣,第二次車臣戰爭開始了。
第二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15張)
面對巴薩耶夫的進攻,8月10日,剛剛成為總理的普京就與總統葉利欽及有關部門領導人討論了車臣形勢。普京表示:“車臣是一個被匪徒和宗教極端分子佔領的地區,是從外部攻擊和內部顛覆(俄羅斯)的前哨陣地”,對車臣匪幫“如果今天不動手,明天損失會更大”。“不管車臣匪徒藏在何處,俄軍都將把他們消滅”。
普京請求葉利欽賦予他指揮行動和協調各強力部門的全權。在得到允許後普京便馬上開始扭轉強力部門的工作局面。他每天都召集這些部門的領導人到自己的辦公室,一次次地要求他們把所有資源聚集成一股力量。他還召開了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在會上他表示,在高加索地區出現的踐踏法律和恐怖主義行動是不能容忍的,必須採取措施整頓那裏的秩序和紀律。
他説,俄羅斯領導人已向聯邦和地方權力機關下達了任務,根除那裏產生騷亂的禍根。普京向新聞界宣佈,在達吉斯坦活動的武裝分子中有車臣武裝分子,俄政府已經為整頓達吉斯坦的秩序制定了一整套方案,並得到了葉利欽總統的批准,同時宣佈成立恢復達吉斯坦正常秩序軍事司令部。

第二次車臣戰爭戰爭過程

隨後,俄羅斯空軍武裝直升機就向盤踞在達吉斯坦共和國幾個村莊內的武裝分子展開了猛烈進攻。俄空軍採用北約打擊南聯盟的模式,即利用空中優勢和高科技武器對攻擊目標進行遠距離、高精度、無地面人員接觸、儘量避免人員傷亡的軍事打擊。對“車獨”活動基地和通訊、交通、經濟設施等進行晝夜轟炸,使其癱瘓,又調集大量軍隊於車達邊境對“車獨”武裝展開激戰。 [1] 
戰爭中的俄軍坦克在射擊 戰爭中的俄軍坦克在射擊
在此次俄軍的行動中,共有6人死亡,多人受傷。此外,俄軍的兩架武裝直升機被武裝分子擊毀,在遇難的機組人員中有四八七直升機團副團長、俄羅斯英雄納伍莫夫。不久,俄軍對武裝分子再次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據俄內務部副部長科列斯尼科夫説,“二次襲擊中俄軍共有10人陣亡、27人受傷。武裝分子數十人被擊斃,幾百人受傷。俄軍奪回了被武裝分子佔領的部分村莊”。到1999年9月14日,俄空軍出動戰機達1700架次,消滅了2000多名匪徒、250多個活動點和150個訓練基地。
巴薩耶夫在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後,又派出大批恐怖分子潛入俄內地,把幾百噸炸藥混在白糖裏運進莫斯科,實行把戰火引向俄內部的恐怖“掏肚戰”。1999年8月31日和9月4日、9日、13日、16日車臣恐怖分子連續在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伏爾加頓斯克等城市制造了一系列惡性恐怖爆炸事件。這其中9月4日在布伊納克斯克一座軍營的爆炸中炸死幾十人,大多是婦女兒童。
在莫斯科連續發生了三起爆炸事件,其中最大的一起是9月13日凌晨5時許,位於莫斯科交通中心卡什爾大街六號的一座八層居民樓被爆炸夷為平地,樓內還在熟睡的數百人死傷慘重。9月16日,俄南部城市伏爾加頓斯克一幢九層居民樓被炸,100多人死傷。這些恐怖爆炸一共造成了300人死亡,很多人受傷,使整個俄羅斯陷入一片恐慌。由於廣傳有十幾噸炸藥不知藏在莫斯科哪座建築物中隨時可能爆炸,更使莫斯科人心惶惶。僅9月16日這一天,就有1000多個發現可疑爆炸物的報警電話。而“車獨”恐怖分子更是連續幾天在莫斯科大打恐嚇電話,鬧得人們愈加恐懼。
巴薩耶夫的恐怖行動徹底激怒了俄羅斯民眾。普京趁熱打鐵,開始尋求議會的支持,擬定計劃對付被指控策劃了炸彈襲擊事件的車臣恐怖分子。
俄軍士兵 俄軍士兵
在1999年9月14日召開的杜馬會議上,普京首次提出了調整車臣局勢的一套計劃:第一,在與車臣交界的所有地區實行嚴格的臨時隔離辦法。但車臣仍為俄羅斯聯邦的組成部分,任何損害俄羅斯領土完整的行為將被認為是非法行為;第二,必須對《哈薩維尤爾特協議》的執行情況重新進行公正的分析。分裂主義分子單方面利用1996年達成的這一協議試圖解決車臣地位問題,實行國家分裂;第三,徹底消滅達吉斯坦境內的武裝匪徒,車臣領導人應該將在車臣境內的匪徒移交俄羅斯方面,否則,俄羅斯將被迫越過車臣邊境消滅這些武裝;第四,建議由被迫生活在車臣之外的更有威信的車臣人組成車臣共和國在俄羅斯的合法代表機構。最後,普京表示只有這一系列措施實施後,才能討論車臣未來的政治經濟地位問題。通過這次會議普京向世人表明了他在車臣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2] 
因為普京非常清楚,如果對這場企圖搞亂和分裂俄羅斯的“車獨”恐怖戰驚慌失措、軟弱退縮,反擊不力甚至再度屈服妥協,其後果必然會是:
1.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肯定會正式從俄羅斯分裂出去,獨立成國。由此也就會引發俄境內的整個北高加索地區、俄的其它民族和邊疆省份紛紛效仿“車獨”的離俄獨立和準獨立浪潮,俄中央政權很可能控制不住局面而使俄聯邦分崩離析。而這些獨立出去的國家又很可能會在美國—西方和國際恐怖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鼓動支持下與俄為敵。俄國內的投降賣國思潮將會更加氾濫,經濟軍事將會加速衰退,恐怖和犯罪活動會更猖獗,社會秩序也會更加混亂。同時階級矛盾更加尖鋭突出,俄的國家綜合實力也必將更大地萎縮。
2.早就盼望投向西方加入北約的波羅的海三國和屬於獨聯體的烏克蘭、格魯吉亞等高加索三國和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甚至與俄關係最為緊密的白俄羅斯,見俄羅斯如此軟弱無能,虛弱無力,連自己的國土都保衞不住,在美國西方的軟硬兼施和利誘策動之下必會離俄而去。加入北約,並會按照美國的旨意給俄找麻煩,與俄作對。
3.環裏海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地區,尤其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經探明,其石油儲備有500億至2000億桶,石油天然氣儲備至少有9萬億立方米,按照1998年的價格計算,大約價值達3萬億美元,而且有大量的輸油氣管道要修建。如此巨大的能源財富和工程建設都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之內,是俄的重要財富來源。但是一旦這些國家離去,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如此龐大的“黑色金子”必然會流向美國和西方。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車臣問題上採取政策的企圖之一,就是如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所説的“削弱俄羅斯的地位,把俄羅斯趕出裏海地區、高加索和中亞”。也如同一些學者認為的,就像用一把高加索匕首來切割俄羅斯這塊黃油,把這一地區的礦物資源據為己有。於是原本最能得到這筆財富的俄羅斯卻只能望金興嘆,無可奈何,任人宰割、瓜分和掠奪。

第二次車臣戰爭車臣武裝

一、派系林立的車臣武裝
《哈薩維尤爾特協議》停火協議簽署以後,車臣地區重新恢復了和平。經過進一步的談判,11月25日俄羅斯聯邦軍隊司令霍魯琴科宣佈原本留在車臣常駐的205摩托化步兵旅和內務部101旅將於車臣共和國總統大選前,即1997年1月25日前撤出車臣。1996年12底,俄軍基本從車臣境內撤出。俄羅斯聯邦撤軍之後,車臣的局勢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前的狀況。
休息的俄軍T-72坦克手 休息的俄軍T-72坦克手
俄羅斯聯邦政府在歷時近兩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並沒有真正解決車臣問題,而只是把難題拖延到5年之後,暫時維護了國家統一的局面。選擇與車臣武裝分子代表馬斯哈多夫談判,而把名義上的車臣總統扎夫加耶夫排除在外,這就是相當於聯邦政府默認了“非法”的杜達耶夫政權即車臣的“獨立”。車臣武裝分子獨立的初衷並無改變,停火之後在沒有任何有效政策壓制車臣的獨立傾向情況之下,五年的期限就如同定時炸彈,預示着另一場戰爭的開始。只不過,車臣極端民族分子的活動加快了戰爭的步伐。
1997年1月27日,車臣共和國總統大選,馬斯哈多夫獲得59.3%的選票,當選為總統。其競爭對手巴薩耶夫獲得23.5%的選票;“前總統”揚達爾比耶夫獲得10.1%選票。本次選舉共有79.4%的投票率,即513585名登記選民中有407699名參與投票。因而,這次大選普遍認為是公正有效的。5月12日,馬斯哈多夫與葉利欽在莫斯科簽署了俄羅斯聯邦和車臣共和國《和平和相互關係原則條約》,確立在國際法原則基礎上建立合作關係,不以武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
馬斯哈多夫並不是親俄派,其核心主張也是支持車臣“獨立”。只是不同於杜達耶夫武裝對抗方式的是,他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達到最終的目的。然而,這位相對温和的新任車臣合法總統並不能完全控制車臣的局勢。
此時,車臣武裝內部出現了分化勢力,派別林立。車臣強硬派巴薩耶夫敗選後被馬斯哈多夫邀請成為車臣共和國總理,由於不滿馬斯哈多夫温和的對俄政策,很快便退出內閣,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反對派。此外,另一個強硬派拉杜耶夫在2月初就宣稱不承認大選結果,並將繼續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他説:“在我們的領導人簽署停火協議的時候,我以及杜達耶夫將軍的軍隊,在我的領導之下與俄羅斯人進行戰鬥。我們從來沒有也沒有打算簽署任何形式的和平協議……除了真主阿拉之外,沒有人有權命令我們停止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我們決定不會寬恕俄羅斯在車臣乾的勾當。”除了掌握車臣的武裝實權的反對派之外,以文筆見長的揚達爾比耶夫也進入到反對的行列。2月16日,揚達爾比耶夫在格羅茲尼組織300來名支持者抗議政府行動;3月3日與拉杜耶夫一道,在車臣首都約3000餘人的集會上號召車臣人團結起來、建立獨立的國家。
同時,車臣境內的“瓦哈比派”伊斯蘭極端勢力興起,並與馬斯哈多夫的政敵結合起來成為強大的反對派。車臣人向來信奉伊斯蘭教,在蘇聯時期宗教極端勢力遭到壓制,但是蘇聯解體後車臣伊斯蘭極端勢力興起。第一次車臣戰爭前杜達耶夫曾經以宗教為武器號召建立伊斯蘭聯盟,一方面希望用伊斯蘭教教義來團結車臣民眾、抵抗敵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宗教的認同感來獲得富有的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幫助。在政治因素的影響下,伊斯蘭極端勢力加緊向北高加索地區滲透。來自約旦、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國的“伊斯蘭聖戰”、“穆斯林兄弟會”等原教旨主義組織成員多次由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潛入北高加索地區。他們以車臣為中心,宣揚“瓦哈比”派教義,並與車臣武裝恐怖分子相勾結,為其提供資金、裝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哈塔卜,這位生於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派”領袖,1995年2月帶着一批成員進入車臣,併成為巴薩耶夫最親密的合作伙伴。
在車臣內部勢力各派林立的情況下,馬斯哈多夫已經沒有正常駕馭車臣局勢的能力。最初與“瓦哈比”派勢力做鬥爭的馬斯哈多夫不得不容忍宗教極端勢力的膨脹。從1999年初開始,馬斯哈多夫基本上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權,並多次成為被暗殺對象。1999年2月,馬斯哈多夫宣佈將車臣建設成為伊斯蘭國家,用“沙里亞法規”治國,加速了伊斯蘭教極端勢力的發展。由於馬斯哈多夫統治權力被削弱以及車臣伊斯蘭勢力的膨脹,車臣與俄羅斯聯邦關係發生轉變,幾乎恢復到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前的狀態。此外,車臣境內綁架外國人質以及俄聯邦政府代表等犯罪活動層出不窮,然而作案的犯罪分子卻總是逍遙法外。綜合各方因素,第二次車臣戰爭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
二、一場“沒有結束日”的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俄羅斯聯邦部隊在達吉斯坦境內平叛;2、挺進車臣、對格羅茲尼發動總攻;3、在山區圍追堵擊車臣殘餘的武裝勢力。
1999年8月7日,巴薩耶夫和哈塔卜率領幾千名武裝分子,穿過車臣的邊境潛入達吉斯坦西南部博特利赫,與當地的伊斯蘭教極端勢力一道控制了兩個村莊。8月10日,武裝分子宣佈成立獨立於俄羅斯聯邦的,所謂的“達吉斯坦穆斯林國家”。
車臣與達吉斯坦邊境一直不安寧。1999年5月開始,包括一些車臣人在內的“瓦哈比”派就在達吉斯坦不斷製造事端、襲擊俄羅斯軍隊。巴薩耶夫等車臣武裝人員不滿足於車臣範圍內的戰鬥,而是將區域擴大到達吉斯坦境內。他們為達吉斯坦激進的伊斯蘭勢力提供支持和幫助,並且企圖像19世紀時期沙米爾對抗沙皇俄國那樣,建立車臣一達吉斯坦聯合國家來反抗俄羅斯聯邦。
第二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
在對待車臣和達吉斯坦“瓦哈比”武裝分子的問題上,俄羅斯聯邦斯捷帕申政府繼續奉行和平政策。在發生襲擊活動兩天後,斯捷帕申總理下台。8月16日普京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理。面對這場對嚴重威脅俄羅斯聯邦穩定的襲擊活動,普京果斷地採取反擊措施。8月25日全部收復了被非法武裝分子佔領的村莊,並將軍隊調集到達吉斯坦與車臣的邊界處附近。8月底俄羅斯軍隊集中火力一舉摧毀達吉斯坦卡達爾地區的瓦哈比分子基地。
最初,對於要不要將軍事活動戰場移到車臣境內還存在着爭議。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否認參與達吉斯坦襲擊活動,但是他也沒有對襲擊活動進行譴責,引起俄聯邦政府不滿。9月初,在莫斯科和達吉斯坦境內發生了多起社區樓房爆炸襲擊事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而對這些事件的調查結果都指向車臣。為此,9月中旬,在俄羅斯聯邦政府肅清了卡達爾地區的“瓦哈比”勢力後,俄聯邦軍隊封鎖車臣,中斷車臣的鐵路和航空運輸,切斷車臣境內能源和通信網絡,關閉石油和天然氣管道。
9月29日,普京表示與馬斯哈多夫談判的前提條件是:“1、馬斯哈多夫應該旗幟鮮明地譴責恐怖主義;2、解除車臣境內武裝團伙;3、將犯罪分子引渡到莫斯科”。9月30日,俄軍坦克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向車臣開進、並對車臣境內大壩、油田、橋樑進行空襲。10月1日,普京宣佈不再承認馬斯哈多夫政權。與第一次車臣戰爭不同的是,這次戰爭得到了俄羅斯社會輿論的一致支持,輿論都傾向支持武力解決車臣恐怖主義問題。
1999年12月,車臣境內大部分區域都被俄羅斯聯邦軍隊控制,並形成了對格羅茲尼的包圍。俄軍組建了以布爾加科夫將軍為首的“格羅茲尼市特區集羣”,直接用於這場戰役。12月26日開始執行戰鬥任務。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重大傷亡,快速、短兵相接的作戰計劃被否決,而是採取緩慢推進的戰術、採取動用炮兵和空軍對非法武裝隊伍的防禦樞紐系統實施點狀打擊。為了督促武裝人員自動放下武器。俄軍運用了各種方法:“在市區上空撒傳單,通過情報機構向其戰地指揮官派去一些車臣人(先前的‘叛匪’),讓他們設法勸説‘動搖分子’放下武器”。
2000年1月31日,聯邦部隊奪取了米努特卡廣場。車臣武裝分子的防衞被粉碎、主力被消滅。俄軍在全城範圍內圍捕殘餘的武裝分子。為對付那些突圍的車臣武裝分子,聯邦軍隊精心設計了“捕狼陷阱”,即運用無線電系統散播假情報,使武裝分子誤以為包圍圈上存在缺口可以突破。而聯邦軍隊就在那些設計好的路線上“守株待兔”。然而,俄軍的“捕狼”運動並沒有捉住巴薩耶夫。巴薩耶夫帶着重傷成功地逃離了格羅茲尼。2月6日,聯邦軍隊全面控制了格羅茲尼。
2000年2月之後,聯邦軍隊主要在山區繼續圍剿車臣武裝人員。山區中大約還剩5000餘名武裝分子,2000年3月4日開始,俄羅斯聯邦發動了最後一場大戰,拉杜耶夫的主力被殲滅。3月12日,拉杜耶夫被擒。山區殘餘的武裝分子大多采用游擊戰法:“打冷槍”、爆炸、伏擊,在道路上埋地雷等。2000年3月之後基本上沒有大戰,聯邦軍隊進入了曠日持久的搜捕武裝頭目行動。但是,總體上,車臣大部分地區恢復了平靜。2000年6月,車臣臨時政府產生,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地區領導人。
2001年1月22日,俄總統普京宣佈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但是,大約1.5萬人組成的配備現代化戰鬥技術裝備的第42摩托化步兵師以及內務部一個大約5千人組成的旅將長期駐守車臣。第二次車臣戰爭由此告一段落。
根據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資料,從1999年10月1日到2001年2月1日,第二次車臣戰爭造成俄軍陣亡2728人,受傷7971人。俄軍消滅了近2萬名車臣武裝人員。
與第一次車臣戰爭邊戰邊談、最後通過交戰雙方簽署停火協議結束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車臣戰爭是一場沒有宣佈結束日期的戰爭。普京“絕不讓步”的強硬態度和果斷的政策主導了戰爭的方向。
第二次車臣戰爭對俄羅斯有利的是:它摧毀了自1991年以來的就實際存在的車臣“獨立”政權;糾正了《哈薩維尤爾特協議》中的“車臣地位未定論”;基本控制住了車臣局勢、防止車臣從俄羅斯聯邦內部分裂出去的危險。但是,另一方面,因車臣戰爭帶來的重大傷亡給許多車臣人的生活蒙上了陰影;一些車臣極端民族獨立分子徹底走向了恐怖主義,專門從事恐怖襲擊活動。俄羅斯中央強硬的政策使得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作戰效率很高、對車臣反抗武裝打擊深度和廣度比前一次有很大提高。因而造成許多包括平民在內的車臣人死亡,有些車臣人認為這是一場“大屠殺”。一些在戰爭中失去家人的車臣婦女組織“黑寡婦”自殺式襲擊等形式的恐怖活動,導致俄羅斯社會長期不得安寧。
兩次車臣戰爭結束之後,車臣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車臣獨立武裝採取更趨極端的恐怖主義襲擊活動:2002年10月23日的“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事件”造成129名人質喪生;2004年5月,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被炸身亡事件”,2004年9月震驚全球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共造成335人死亡,其中包括156名兒童。這一系列恐怖事件使車臣給世人的印象簡直就是恐怖和危險的製造地。“今天任何一個俄國人聽見‘車臣人’三個字就會戰慄,會想起報紙和電視介紹的這些人的劫掠行為。‘車臣’成了冷酷無情的,甚至靠收買也無法制服的暴力的同義詞。”

第二次車臣戰爭普京態度

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1日至2日訪問荷蘭,這是自1874年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訪荷以來,俄羅斯最高領導人首次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普京的訪問在荷蘭引起轟動,荷蘭以隆重的21響禮炮歡迎這位貴賓。然而以強硬著稱的普京卻對東道主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批評俄人權問題一點不買賬,稱車臣匪徒為“野獸”,要堅決打擊之。
普京此次訪荷可被稱作“世紀之訪”,上一次俄羅斯國家元首對荷蘭的國事訪問還是1874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執政時的事情。也就是説,整個20世紀,沒有一位俄羅斯國家元首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正因為如此,普京到訪在荷蘭引起轟動,所有的荷蘭媒體都在談普京。其實,這並不是普京總統首次踏上荷蘭的土地,2004年11月歐俄首腦會議在荷蘭舉行,普京就曾來過,但並未進行訪問。
11月1日中午,普京的專機抵達阿姆斯特丹機場,荷蘭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王儲威廉·亞歷山大以及部分荷蘭政府官員在機場迎接了普京及其夫人柳德米拉,並舉行了包括鳴放21響禮炮和檢閲儀仗隊在內的歡迎儀式。
普京向荷蘭國家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還參觀了俄沙皇彼得大帝舊居。1日,普京首先會晤了荷蘭副首相兼經濟事務大臣布林克霍斯特、阿姆斯特丹市長科亨以及企業界代表。
11月2日,普京的訪問達到高潮,他與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舉行了大約1個小時的正式會談。會談後,兩位領導人會見媒體時巴爾克嫩德又“老調重彈”———提出了俄羅斯的人權和車臣問題。然而,一貫強硬的普京一點面子都不給東道主,説俄軍打擊的是恐怖分子,是與“野獸”進行作戰。
普京説,本來俄羅斯有必要用“文明的方法”來打擊恐怖主義,但俄羅斯“不能忍受恐怖分子攻擊俄羅斯民主的基礎”,俄軍面對的是“極其殘暴的人”,他們是“披着人皮的野獸”,因此,俄軍採取的措施與其面臨的危險是相適應的。他説:“如果我們在與恐怖分子的戰鬥中露出一丁點兒軟弱,將會有更多的人淪為恐怖分子的犧牲品。”(向昶中國日報特稿)
延伸閲讀:
法國記者對車臣問題無禮提問令普京大怒 來源:央視國際
發怒的普京:這是外界很少見到的另一面
俄總統普京一貫以冷峻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即使在解決空前棘手的人質危機時,他的臉上也既無愁容亦無笑容,外界看到的依然是沉着、冷靜的鐵腕風範。然而11日在布魯塞爾峯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人們罕見地看到了一個發怒的普京。
亂問起風波
當天普京剛剛結束了與歐盟領導人的會晤,並就此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各國記者都在場時,一名法國記者不就峯會內容提問,而是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就車臣問題直接向普京發問:俄軍是否在車臣亂埋地雷將平民當成恐怖分子殺害?普京的回答是:公開邀請該記者到莫斯科割包皮。
臉色變鐵青
普京最初的幾句回答還沒顯出動怒的樣子。他説:“極端分子欲將車臣從俄羅斯分離出去,這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打擊美國及其盟友的陰謀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一個基督教徒,你也會有危險。如果你和他們信奉同樣的宗教,他們也不會放過你,因為傳統教徒還是他們仇恨的目標。”緊接着他突然話鋒一轉:“要是你決定當一個徹頭徹尾的恐怖分子並準備做割包皮手術,那麼我邀請你到莫斯科來。我們有許多這方面的專家,我可以推薦(醫生)做手術,包你絕無後患。”
這番話説完,普京臉色已是鐵青,全場陷入一陣沉默,連翻譯也不作聲。當天晚些時候,克里姆林宮的助手們解釋説,普京剛參加完首腦會晤比較勞累,而且對關於車臣問題的提問有點煩。俄議會下院自由派領導人、前副總理涅姆佐夫曾多次與克宮方面討論車臣問題,他如此評論普京發怒:“這對我來説不是新聞。”
沒有好建議
普京11日晚抵達奧斯陸對挪威進行正式訪問。他在早些時候還與正在挪威進行工作訪問的德國總理施羅德舉行了會談。在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普京強調,車臣是俄羅斯的內部問題,而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其他人提不出“什麼真正的好建議”。施羅德對俄羅斯不久前在莫斯科營救人質的行動表示同情和支持。
專家分析普京表現不妥協立場:發怒倍顯硬漢本色
本報綜合報道西方媒體評論普京發怒一事稱:令人捉摸不透的普京突然撕下了冷峻的面具。他們紛紛揣測普京怒火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
早在1999年競選總統時,普京曾就車臣問題公開説過一些不斯文的話:“要是我們在洗手間裏逮住他們(指恐怖分子),就在那裏把他們幹掉。”在當時的氣氛下,這種粗俗的語言令普京在選民心目中倍顯硬漢本色。
熟悉普京的德國學者拉赫分析説,普京曾為克格勃在德國工作多年,國家的分裂一定令他印象深刻。他希望給車臣帶來和平,但他更不希望俄羅斯分裂。換而言之,他的勃然大怒是在顯示一種強硬姿態,這是他在人質危機之後必須對西方表現出來的:他不會同意任何與叛軍分享權力的方案。拉赫説:“類似這樣的警覺令他表現出我們看到的樣子,這預示着他不會在車臣問題上作出任何形式的妥協。”
歐洲人權組織一向對俄軍在車臣的剿匪行動諸多指責,歐盟領導人也多次呼籲通過和談解決問題。挪威首相在與普京的會晤中明確表示,車臣衝突應通過對話和談判途徑尋求政治解決。普京表示他沒有放棄談判努力,並繼續為在車臣頒佈一項新的基本法而努力。
丹麥延長拘留車臣前副總理
據新華社電應丹麥警方的要求,哥本哈根地方法院同意將車臣前副總理扎卡耶夫再拘留14天,以使警方對有關事情作進一步調查。
扎卡耶夫是俄羅斯車臣前總統馬斯哈多夫的高級助手。俄羅斯認為,他在1996年至1999年參與了多起恐怖活動,並參與策劃了不久前發生在莫斯科的劫持人質事件。應俄方要求,丹麥警方10月30日逮捕了正在哥本哈根參加所謂“世界車臣人大會”的扎卡耶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