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二次粵桂戰爭

鎖定
1921年6月至1921年8月期間,廣西軍閥陸榮廷,與掌握廣東“中華民國政府”實權的陳炯明所爆發的戰爭。第一次粵桂戰爭以桂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粵桂戰爭”為其延續。1921年6月,陸榮廷等在梧州集結兵力一萬五千餘人進攻廣東。陳炯明即派第一師師長鄧鏗部抵抗,並調回洪兆麟師保衞廣州。6月下旬,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軍總司令,決定由廣西桂林出師北伐,於是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這次戰爭,由於桂軍劉震寰歸降,沈鴻英宣佈“廣西自治”,粵軍輕取梧州等地後,又開進南寧,佔領龍州,迫使陸榮廷等先後逃走,第二次桂粵戰爭又以桂軍的失敗而告終 [2] 
名    稱
第二次粵桂戰爭
發生時間
1921年6月至1921年8月
地    點
廣西省、廣東省
參戰方
粵軍、桂軍
結    果
粵軍獲勝,舊桂系失敗
主要指揮官
陳炯明沈鴻英陸榮廷孫中山

第二次粵桂戰爭歷史背景

1920年7月,在北方直皖戰爭結束後不久,南方發生了粵桂戰爭。早在護國討袁之時,西南之粵桂黔滇川湘六省宣告獨立。段祺瑞政府時期先後任命廣西軍閥陸榮廷為廣東督軍和兩廣巡閲使,從此兩廣被陸榮廷所控制。1917年孫中山到達廣州發起護法運動,依靠桂系建立護法軍政府。但各省軍閥是抱着各自不同目的參加護法的,結果孫中山被排擠憤而辭職,軍政府成為岑春煊為首7個政務總裁組成的實際由桂滇等軍閥控制的政權。
1920年初,滇桂軍閥因爭奪駐粵滇軍統率權關係破裂。3月24日,唐繼堯通電揭露岑春煊與直係軍閥秘密勾結的內幕,軍政府瓦解,桂系陷於孤立,為孫中山反攻廣東創造了條件。
孫中山為驅逐桂系勢力,取得廣東革命根據地,在直桂聯盟的形勢下,曾與皖系取得聯繫。皖系福建督軍李厚基接濟粵軍軍費和子彈,支持粵軍反攻廣東。粵軍是孫中山在第一次護張運動中以廣東省長朱慶瀾所屬的20營親軍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此時已發展到108營。總司令陳炯明兼第1軍軍長駐漳州,許崇智任第二軍軍長駐龍巖。孫中山此時派人督促陳炯明回粵。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直系勝利後,桂系軍閥與直系配合,以軍政府名義下令進攻福建,企圖消滅粵軍。8月12日,陳炯明在漳州舉行誓師大會,並率軍迎擊桂軍。8月16日粵桂戰爭開始。由於桂軍盤據廣東時作惡多端,深為人民痛恨,粵軍在“粵人自救”的口號下,得到廣東各地軍民的支持,連戰皆勝,桂軍則毫無鬥志,望風而逃。10月22日粵軍攻佔惠州,直逼廣州。岑春煊見大勢已去,乃於23日通電辭職,隨之率殘部逃出廣州。
孫中山由上海到達廣州,重建軍政府,1921年5月5日就任非常大總統。6月桂軍攻廣東企圖捲土重來,孫派兵討桂,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粵軍於8月攻佔南寧、龍州,陸榮廷逃亡,第二次粵桂戰爭結束。11月,孫中山出巡廣西,在桂林設大本營 [3] 

第二次粵桂戰爭作戰經過

1921年6月13日,桂軍沈鴻英部出兵攻入廣東。孫中山陳炯明粵軍總司令,迎戰桂軍
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後,廣西粵桂邊防軍分3路進攻廣東。由梧州東進的是廣西護軍使陳炳焜率領的第三路軍,總指揮為韋榮昌。粵桂戰事再起,孫中山命陳炯明、許崇智等率粵軍人桂討伐陸榮廷。粵軍以陳炯明、葉舉部為中路,沿西江南岸向據守梧州的桂軍作正面進攻。粵軍進攻梧州,採取水陸夾攻。水路方面,派“江固”、“江鞏”、“堅如”等軍艦從肇慶直達封川江口,西進窺視梧州,陸路方面,由葉舉部從鬱南、羅定向蒼梧的廣平、大坡等處分路包抄。時桂軍韓綵鳳部守大坡山,粵軍與韓部接仗多次,均不得手,即派飛機助戰,並轟炸梧州市區。6月23日,陳炳焜部遊擊司令劉震寰受孫中山的策動,率部在梧州前線倒戈投粵,反襲梧州桂軍。6月26日,粵軍進佔梧州,陳炳焜、韋榮昌率部向撫河撤退。粵軍既破梧州,遂沿江西進,直驅南寧 [4] 
1921年7月9日,因形勢不利於舊桂系,舊桂系內部分裂。沈鴻英宣佈獨立於陸榮廷,自稱“救桂軍總司令”,宣佈廣西自治。並於粵軍接洽合作。各地桂軍紛紛脱離陸榮廷的指揮以謀求自保。舊桂系徹底破裂。7月中旬,粵軍南下攻擊在欽廉地區的陸榮廷嫡系部隊,重創陸榮廷的嫡系部隊,陸榮廷的部隊已經基本喪失作戰能力。
1921年7月16日,陸榮廷通電下野,前往龍州。1921年8月5日,粵軍沒有遭遇任何抵抗而進佔南寧,隨後攻佔龍州。陸榮廷取道越南,轉往上海流亡。粵軍隨後佔領了廣西大部,但許多偏遠地區和山區被舊桂系部隊佔領,並不斷與粵軍發生小規模的戰鬥。

第二次粵桂戰爭戰爭結局

“第二次粵桂戰爭”僅僅持續一個多月,此後,舊桂系徹底退出民國政壇,被李宗仁、白崇禧二人為代表的新桂系取而代之。但除舊桂系首領陸榮延被迫流亡之外,不少舊桂系的實力派暫時與粵軍合作,並未受到很大損失。這為日後廣西陷入割據勢力混戰而埋下伏筆 [5] 
粵軍陳炯明隨後因與孫中山政見不同,導致與孫中山之矛盾激化。粵軍於1922年初退出廣西,廣西隨後陷入各割據勢力之混戰。同年6月,正當北伐勝利進軍之際,陳炯明公開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再次離開廣州去上海[1]。 [1] 
同年11月25日,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從上海回到廣州,重組軍政府。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撤起了第二次護法運動 [6] 

第二次粵桂戰爭相關人物

參考資料
  • 1.    曹心寶,張華騰.徐樹錚與建國軍政制置府的建立與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13(1):175.
  • 2.    尚海等主編,民國史大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09,第69頁
  • 3.    柏福臨,王作坤編著,中國現代史教學與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08,第19頁
  • 4.    梧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梧州市志 政治卷,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08,第3194頁
  • 5.    羅斌編著,一口氣讀完民國的那些戰爭,京華出版社,2010.05,第71頁
  • 6.    王淑珍主編,中華民國實錄 上,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08,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