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

鎖定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結束。北條氏綱的獲勝,使北條家奪取關東南部,勢力再向安房下總方向擴展。自此,在關東地區,除裏見、佐竹兩家外,再無人敢挑戰北條家,北條氏關東為王的局面正式形成。
裏見義堯由於第一次國府台合戰中並沒有親身參加。在大將小弓公方足利義明戰死後,義堯退卻途中救出義明的遺孤,放火燒燬了小弓御所,小弓公方家閃電滅亡,其遺臣逐漸都變成了裏見氏家臣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裏見的勢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還強大了。房總的一大勢力小弓公方滅亡後,房總的最大勢力便非裏見氏莫屬了。
永祿七年(1564)一月,第二次國府台會戰爆發。
中文名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
外文名
The Second kuomintang War
人    物
裏見義弘、裏見義堯
爆發時間
永祿七年(1564)一月

目錄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經過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後,國府台由千葉氏的重臣小金城主高城胤吉所支配。千葉氏是北條氏勢力的國人眾,事實上為北條方的領土。
天文二十三年(1554),氏康與甲斐的武田氏,駿河的今川氏和睦,組成甲,駿,相三國同盟以對付越後的長尾景虎。裏見義堯看到三國同盟成立連忙與長尾景虎通誼,成立了房,越同盟與小田原北條氏對抗。裏見氏以房總一地方與羣雄相爭在東國的舞台上登場了。
永祿三年(1560)北條氏康率大軍侵入房總,圍裏見義堯的本處久留裏城。義堯慌忙遣急使請求越後的長尾景虎派援兵相助,接受請求的景虎從關東出陣了,恐防北條方諸城被攻落的氏康解除久留裏城的包圍,進入武蔵河越城。於是,久留裏城的危機過去了。之後,義堯隨着越後軍在關東的進出追擊北條氏勢力,侵略從上總蔓延到了下總。次年,景虎以破竹之勢席捲關東,逼近相模。受到北條氏圧迫的關東諸大名都集結在景虎麾下,氏康的利根川,多摩川防線防衞失敗,小田原城被包圍了。越後軍的主力與關東諸將的聯合軍殺到了小田原城下,義堯的兒子義弘為大將的裏見軍也在其中。
永祿六年(1563)六月、上杉謙信回到了越後,武田信玄在北條氏康的誘使下,侵入關東。聞知情況後的謙信再度出馬關東,進入上野廄橋城。同時,謙信送信給裏見義堯,要求他們出陣。義堯派裏見義弘率安房,上總軍北上進入下總並於翌年正月四日進入國府台城,主力在市川佈陣,號稱有1萬2000軍力。與巖槻城的太田三樂齋資正聯絡,巖槻城送來兵糧。看到裏見氏的動向後,在下總小金高城氏的江戸城的北條氏康察知了裏見氏要進擊下總,武蔵。氏康決意全力阻止裏見軍,並決定與裏見軍進行決戰。他發檄急命相模,伊豆,武蔵的一族家臣參陣,出兵2萬。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戰爭

正月七日,北條軍率先出兵江户城採取攻勢。原本北條氏的計劃為,北條軍和千葉軍連攜作戰夾擊裏見軍,這對於兵力及地勢都佔有優勢的北條方當然是個好戰術。然而,擔任先鋒的江户城將遠山綱景及富永直勝由於針對太田康資的離反未能事先察覺,覺得職責有虧,在與本隊北條綱成隊會合前,於現在的“矢切之渡”附近渡過江户川向裏見軍攻擊,試圖與國府台城內的千葉軍協同作戰進行夾擊,然而裏見軍的反擊激烈,遠山、富永先後陣亡,遠山綱景的女婿舍人源太左衞門經忠隨後也戰死。
裏見軍的大勝使得士氣高漲,同時看到了北條軍的撤兵動作,不免產生了驕躁之氣。正當裏見義弘因勝利慶祝,放任兵士喝酒及跳舞時,正月八日天候未明前,北條軍再度渡過江户川夜襲裏見軍。酒宴之後的裏見軍陣勢大亂。更由於北條軍調略工作下,裏見軍的主力土岐為賴在戰場上背叛,造成筆頭重臣正木信茂戰死,重臣安西實元把坐騎給徒步中的義弘,並做為義弘的替身,往敵中突擊而戰死。裏見義弘由土氣城主酒井胤治救出,順利自戰場脱逃。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結果

合戰大勝後的北條軍南下追擊敗走的裏見軍,先鋒進入上總,攻落了椎津城。其後就不再深追,因為恐防當時關東出馬中的謙信從背後襲擊。但裏見氏內部卻因為慘敗而產生了動搖,以重臣正木時忠為首的大量家臣很快投靠了北條氏。
裏見家的勢力陷入一度衰弱。直到永祿十年(1567)八月二十三日在御船山(三船山、三船台)合戰中找到了機會,擊敗北條軍。後來利用武田、北條的交惡,裏見氏再次將勢力恢復到了第二次國府台合戰之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