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三次英緬戰爭

鎖定
1826年英國贏得了第一次英緬戰爭的勝利,緬甸簽訂喪權辱國的《楊達波條約》。
中文名
第三次英緬戰爭
發生時間
1826年

目錄

第三次英緬戰爭事件背景

1826年英國贏得了第一次英緬戰爭的勝利,緬甸簽訂喪權辱國的《楊達波條約》。戰爭結束後,英印總督派往緬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參加緬王早朝的特權,暗中瞭解和掌握了緬甸統治集團內的大量情況,並藉機組織間諜活動,給英國當局進一步在緬甸擴張提供了重要情報。這是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獨立的緬甸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 
1852年英國發動第二次英緬戰爭,未達成戰略目標,戰爭以休戰結束。 [1] 

第三次英緬戰爭經過

1885年英國為吞併緬甸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英國利用受到緬甸政府科以罰款的英商公司的上訴作為發動戰爭的口實,企圖兼併整個緬甸。10月22日,英國向緬甸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賦予英國監督緬甸外事活動的權力。緬方接受了這項要求。儘管如此,預先部署好的英軍還是發動了進攻。11月14日,英軍佔領邊防要塞敏赫拉,直逼緬甸首都曼德勒。緬甸正規軍抵擋不住在數量和裝備上佔有優勢的英軍。11月28日,英軍開進曼德勒。1886年1月1日,緬甸被宣佈為英國領地,作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獨立省。為了反擊英國的奴役,緬甸境內開展了反對佔領者的游擊戰爭。直至十九世紀末,才被英國人鎮壓下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