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一壁

鎖定
第一壁是核聚變中面對等離子體的一層固體結構,也就是真空室壁。它用於封閉等離子體。可吸收等離子體釋放能量的20%左右。從等離子體中逸出的氫離子的濺蝕會引起壁材料的嚴重腐蝕。必須在製作壁的特種鋼材的表面塗敷石墨或CH0.4膜以防腐蝕。
中文名
第一壁
外文名
The first wall
類    型
術語

第一壁定義

組成部分
第一壁是包容等離子體區和真空區的部件。又稱面向等離子體部件。它與其外圍的增殖區結構緊密相連,常包括在增殖區結構中。比較成熟的託卡馬克反應堆的第一壁包括以下部件:①第一壁:形成等離子體和真空室的容器壁;②孔欄:限定等離子體邊界的部件,也可以兼作雜質控制系統;③偏濾 器:雜質控制系統;④其他部件:如中性束流注射區、診斷窗口及內襯板等。

第一壁特點及種類

第一壁基本特點

在聚變堆中,第一壁材料受到等離子體中發射出來的高能中子、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氛、氮、氦 和雜質)的強烈作用。一個商用的託卡馬克反應堆,一 般中子壁負荷為2一5MW/m2。中子壁負荷是一個與聚變堆的功率密度有關的設計指標,數值上等於單位面 積的第一壁材料上的聚變中子源強度與中子能量的乘 積。與1 MW/m2的中子壁負荷相對應的聚變中子源強 度(能量為14 .069 MeV)是4 .43 X 10^7n/m2·s。這些高 能中子的平均自由程為0.3m或更長一些,將會引起 整個第一壁和增殖區的輻照損傷。氘氚反應的聚變能, 除了中子的能量以外,氦原子具有3.5MeV的能量。 後者以光子或高能粒子的形式入射在第一壁的表面。光子能量均勻地沉積在第一壁上,約佔全部表面熱負荷的 20一60%。高能粒子的能量則主要沉積在孔欄板或偏濾器上。因此,聚變堆第一壁材料必須能經受等離子體逃逸粒子作用下的表面濺射、起泡與剝蝕等的作用,不造成對等離子體的過度污染,能經受比較高的表面熱負荷,而且在發生等離子體破裂事件時,能承受等離子體能量快速(毫秒級)沉積產生的高熱負荷的瞬態過程,必須抗中子輻照損傷,抗氫脆(D,T),抗氦脆和氣體腫脹,具有與周圍環境的相適應性,具有儘可能低的長半 衰期放射性產物。

第一壁基本種類

第一壁材料主要包括第一壁表面覆蓋材料、第一壁結構材料、高熱流材料和低活化材料。 第一壁表面覆蓋材料早期的聚變堆概念設計,第一壁材料既作為結構材料也作為等離子體界面材料。所考慮的材料是不鏽鋼和高熔點金屬及其合金等。這些中、高原子序數材料在等離子體離子和中性粒子的作用下發生濺射,濺射產物進入等離子體引起的熱輻射損失,隨着原子序數的增加急劇上升,容易引發等離子體的破裂(見等離子體與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所以,以後 的聚變堆概念設計採用了在第一壁材料上覆蓋一層低原子序數材料的辦法。覆蓋層可以選擇一些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性能優越的材料,結構功能則由基體材料承擔。 可供選擇的覆蓋層材料主要有鈹(Be)、石墨、硼、碳 化硼、碳化硅、氧化鈹和碳化鈦等。纖維強化複合材料碳一碳、碳一碳化硅等,由於其優良的抗熱衝擊性能,也可用作覆蓋層材料。 第一壁結構材料表面覆蓋層下的結構材料。既作為真空室的壁,又包容第一壁冷卻劑,在多數設計中又是增殖區的一部分。故要求其在高温、高中子通量、高熱負荷和高温冷卻劑的環境中具有合適的工作壽命。 聚變反應產生的14MeV中子對材料的離位損傷速率高於裂變中子,即dpa高(見中子輻照)。但它的 (n,a)和(n,p)及其他核反應的截面更大,在不鏽鋼中的氣體產生速率要比在快中子堆中大20一30倍。高氣體產生速率與離位損傷相結合(高的He/即a比值) 使聚變堆材料的輻照環境比快中子堆更為苛刻。氦 (He)是不溶解的惰性氣體,在高温下遷移併為其他缺陷如空位、位錯所捕獲,聚集長大成為氣泡(氫原子的 溶解度大,不易聚集成泡),使材料發生腫脹和氦脆, 降低材料的塑性和尺寸穩定性。腫脹和氦脆的出現和嚴重程度與温度有關。其他核反應生成的嫂變元素長期積 累後的合金化效應也必須考慮。託卡馬克堆第一壁表面熱負荷約為0.2一1.5MW/m2。第一壁如果是比較厚的板,則要考慮熱應力的影響;如果反應堆運行在週期性工況,則要考慮材料的疲勞性能。 第一壁結構材料在上述條件下,除具有合適的機械性能外,還要具有與增殖材料,冷卻劑良好的相容性。 可作為第一壁結構材料的有:奧氏體不鏽鋼(AISI 316, PCA)(鎳嬗變,抗輻照性能差),鐵素體不鏽鋼(HT一9),釩(V)、鈦(Ti)、鈮 (Nb)和鉬(Mo)等金屬及合金。重點開發的是製造工藝已經成熟的材料。 高熱流材料第一壁部件中的孔欄和偏濾器是高能 逃逸離子沉積能量的主要區域,其表面熱負荷比第一壁 表面平均值高一個量級以上。此外,聚變堆運行時,偶爾會發生等離子體破裂的事件,這時等離子體的能量將在毫秒級的短時間內傾注在第一壁的某些區域,包括孔欄或偏濾器上。因此,這些部件必須採用高熱流材料。 常用的高熱流材料有銅合金(沉澱硬化合金,Cu一Mo 系合金等),鉬合金(TZM一Mo一Ti一Zr一C合金,MO- Re系合金),錠合金以及鎢(W)、鐵和石墨等。或者 應用襯板的形式保護第一壁結構的完整性。用作襯板的 材料有碳纖維強化材料,被和石墨等。 低活化材料聚變燃料發生聚變反應時並不象裂變 燃料那樣具有大量放射性裂變產物,主要的放射性來源 是第一壁和增殖區材料的中子活化。為了使聚變堆成為 更有吸引力的能源,從事聚變研究的一些國家以研究開發低活化的第一壁材料作為遠期目標,目的在於降低總放射性水平,特別是避免生成長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即限制材料中鎳(Ni)、鋁和鈮的含量。已提出的低活化材料有不含鎳的鉻錳(Cr一Mn)奧氏體不鏽鋼、9 Crl W和gCr3W等的改進型鋼、馬氏體鋼,以及釩合金和高純度(99.98%以上)的碳纖維增強材料

第一壁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城區東街路南,坐南朝北,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明代建築,也是我國現存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且歷史價值、旅遊價值最大的一座五彩琉璃龍壁。
九龍壁高8米、厚2米、長44.5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整個九龍壁構圖協調,比例適當,風格古樸、穩重、端莊,僅壁身的九龍壁主體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佈着九條飛龍,以飛騰之勢躍然壁上,活靈活現。正中一條龍是九龍中心,它龍頭向前,龍尾擺動,黃色的主體,鱗光閃爍。主龍兩側的兩條龍互相對稱,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每當旭日東昇時,金色的陽光灑在龍壁上,九條巨龍大有衝破雲霧、昂首擺尾騰空而上之勢。
九龍壁前有一個倒影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8米,中段有石橋讓人穿行。每當夏秋之季,經光線的折射,在一定的時間內九條巨龍映在水中,猶如真龍再現,這就是常言所説的“活龍活現”。